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广大城乡人民对卫生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在医学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全国首届护理工作会议提出“七五”期间要培养三十万专业护理人员,即使这样也只是抵消自然减员和按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与在校成绩密切相关;教育应进一步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实行专科定向培养。  相似文献   

3.
毕业生工作能力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下称卫管专业)是我校80年代新设立的一个专业。为了解其教学质量,我们对该专业八七~八九等3个年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方法与内容一、调查对象卫管专业八七~八九等3个年级毕业生,以及他们工作部门的主管领导。二、调查方法用函调形式将调查表寄被调查者。寄毕业生本人62份,收回41份,回收率是66.1%。寄发给所在工作单位或部门的主管领导62份,收回47份,回收率是75.8%。领导评价不与本人见面。此外,我们还召开了部分毕业生座谈会,走访了市、区、校的有关领导等若干相关人员,使调查结果具客观性和…  相似文献   

4.
针对教学改革中新制定的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调查中医专业学生在西医临床见实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途径,了解西医临床学习是否有助于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病症的认识等。根据调查结果,指导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使所培养的中医专业学生更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Cyrus W.Loo系美国当今的皮肤科专家。这位医师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地采用了中医针刺疗法,取得了良好时疗效。本文从理论上、实践经验上对中医和西医作了比较和分析,肯定了中医的科学价值和作用,肯定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虽然作者对中医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和透彻,但本文中的基本观点是客观的、正确的。文中还分析了西医的不足之处和当前美国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同时热情洋溢地向美国医务界介绍中医科学。这是一篇颇值一读的文章。原文发表于《美国针刺杂志》1984年刊。因全文较长,故译文分两次连载。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成人学历教育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于2000年开始对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中的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护理学等本科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根据集群式课程结构模式,按照公共和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实习三大模块,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和编写教学大纲.在保证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学校注重对学生新知识、新进展的教学,提高了医学成人本科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经过连续3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西医院校如何搞好中医教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注意正确导向我们是军医院校,培养掌握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本领的人民军医。学生精力集中于门类繁多的西医基础和临床课,是理所当然的。中医课只能是沧海一粟,且军医系学生毕业后,一般不搞中医工作。头脑里产生“为什么学中医课?”、“学又何用?”等想法,是很自然的。问题在于我们教研室,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注意坚持正确的导向。每当新的年级开课前,总要先摸清学生对学习本门课思想上存在的疑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动员,讲清学习目的,如何学习等问题,叫学生在学习前先有个基本正确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临床毕业生的临床实际能力与在校成绩关系的调查分析,为完善现代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及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毕业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水平,但是临床教学、实习是毕业生临床实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结论: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可以预测学生毕业后的近期临床实际能力,至于远期效果的好坏,还与学生的主观能力、自学能力、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滨州医学院残疾人临床医学系8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对其工作实绩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医德医风、专科特长、科研能力及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上佳的表现,残疾人医学系办学实践值得肯定,但在心理素质教育和突出学科特色、增强就业竞争力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中医院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员知识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教、研人员对中医古籍图书的需求、对中医古代专题资料的需求、对现代中医药期刊文献的需求、对特种中医药文献的需求、对中医药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中医药课题研究的定性需求等实例出发,对中医院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医、教、研人员对中医古籍图书的需求、对中医古代专题资料的需求、对现代中医药期刊文献的需求、对特种中医药文献的需求、对中医药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中医药课题研究的定性需求等实例出发,对中医院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近年来内蒙古地区中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与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个人素质、学习方式、择业观、创业观以及对就业指导课程和校园招聘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调查。与此同时,对内蒙古地区中医毕业生就业能力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在日常教学中制订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内蒙古地区中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3.
1 坚实的中医专业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熟读中医经典著作,博览历代医家的著述,应掌握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掌握各个医学流派发生发展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家学说的观点、成就、地位,从而遵循各位医家的思维方法。科学地探索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规律和途径。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使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基层医院医生参加“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后在开展中医工作、科学研究和推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探索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加快实现基层医院中西医并重的工作目标。方法通过对八家基层医院参加首都医科大学在2016年9月举办“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的人员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对学员在2016年9月—2018年12月之间接受培训和开展临床实习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西医学习中医可以显著提高基层医院诊疗疾病的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找到更多的科学研究的结合点;同时可以显著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结论基层医院学习中医效果显著,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应该在基层医院推广学习中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校医学类专业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情况,找出问题所在,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实习,特进行了此次调查。从调查结果整体来看,实习生人际沟通能力普遍较强,在与不同人群交流时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差异。建议本科教育阶段要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实习生要正确处理好与医师、护士、患者等不同人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衡量医学院的教学质量,除了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了解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要了解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达到一个合格医师的基本要求.为了检查我校的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反馈信息,我们对本校82、83两届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分析了毕业统考成绩与临床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探索能否应用统考成绩来预测毕业后一、二年的工作成绩.  相似文献   

17.
在市委的关怀下,我市西医学习中医工作座谈会议于1972年12月中旬结束。参加会议的有八区三县卫生局(组)负责同志和局属部分医疗单位、厂矿、高等院校卫生部门等代表共47人。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示和有关文件,开展了革命大批判,交流了运用各种形式组织西医学习中医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先后培训了1,310名具有中西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中医专业学生。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广东省内部分地区工作的80名中医类医生进行质量追踪调查。结果 67名(83.75%)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43名(53.75%)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18名(22.50%)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28名(35.00%)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结论中医类医生培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进行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深入研究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传统的以师带徒的传授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自1956年国家设立中医学院以来,蓬勃发展的中医教育为中医工作者队伍输送了大量人才。虽然近年来中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的中医学教育体制应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解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对高等中医学专业教育的评价及发展要求,找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以某高校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对该校教学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管理以及中医学专业教育发展方向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如《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广泛用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阴阳平衡态等价于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最佳自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