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血性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涡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涡僻率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为老年人常见死因之一。因此中风的病因病机对临床用药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现从以下几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外风论和内风论,阐述了外风致中学说、中风毒邪论、痰热腑实论、瘀血论、痰瘀互阻学说、脏腑气机失调论、"毒损脑络"学说、"正衰积损"学说、病因积累学说。认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传统理论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因病机特点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内经》相关中风病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鹏  王键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3-115
  相似文献   

6.
《内经》为中医学的主要经典著作 ,是中医理论之渊薮 ,虽无中风病名 ,但对有关中风病的论述比较全面 ,而且一直指导临床实践。1 病 名《内经》中类似中风病的记载很多 ,但无中风的病名 ,而是随本病不同的症状和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命名。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 :“按内中风之证 ,曾见于《内经》 ,而《内经》初不名为内中风 ,亦不名为脑充血 ,而实名为煎厥、大厥、薄厥。”张山雷在《中风 诠》中亦指出 :“煎厥、薄厥、大厥之病情 ,大致相似 ,则亦猝然昏瞀之中风也。”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相似文献   

7.
《内经》咳嗽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建云  王东梅 《四川中医》2002,20(12):13-14
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角度,对《内经》咳嗽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内容:外感六淫伤肺致咳,五脏病变及于肺致咳,错误针刺伤肺致咳。明确指出内外病邪犯肺导致肺气上逆是其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因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光明 《陕西中医》1989,10(9):405-406
<正> 中风,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与恶性肿瘤、心脏病并称三大死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中风的治疗上,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迄今为止,尚无满意的疗法。笔者试图通过对中风各致病因素的分析,探讨其发病的  相似文献   

9.
10.
对中风病因病机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以“因虚致瘀、瘀阻脑络,血瘀生风”为本立论,阐述了其与中风发病之内在关系。并认为瘀血证候贯穿中风整个病变过程,活血化瘀法对于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的治疗,皆是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1.
内外风之争一直是中风病中医病因病机学不同学说争论的焦点。唐宋之前重外风而轻内因;金元时期内风论始发其渐;迨至明清虽有内外风同辨之声,但内风论已全面深化;清末民国之后,内风说遂为医林主流,外风说则几近销匿。近年来,内风观占据医林主流,而外风论亦得到重新反思。本文旨在探求中风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脉络,理清其发展规律,以便指导实践的改进并促进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层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立  陈宝廷 《国医论坛》1998,13(3):19-20
中风病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虚是中风病发病的内因,以脾肾亏虚为根本;痰、瘀是因虚而致的病理产物、虚、痰、瘀共存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虚、痰、瘀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贯穿于中风病的始终;火、热是中风病发病及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产物。气机失调是中风病诸多致病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气相逆乱是中风病发病初期最主要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从中风病名、分类、病因病机等角度归纳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中风的病因病机大体可以分为"外风论""内风论"和"非风论",近代又有医家提出了"气血充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瘀热阻窍""毒损脑络"和"热毒中风"等新的学说,丰富了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14.
郜峦  王键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79-1281
本文依据历代有关中风文献,从病因病机角度梳理论述,对其源流及发展加以考证.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包含风火痰虚瘀数端,临床应当仔细认真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病因病机的探析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病皆源于肾的精气血衰竭。中风不论是标证还是里证,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不论是阳虚还是阴虚,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不论是“心火暴甚”还是“肝火自旺”,都是因肾的精气血衰竭所致。肾的精气血衰竭是导致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同时也是致成五行逆乱,百病蜂起,损命短寿的重要根源。中风产发在外的风必痰瘀虚是标证,不是致病机因。家传治疗中风预兆症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等秘方,都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情危重,病机复杂多变,轻者口歪不遂,重者昏仆卒死。对其病因前贤多概括为风、火、气、血、痰、虚六端,然失于精详。目前中医界公认瘀血为其病机基础,不可否认活血化瘀法确是消除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有效方法,然而只能起溶栓作用,不能像甘露醇那样迅速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挽救患者生命。深入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有利于拓宽救治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中医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本人不揣浅陋,试论如下,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中的“五脏一体观”是整体观的核心理论,包含有五脏循环一体与五脏功能一体。中风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中风病局限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广义中风病包含风首邪气乘正虚中于人体发生层级传变所致外感、内伤的多种疾病。广义中风病病因病机研究从“五脏一体观”与疾病发展过程的整体开展,认识到内外合因是疾病产生的根源,风首邪气侵入具备皮络经腑脏层次的人体,在正邪盛衰动态变化中形成一系列证与病的漫长演变。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5,(8):1076-1077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经》有关风湿病病因病机理论,指导现代中医风湿病临床。方法:通过对《内经》有关风湿病的记载进行研读,结合临床体会进行理论探析。结论:风湿病病因有二:内因为正气不足,包括营卫失调、脏腑精气失常;外因为风寒湿外邪侵袭。病机演变有五:邪气痹阻,郁而化热、热邪内生,瘀血阻络,痰浊形成,脏腑内伤。  相似文献   

19.
从《内经》“治未病”思想探讨中风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华 《陕西中医》2010,31(6):748-749
"治未病"是《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内经》有关论述,分析"治未病"内涵,探索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针对发生中风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环节而采用相应的治法方药进行有效干预,或未病先防,或既病防变,辨证施治,兼顾他脏,因势制宜,对于防治中风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咳喘为肺系疾病之一,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喘证不只因肺导致,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经整理《黄帝内经》相关条文发现,外感六淫中,湿邪、暑邪、火邪、寒邪最易引起咳喘.肺、脾胃与肾是影响人体气机正常升降的重要脏腑.文章主要从外感六淫、脾胃失职、肾不纳气三种病因论述肺、脾胃、肾的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咳喘证.从病因病机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