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损伤,影响生活质量。我科于2006年7月~2008年7月采用口服自拟中药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并与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肌肉注射治疗相比较。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叩刺拔罐组和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钻胺穴位注射组各40例。2组疗程均为20d。结果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均能有效的治疗PHN,但梅花针叩刺拔罐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具有可比性。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治疗前后情况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说明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治疗PHN明显优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说明二者均可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说明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组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梅花针叩刺拔罐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4月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TENS,B组应用腺苷钴胺,C组联合应用腺苷钴胺及TENS,疗程10d。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5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组)VAS评分及5级评分均低于独立治疗组(A和B组);联合治疗组的两种评分差值均高于独立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有效率(100%)高于独立治疗组(65%和6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腺苷钴胺联合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可减轻疼痛程度并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4.
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lidocaine medicated plaster, LMP)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临床指南建议将这种治疗方式作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选择,尤其在体弱和/或老年病人,以及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病人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然而,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的临床使用率较低,本文将对5%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PHN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PHN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疼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DLQI评分)]。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及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PHN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中药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03-10/2004-06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甲钴胺治疗组50例、中药加味组55例及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55例;分组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时间和止痛效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经治疗3周后,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90.9%,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2%,中药加味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0.9%、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止痛效果上与甲钴胺治疗组和中药加味组相比较差异意义非常显著(X^2=7.551,9.123,P&;lt;0.01)。结论: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两种药物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比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特点。方法:记录分析我院收治的PHN患者的临床表现,完善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止痛、抗病毒、营养神经、激素、调节免疫功能、理疗、针灸及局部阻滞等综合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分别记录比较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VAS和HAMA评分。结果:本组PHN患者年龄>60岁者占79.4%;疼痛分布区域以胸部皮节最多;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HN好发于老年人群;疼痛分布区域以胸部皮节最常见;神经电生理改变相对较轻;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经综合治疗后,疼痛及焦虑情绪可明显缓解;治疗效果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03-10/2004-06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甲钴胺治疗组50例、中药加味组55例及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55例;分组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时间和止痛效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经治疗3周后,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90.9%,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2%,中药加味组患者疼痛治疗有效率70.9%,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止痛效果上与甲钴胺治疗组和中药加味组相比较差异意义非常显著(χ2=7.551,9.123,P<0.01)。结论:中药加味联合甲钴胺两种药物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比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甲钴胺局部封闭治疗软组织疼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甲钴胺局部封闭治疗软组织疼痛的临床疗效,对38例具有一个国家压痛点的软组织疼痛患者采用甲钴胺500μg+利多卡因1ml局部压痛点封闭治疗,并进行数字等级NRS测定。结果: 治疗后,38例患者疼痛点NRS评分比治疗前均提高了3.21分,总有效率为84.2%。提示甲钴胺的局部封闭治疗确有疗效,而且可以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小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一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情况患儿,男,3岁6个月,主诉腹部疼痛两月余来我院疼痛科就诊,患儿由父母抱入诊室,痛苦面容、精神差、营养尚可,阵发性啼哭。  相似文献   

11.
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除口服药物治疗外,给予局部微波照射,共4周。对照组38例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照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卡马西平(CBZ)为单一治疗药物。治疗组给予HBO治疗;对照组在模拟HBO舱环境中,戴面罩吸空气,疗程为10d。治疗期间患者维持原有药物方案。治疗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调整CBZ剂量,并进行6个月随访疼痛评估,对患者CBZ剂量、VAS和患者对治疗总体感觉(patients'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PGIC)进行测评。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未完成治疗,在随访1、3、6个月又各脱落1例患者,共26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组在随访的1、3、6月各脱落1例患者,共27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22(30)例,对照组为13(29)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6);PGIC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6.67%(20/30),高于对照组37.93%(11/29)(P=0.019)。随访第1、2个月,治疗组患者CBZ量为(227.59±122.17)mg/d和(231.03±113.71)mg/d,对照组为(310.71±152.36)mg/d和(296.43±126.15)mg/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第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CBZ用量减少百分比多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6月末,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17(27)例,多于对照组9(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感觉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2.96%(17/27),高于对照组38.46%(10/2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7)。结论:HBO治疗能减少PHN患者CBZ药物剂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将我院近年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干扰素α-1b+甲钴胺)和对照组(伐昔洛韦+维生素B12)各88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0d两组有效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0、30d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8.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P<0.05)。干扰素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显著,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刺及穴位注射甲钴胺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的作用。方法:招募了90名病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围刺组(n=31),穴位注射组(n=29)和联合组(n=30),接受2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了疱液中白介素-2 (interleukins-2, IL-2),IL-4,P物质(substance P,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等指标。评定了皮肤愈合和疼痛改善及生活质量等项目。结果:三组病人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5),联合组效果更优(P <0.05)。治疗后三组中IL-4,SP和CG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而IL-2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联合组更明显(P <0.05)。结论:围刺和穴位注射均对AHN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两者结合效果更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局部IL-2,IL-4,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皮损完全消退后,皮损局部遗留迁延不愈的神经痛或发展成为顽固性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西药的疗效一般,且有副作用。近年临床广泛采用针灸治疗PHN,效果显著。现就相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草乌甲素(bulleyacinitine A, BLA)片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病人10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BLA。观察和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2周、3周、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睡眠质量(quality of sleep, QS)评分、治疗有效率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评分和QS评分变化更为显著(P <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周、2周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PHN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0.05)。结论:早期口服BLA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疼痛具有显著缓解作用,可以缩短疼痛时间,提高病人睡眠质量,降低PHN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甲钴胺局部封闭治疗软组织疼 痛的临床疗效,对38例具有一个固定压痛点的软组织疼痛患者采用甲钴胺500 μg+利多卡 因1 ml局部压痛点封闭治疗,并进行数字等级NRS测定。结果治疗后,38例患者疼痛点NRS 评分比治疗前均提高了321分,总有效率为842%。提示甲钴胺的局部封闭治疗确有疗效 ,而且可以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1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较常见的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蛇丹"、"缠腰火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但有部分老年病人,在皮损消退后,后遗的神经痛却顽固难治.1992年6月-2001年1月,笔者采用封闭疗法治疗本病,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而带状疱疹经抗病毒及相应治疗可较快消退,故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