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海  蔡学见 《江苏医药》1998,24(11):820-821
为了提高重型(GCS6~8分)特重型(GCS3~5分)颅脑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自1994年7月至1996年7月我科试行对20例此类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20~69岁,平均43.8岁。车祸伤10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4例。术前GCS积分:3~5分12例,6~8分8例;双瞳散大3例,单瞳散大17例。有原发脑干伤者7例(术中见脑干挫伤)。术中天幕切开长度2~3cm,Labb,e静脉保留14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均得到控制;大脑后动脉闭塞2例,…  相似文献   

2.
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例天幕裂孔疝、脑干伤患者施行了天幕裂孔切开术,收到良好效果。对天幕裂孔切开的指征和操作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对照组35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不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术后48h复查CT,对比组间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对比组间病死率、术后2周与4周的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结果:治疗组脑干周围池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天幕裂孔切开术在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时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提高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 对64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有脑干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 GCS 3 ̄5分22例,6 ̄8分42例,恢复良好38例(59.3%),中残10例(15.6%),重残6例(9.4%),植物生存4例(6.3%),死亡6例(9.4%),结论 对此类病员积极开展天幕裂孔切开术能进一步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脑疝患者6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天幕裂孔切开术在救治重型颅脑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对本科2002年7月到2008年4月间收治的60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有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GCS计分均为3~8分,恢复良好33例,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结论天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颞叶钩回疝及所致继发性脑干损伤,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脑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增路 《河北医药》2007,29(4):345-345
急性重型颅脑伤合并颞叶海马钩回疝是神经外科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原因之一.为提高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自1996年7月到2005年12月,我们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伤合并颞叶海马钩回疝133例,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环池显露情况及脑积水、应激性溃疡和术后脑梗塞等并发症的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标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残疾、植物样生成及死亡等情况来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观察组脑积水发生率为5.41%、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16.22%、术后脑梗塞发生率为10.81%,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62%、45.95%、40.54%),术后3d环池显露发生率为78.38%,高于对照组的16.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轻残及植物样生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为51.35%,高于对照组的37.03%,重残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41%、10.81%,低于对照组的21.62%、2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环池显露较早,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情况较好,是一种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位天幕裂孔切开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血肿清除,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对照组30例行血肿清除,标准大骨瓣减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动脉梗死、脑积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术后48 h环池显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天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步态不稳、耳鸣和听力下降。根据肿瘤附着于天幕的位置分为5型。直接手术9例,2例幕上入路,7例幕下入路。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和Ⅱ级)8例,次全切除1例。结论天幕脑膜瘤应积极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幕脑膜瘤87例资料.87例中,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23例,乙状窦后入路36例,枕部幕上入路2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颞下入路4例.3例血供丰富的巨大脑膜瘤,采用了射频热凝辅助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54例,次全切除31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视野障碍6例、脑神经损害3例、偏瘫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MRI和CT.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开幕裂孔切开术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1994年7月到2000年12月间收治的8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合并有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的基础上加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 GCS 3-5分32例,6-8分57例,恢复良好48例(53.9%),中残13例(14.6%),重残9例(10.1%),植物生存7例(7.8%),死亡12例(13.5%)。结论 天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颞叶钩回疝及所致继发性脑干伤,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分析我院近12年间收治的39例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具体选择了手术入路,并参照五型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 果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本组根治性切除(Ⅰ~Ⅱ级)28例,次全切除(Ⅲ级)5例,无1例死亡,仅1例术后偏瘫。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地选择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术地运用;科学地处理残留的肿瘤的方法及术者的经验与耐心,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降低术后死亡及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翟博智  刘春生  佟小光  杨玉山 《天津医药》2002,30(7):393-395,I001
目的:探索提高后颅天幕脑膜瘤的治愈率,减少死亡及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3例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病人,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选择手术入路,参照5型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本组根治性切除(I-Ⅱ级)28例;次全切除(Ⅲ级)5例,无1例死亡,仅1例术后偏瘫。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地选择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术的运用,合理处理残留瘤,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杂、术后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正>重型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急重症,多由外界暴力伤害所致,对患者脑组织产生的伤害较大,会因颅内压增高与脑灌注压降低,形成脑组织缺血-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而发生死亡[1,2]。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切口大、术后易并发免疫功能抑制、颅内感染等[3]。经天幕裂孔切开术可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血肿清除,加快脑组织恢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该研究旨在分析天幕裂孔切开联合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A、MBP水平及颅内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要点及其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显微手术且经病理证实为天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天幕脑膜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颅高压症状。该肿瘤依据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常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18例天幕脑膜瘤中SimpsonⅠ级和Ⅱ级切除的患者高达94%(17例),临床症状改善率达83%(15例);轻度周围性面瘫和低热各1例,无脑干损伤,无脑脊液漏和局部积液。结论天幕脑膜瘤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治疗首选显微手术切除,显微手术术后SimpsonI级和II级切除率高,副损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应用。方法:以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2006~2009年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5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结果:侧方清扫组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9例,转移率28.13%,其中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高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清扫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清扫组。结论:低位直肠癌手术时施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王洪正  刘窗溪 《贵州医药》2001,25(4):381-384
岩斜区是由蝶骨、颞骨及枕骨的连接部位共同组成的区域 ,斜坡的侧方及颞骨的岩骨后方与枕岩缝相接。从神经外科学的角度[1] ,可将岩斜区硬膜下间隙分为 :( 1)下间隙 ,包括延髓和枕骨大孔周围区域 ;( 2 )中间隙 ,包括桥脑、桥脑前池和小脑桥脑池 ;( 3)上间隙 ,包括脚间池、蝶鞍及鞍旁区域内的结构。岩斜区内的病变仍为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 ,因为它们与脑干、Ⅲ~Ⅻ颅神经及后循环的主要血管主要密切。临床上所要选择的最佳手术入路应由病变的位置、大小、扩展程度及病变的性质决定。近年来随着对颅底解剖的更深入了解、影像诊断学的进展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作网膜裂孔的动物模型。探讨自体血清在后极部网膜裂孔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9只有色家兔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并以玻切头的吸力制作网膜裂孔模型。行气液交换后,于裂孔处注入一定量的自体血清,最后注入SF6。另9只设为对照组,在裂孔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术后观察28天,所有注入血清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自体血清可促进细胞增殖,在本实验条件下导致部分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自体血清在临床中应谨慎应用,应严格控制使用有效量及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其中伴周边部裂孔者7例,黄斑白孔11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术,其中12例填充硅油,13例填充C3F8。结果随访3~6个月,20例术后视网膜复位,其中12例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8例视力同术前。3例硅油取出术后和2例C3F8填充术后1个月再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入院的闭合性肱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6例。其中,A型38例,B型16例,C型52例(AO Müller分型)。均采用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1个月;优49例,良47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90.6%。无尺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肱三头肌侧方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疗效可靠,避免了尺神经损伤并发症,肘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