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MUC1和Gal-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Gal-3蛋白在8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另取癌旁正常组织20例及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意义.结果 结直肠癌中MUC1和Gal-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结直肠腺瘤组织(P<0.05).MUC1和Gal-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84,P<0.05);MUC1、Gal-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MUC1和Gal-3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存期相关,联合检测可能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6例癌旁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0 0;低分化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低于高分化和中分化癌,P=0.000 0;浸润至或侵出浆膜层的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低于浸润至肌层的癌,P=0.000 8;有肿瘤出芽者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低于无肿瘤出芽者,P=0.006 1;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0 0.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36 9;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低于高分化和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P=0.023 8;浸润至或侵出浆膜层的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低于浸润至肌层的结直肠癌组织,P=0.020 2;有肿瘤出芽的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低于无肿瘤出芽的结直肠癌组织(P=0.025 7);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P=0.013 3).结论:结直肠癌组织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状况的变化标志着癌细胞在形态-分子表型上发生了改变,表达丢失时即意味着出现了上皮-间叶转化(EMT),后者预示着肿瘤趋向浸润和转移.E-cadherin和β-catenin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调控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有望成为肿瘤的个体化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 Northern blot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具有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中 RhoGDI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收集行手术切除并随访满5年的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癌组织石蜡标本80例及相应的癌旁非癌组织、转移性淋巴结癌组织石蜡标本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120例标本中 RhoGDI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W620、SW480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 RhoGDI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前者表达均高于后者。结直肠癌相关组织中 RhoGDI2蛋白存在差异性表达(转移淋巴结癌组织>原发灶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P <0.01)。RhoGDI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周围淋巴管浸润、周围神经浸润、TNM 分期显著相关(P <0.05)。RhoGDI2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 <0.01)。高 RhoGDI2表达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 <0.05)。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yc-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protein 1(AMAP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AMAP1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AMAP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MAP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率为61.8%,与癌旁正常组织(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AP1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转移、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MAP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Ets-1、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Ets-1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Ets-1和VEGF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癌组织中Ets-1蛋白表达高于VEGF,且两者呈正相关(r为0.8827,P<0.05);Ets-1和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ts-1 mRNA、VEGF mRNA在乳腺ID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Ets-1mRNA水平明显高于VEGF mRNA (P<0.01),且两者正相关(r=0.984,P<0.01);Ets-1 mRNA、VEGF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ts-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两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两者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中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 IT)基因蛋白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免疫印迹(W estern b lot)检测3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5 cm)FH IT蛋白表达状况。结果30例癌组织有56.7%的FH IT蛋白表达异常,FH IT蛋白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Dukes分期越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FH IT蛋白低表达越明显。结论FH IT蛋白表达状况可能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FH IT蛋白表达降低可能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Ets1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Ets1和VEGF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癌组织中Ets1蛋白表达高于VEGF,且两者呈正相关(r为0.8827,P<005); Ets1和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ts1 mRNA、VEGF mRNA在乳腺ID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Ets1mRNA水平明显高于VEGF mRNA (P<0.01),且两者正相关(r=0.984,P<001); Ets1 mRNA、VEGF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ts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两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两者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IRT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正常组织高,其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488(3.447)、1.563(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4,P<0.05).SIRT1蛋白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32/45)和43.3% (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87,P=0.029).且SIRT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RT-QPCR:Z=-2.160,P=0.031;IHC:P =0.043)、肿瘤分期(RT-QPCR:Z=-2.411,P=0.016;IHC:P=0.008)相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可能相关(RT-QPCR:x2=10.864,P=0.004;IHC:P =0.322),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肿瘤部位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可能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人类Testin基因是一个定位于染色体7q31.2的候选抑癌基因.本实验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候选抑癌基因Test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距肿瘤15 cm以上)中Testin的表达.同时分析Testi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est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estin在31.7%(19/60)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而在正常组织中有86.7%(52/60)阳性(P<0.01).统计分析结果发现,Testin蛋白与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浸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Dukes分期越晚、T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远处转移的癌组织的Testin表达明显降低;Testin蛋白与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结论:Test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分化和转移相关,提示Testin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判断结肠癌预后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lymph node,TDLN)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的表达及其在ESCC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1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TDLN标本,其中肿瘤组织以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转移淋巴结以未转移淋巴结作为对照组,均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DO和BIN1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未转移淋巴结相比,转移淋巴结中IDO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增高(0.47±0.14vs0.22 ±0.09,P<0.01;90.91% vs 67.35%,P=0.042),而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15 ±0.11 vs 0.35 ±0.15,P<0.01;50.00% vs 77.55%,P=0.028).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增高(0.51 ±0.12 vs 0.24 ±0.11,P<0.01;81.69% vs 22.54%,P<0.01),而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17±0.10 vs0.41±0.14,P<0.01;19.72% vs 80.28%,P=0.006).肿瘤组织和TDLN中,IDO蛋白表达与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BIN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结论: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转移TDLN中IDO表达水平显著提高、B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ESCC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