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妊娠时期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临产期,采用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凝血四项指标,比较不同妊娠时期D-二聚体含量和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结果:D-二聚体从妊娠早期到临产期逐渐升高(P<0.05);Fbg水平在妊娠中期、晚期和临产期明显大于妊娠早期(P<0.05),妊娠中期和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明显高于晚期(P<0.05);TT水平在整个妊娠期间无显著变化(P>0.05);PT水平从早期到临产期进行性缩短(P<0.05);APTT水平妊娠中期、晚期和临产期均明显低于早期(P>0.05),临产期明显低于晚期(P<0.05)。结论:观察妊娠期妇女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的变化,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及时预防孕妇血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检测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其脑外伤后的变化及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脑外伤患者,测定入院时、伤后第4及第8天血浆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脑外伤患者的TF、D-D水平于入院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第4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第8天时接近正常范围.GCS≤8分组的TF、D-D水平持续高于GCS>8分组和对照组(P<0.01);GCS>8分组伤后8 d时的TF水平基本降为正常值,而GCS≤8分组TF、D-D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和GCS>8分组(P<0.01).预后不良和死亡组同样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 脑外伤患者早期存在高凝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早期检测凝血纤溶功能对脑外伤伤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诊治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同期23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均进行D-D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患者TT、PT和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和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D和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机体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T-Ⅲ和D-dimer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PT、APTT、TT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FI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T-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AT-Ⅲ、D-dimer水平较健康人群均有明显变化,通过测定其水平可客观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状况,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的动态变化,探讨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变化机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凝血功能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 6000全自动血凝仪对2011年12月~2012年4月我院78例静脉血栓病例不同患病时间与45例正常体检的标本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静脉血栓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FD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D-二聚体值在急性期内含量较高,治疗后20~30d下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FDP含量不同时期均存在动态变化,观察静脉血栓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的重要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治静脉血栓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5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7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别进行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D-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P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五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在95%以上,肝功能A、B、C级患者的TT、PT、APTT依序逐渐延长,FIB依序降低。B级与A级比较,PT、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AP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C级与B级比较,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PT、TT、D-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血浆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测定,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各种原因导致出血的抢救、对指导临床用药及估计预后转归的好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的1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出现产后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妇女在妊娠晚期时D-二聚体(D-D)含量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出血组D-D水平为(1.38±0.42)g/L,显著低于未出血组的(2.54±0.7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T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FIB水平为(4.56±0.63)g/L,显著低于未出血组的(4.92±0.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D-D、FIB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D-D水平与FIB水平诊断产后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与0.704,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94 g/L与4.53 g/L,此时对应约登指数为0.662与0.429,对应敏感度为74.5%与80.4%、特异度为91.7%与62.5%。结论: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与产后出血存在相关性,对妊娠晚期孕妇开展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检测可作为预测产后出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何周瑜 《吉林医学》2012,33(28):6102-610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产142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妇女10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D-D、FI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D-D、FIB水平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均有不同程度的时间缩短,观察组PT及APT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可以为临床避免和及时治疗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检测D-D、PT、APTT、TT及Fib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而及时发现产妇凝血系统功能异常,保证胎儿的顺利生产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凝血系列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按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期:早孕、中孕、晚孕,严格按照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分离和分析血液。比较不同孕期凝血系列和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孕期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期组分别与早孕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孕期组分别与中孕期组、早孕期组及对照组比较,PT和APTT缩短明显,FBG和D-二聚体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女在妊娠期间进行凝血系列四项和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及产后大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研究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探讨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点,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49例脑梗死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的血浆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vWF、脑梗死患者组的Fbg和D—D的血浆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而aPTT、P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VWF、Fbg、D—D的血浆水平都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这些因素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对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部分项目以期探讨在肾病综合征(NS)病人中的结果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PLG)的活性、凝血酶原(FⅡ)、凝血酶(FⅡ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PLG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等项目;结果肾病综合征病人的PLG活性、t-PA较正常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FⅡ、FDP、PLG含量、PAI-1较正常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而GMP-140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同期观察了肾病综合征病人治疗好转前后的结果,显示治疗好转后PLG活性上升,FDP上升,PLG含量及AT-Ⅲ下降.结论肾病综合征病人存在凝血亢进的同时纤溶也亢进,测定凝血和纤溶系统的一些项目可了解病情并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62例分娩前孕产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PT、PT-INR、FIB、TT、APTT分娩前孕产妇组分别为10.73±1.35、0.89±0.058、4.71±0.79、15.795±2.21、30.62±3.35,非孕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65±1.18、1.02±0.055、2.77±0.405、15.52±2.01、30.86±3.08,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门、PT-INR、FIB有统计学意义(P〈0.01)。TT、APTT无差异(P〉0.05)。FDP、D-D分娩前孕产妇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9%、24.6%,明显高于非孕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1.2%。结论: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活性增强,分娩前孕妇作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对预防产后大出血,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蕴  丁宁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79-38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为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2型DM(2-DM)患者48例分为A组(血管并发症组,n=28)和B组(无血管并发症组.n=20)及C组(对照组,n=30),检测了组织因子(T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3种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均采用ELISA疗法。结果:2-DM患者血浆TF,PAI-1水平均较C组升高(P〈0.01);A组的TF,PAI-1高于B组(P〈0.05,P〈0.01)。A组的PAP显著高于C组与B组(P〈0.01)。结论:2-DM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管并发症前可能已经出现,血管并发症后,进一步加重。TF,PAI-1,PAP可能为诊断DM血管并发症提供了可应用的敏感指标,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预测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的凝血与纤溶指标。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入笔者医院行骨折手术并术前行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患者321例,其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13例设为A组,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308例设为B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0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及纤溶系统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FIB、AT-Ⅲ值显著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但其值仍处于或接近正常范围;APTT与PT值显著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但其值也仍处于或接近正常范围;D-D值进行性升高,A组显著高于B组且A组显著超出正常参考范围(P<0.001)。结论凝血及纤溶功能各项指标中,PLT、APTT、PT、TT、FIB及AT-Ⅲ对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不足,只有D-D值可能对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具有良好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活性的检测方法多以凝固或纤溶的时间与相应的活性%进行比较,并有效地延用至今.上世纪80年代,免疫学、发色底物方法也成为了重要检测手段.利用图形分析评估凝血功能始于血栓弹力图仪的应用,至90年代中期,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生成图形分析及意义开始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此类方法的特点是应用光度计连接微机动态记录凝血和纤溶的全过程,并绘制图形,应用软件对图形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更为直观、丰富的实验数据,可作为传统方法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减低对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59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SH值水平分为轻度甲减组(TSH50 m IU/L)和重度甲减组(TSH≥50 m IU/L),同时选取32例体检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血清总甲状腺素T4)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血纤维蛋白原量(Fbg)和纤溶指标Ⅰ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PAI-Ⅰ)、组织纤维酶原激活因子(t-PA)和D二聚体(D-D)。结果轻度甲减组和重度甲减组FT3、FT4、T3和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甲减组FT3、FT4、T3和T4水平低于轻度甲减组,而TSH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甲减组(P0.05)。重度甲减组PT、a PTT、TT和Fbg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甲减组(P0.05)。轻度甲减患者PAI-Ⅰ、t-PA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重度甲减患者而重度甲减组PAI-Ⅰ、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低能够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凝血与纤溶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血栓性疾患。其中75%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其余5%死于脑血管事件和外周血管并发症[1]。糖尿病血栓形成的机制无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但是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本文仅从凝血和纤溶两个方面加以阐述,旨在探索糖尿病凝血,纤溶异常与糖尿病血栓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子痫前期是妊娠晚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发生机制,因此该病患者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在正常人体中,凝血系统处在动态平衡状态,若这种平衡机制被打破,即可诱发血栓形成或出血。许多研究表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其发生与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损伤、凝血与抗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第一大死因,对糖尿病出凝血系统的监测有利于预防各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及凝血纤溶系统的部分指标进行检测,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