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单纯脊髓圆锥损伤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3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单纯脊髓圆锥损伤病人,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前方推挤减压.术前膀胱功能JOA评分.CT测量椎管侵占率,X线测量椎体高度丢失和脊柱后凸成角.[结果]23例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3年,12例在术后3个月内大小便恢复正常,4例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7例术后恢复差,尿潴留,需导尿.手术疗效:72 h前后无显著差异(P=0.418>0.05),低能量钝性损伤优于高能量锐性损伤(P=0.026<0.05).0分组恢复3/7人,1分组恢复6/10人,2分组6人全部恢复.[结论](1)膀胱功能可做为单纯性脊髓圆锥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效评价指标;(2)脊髓圆锥低能钝性损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所致慢性马尾神经损伤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对67例男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排除下尿路梗阻,并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逼尿肌收缩功能正常组(A组)、逼尿肌收缩功能减退组(B组)和逼尿肌无反射组(C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资料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结果 3组间在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均有显著差异.膀胱初始感觉和最大容量在A组与C组,B组和C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但在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组间在年龄、发病时间和膀胱顺应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可为判断慢性马尾神经损伤的程度提供依据,逼尿肌无反射及膀胱感觉减退表示马尾神经损伤严重.最大尿流率与残余尿量有助于马尾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并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并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关节突间关节和横突间植骨.随访观察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所有的48例患者术后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满意,症状缓解.[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植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纤维环后缘及后纵韧带完整性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Dem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骨折椎体椎板减压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可见椎体高度及LSA、RSA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ASIA评分在术后3个月有0~2级的恢复,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完整组患者术后影像学参数及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破裂组患者.[结论] 经后路椎板减压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完整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近期随访观察发现能够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的目的,术后疗效优于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破裂组患者.  相似文献   

5.
BPH伴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BPH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对37例BPH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46例单纯性BPH患者(对照组)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最大膀胱压测定容积、膀胱顺应值、膀胱出口梗阻、比例、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及排尿后剩余尿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糖尿病组膀胱感觉减退、不稳定膀胱及顺应性增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下尿路症状伴有糖尿病的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受损较单纯性BPH患者更显著;尿动力学检查对患者能否行手术治疗及预测术后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6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AF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54例术后获得6个月~2年随访,术后摄X线片示椎体前缘高度大部分恢复约9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标准.51例有1~3级恢复,3例无明显恢复.骨折愈合后已行内固定取出12例,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1月~2007年9月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手术.随访12个月~5年4个月(平均2年4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丢失的百分数,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按照Denis疼痛分级,P1级有61例患者无疼痛,P2级有24例患者有轻微疼痛,无需服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X线片可见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椎体高度恢复较好,术前后突成角平均26.8°,术后为7.8°.术前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58.5%,术后平均为5.6%.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3个月.70例有Frankel一级以上的改善,术后42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侧前方手术减压、固定可同时进行,入路简单,减压充分,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最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5例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使用GSS内固定系统固定及骶管减压。结果骨折均一期愈合,4例坐骨神经损伤中,3例下肢顽固性疼痛和感觉过敏者,2例疼痛消失,1例疼痛减轻,感觉均恢复;1例足下垂未恢复;1例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者,术后鞍区感觉及括约肌功能得到恢复。结论GSS内固定及骶管减压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n C  Dai F  Zhou G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41-444
目的提高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水平,并为针对性选择康复手段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220例不同损伤平面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100例患者常规测定膀胱压力容积和尿道压力图,另120例患者采用膀胱-外括约肌压同步连续测定法分别记录膀胱容量为100 ml时的逼尿肌压、反射排尿时的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道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除圆锥马尾损伤组的最大尿道压(83±38)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动态逼尿肌压(12±10)cm H2O低于其他各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t=2.096~2.656,P<0.05)外,不同损伤组患者膀胱顺应性降低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51.2%,52.4%和50%);同组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间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1.023,P>0.05).120例患者根据膀胱-外括约肌压同步连续测定法记录尿道压曲线发现,其曲线形状大致可分为4型. 结论除圆锥马尾损伤组的最大尿道压和动态逼尿肌压低于其他各组外,其他参数与损伤平面和损伤程度无关.圆锥马尾损伤组多为不完全性损伤,故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发生率较低.尿道压力曲线的表现与外括约肌和尿道周围横纹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膀胱尿动力学及逼尿肌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膀胱尿动力学变化与逼尿肌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早期组(病史<8年〉和进展期组(病史>12年),分别测定初尿意的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自由尿流率、PQmax、剩余尿量。并结合2型糖尿病(T2DM)大鼠与正常大鼠的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分析实验鼠发病6周和18周的逼尿肌兴奋性、最大收缩力和平均收缩力变化。结果临床资料显示29例(41%)表现为低顺应性膀胱,28例(40%)膀胱感觉减退,30例(43%)排尿期逼尿肌压力减退,22例(31%)剩余尿量超过150ml,10例(14%)逼尿肌不稳定,6例(9%)不能自行排尿。患者膀胱灌注过程中产生初尿意的灌注容量(203.25±107.53)ml(125~630ml),最大膀胱容量(428.09±227.89)ml(220~1350ml)。最大自由尿流率(10.70±3.27)ml/min,剩余尿量(100.57±108.08)ml,早期组患者产生初尿意的膀胱容量增加为(151.67±24.07)ml,进展期患者初尿意的膀胱容量增加为(268.16±13.90)ml,最大膀胱容量(592.97±252.51)ml,最大自由尿流率(8.61±2.04)ml/min,PQmax(33.16±19.81)cmH2O(1cmH2O=0.098kPa),剩余尿增加至(169.03±137.25)ml。动物实验发现T2DM大鼠逼尿肌的张力阈值为(0.72±0.33)g,显著高于对照组(0.32±0.18)g,F=59.63,P<0.0001;最大逼尿肌收缩力T2DM组(0.08±0.04)g,较对照组(0.11±0.05)g降低(F=7.47,P<0.01);平均收缩力T2DM组(0.06±0.02)g,较对照组(0.07±0.03)g明显降低(F=5.71,P<0.05)。随着实验动物发病时间延长,T2DM大鼠逼尿肌张力阈值呈现增高趋势,而逼尿肌最大及平均收缩力均降低。结论根据临床及动物实验结果推测,早期糖尿病患者膀胱感觉减退可能是逼尿肌兴奋性降低的缘故。进展期膀胱感觉进一步减退、最大膀胱容量显著增大、最大自由尿流率降低、排尿期最大尿流时的逼尿肌压力降低、剩余尿量显著增多等一系列尿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在逼尿肌兴奋性改变的基础上出现逼尿肌收缩力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