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属于血栓性微血管性疾病。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可找到红细胞碎片)、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伤为特点。微血栓主要分布于肾脏。感染、多种毒素、抗内皮细胞抗体、药物等因素使内皮损伤是发病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HU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输注血浆和血浆置换是目前治疗HUS最有效的方法,已大大提高了HUS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及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均属于以血栓性微血管病为主的综合征,传统血浆置换(PE)治疗副反应发生率较高。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血浆置换与血液透析串联(PE+HD)的方法并结合药物,治疗了4例TTP及HUS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小儿急性肾衰竭常见原因之一,死亡率高。本文通过分析总结4例HUS患儿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4例HUS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进行血液净化治疗,2例患儿恢复良好;1例患儿出院后10个月复发,再次住院好转出院,随访5个月身体健康。1例患儿住院治疗68 d,间断透析治疗,因预后差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HUS为儿童致命性疾病,血浆置换能够缓解病情、改善预后,为HUS一线治疗。婴儿期发生非典型HUS可出现血浆置换治疗不敏感,建议尽早采用其他治疗如依库珠单抗。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是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一个少见原因,治疗困难、预后不良。肾移植术后的HUS包括原发HUS的复发和新发HUS两类,后者主要为药物(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等)引起。新发HU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浓度过高。治疗方法主要有:停用诱发药物、调整免疫抑制方案、血浆置换、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抗凝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20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病因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病因和临床特点,探讨改善预后的方法。 方法 收集我科1998年7月至2004年12月20例HU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临床表现、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预后。 结果 20例HUS占同期急性肾衰竭(ARF)的2.48%(18/726),女性1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49.11±19.85)岁。5例为特发性HUS,其余15例为继发性,包括狼疮肾炎10例,产后2例,抗磷脂综合征(APS)、恶性肾小动脉硬化、药物性各1例。表现为ARF 18例,肾病综合征15例, 高血压17例 (恶性高血压4例)。12例患者为肉眼血尿或酱油色尿,余8例均为镜下血尿, 仅1例腹泻。20例HUS发病时Scr为(504.40±381.10) μmol/L,尿蛋白量(24 h)(5.0±2.6) g 。16例接受肾活检。14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包括2例血浆置换、8例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或单纯血透、4例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单纯血透。7例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继发性HUS的原发病加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特发性HUS以中、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抗磷脂综合征以低分子量肝素抗凝。1例失随访,其余19例平均随访(46.0±32.8)月,其中4例死亡;11例治愈且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肾功能未恢复,其中2例维持透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非SLE合并HUS的存活比例分别为70%和90%;肾存活比例为50%和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组HUS以继发性为主,以SLE占首位,SLE并发HUS的临床表现危重,预后较差。本组HUS存活比例为80%,肾脏治愈比例为55%。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为主要治疗方法。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能减少复发。对有治疗指征的原发病,免疫抑制剂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环氧化酶(Cox)途径是机体花生四烯酸代谢的重要过程,在下腰痛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花生四烯酸南细胞膜磷脂水解而来,在Cox的作用下,转变成前列腺素内过氧化酶(PGG2,PGH2),后者冉转变成血柃素A2、前列腺环素(PG12)及其它前列腺素(PGs)而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Cox主要有两种亚型,即Cox—1和Cox—2。笔者就脊髓中Cox及其在腰部异常性疼痛、痛觉过敏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1例剖宫产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综合征(TTP—HUS)患者予激素、血浆置换、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提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基础、饮食、药物不良反应、血浆置换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高压(PAH)是CREST综合征(包括钙质沉着病、雷诺现象、指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常见的并发症,口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能对PAH有效。然而,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西地那非和贝拉普罗(一种口服前列腺环素)长期联合应用时其潜在作用仍然未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分别应用三种国产抗纤溶药——氨甲环酸、抑肽酶和止血芳酸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术后止血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氨甲环酸组、抑肽酶组和止血芳酸组,测定术后12h,24h和48h的血小板计数、出血量、血浆纤溶酶活性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相接近,在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下降。出血量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无显着性差异,在止血芳酸组显着性增高(P〈0.05)。血浆纤溶酶活性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显着性高于基础值,但仍有所降低;在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高于前二组。D-二聚体含量在三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氨甲环酸和抑肽酶通过抑制纤溶亢进,均能确切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出血量,但抑肽酶存在潜在的过敏反应,且价格较贵,故以氨甲环酸更适宜於经尿道前腺电切术后止血。  相似文献   

10.
Zhou LL  Li HX  Wang B  You M  Wu SS  Tang P  Jiang SJ  Ou RB  Deng XR  Xie K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78-1780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的夜尿症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因BPH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3~6个月的夜尿次数、夜间开始入睡到第1次醒来排尿的时间(HUS)、夜尿症生活质量(N-QOL)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入选125例,术后完成随访73例,其中术前夜尿次数≥2次者有67例,对其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56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11例;夜尿次数由(4.2±2.4)次减少至(2.2±1.0)次(P<0.01);HUS由(1.8±0.7)h延长至(3.0±1.4)h(P<0.01);N-QOL评分由30±10增加至40±7(P<0.01);IPSS评分由23±5下降至8±5(P<0.01);QOL评分由4.4±0.7下降至1.5±1.0(P<0.01).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能有效地改善BPH患者OAB症状的夜尿症,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2.1 抗雄激素抗雄激素药物对BPH的作用可能是:①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减少睾酮的分泌,使血浆睾酮水平降低;②抑制睾丸和肾上腺C19-21碳链(断裂)酶的活性;③抑制前列腺内的5α-还原酶的活性,阻止睾酮转变为DHT;④竞争性抑制前列腺内DHT与胞浆和胞核内结合蛋白的结合。醋酸环丙氯地孕酮(Cyproteroneacetate,CPA)是一种类固醇抗雄激素,能减低血浆睾酮并阻断雄激素与前列腺细胞胞浆结合。CPA可使实验狗的前列腺上皮细胞萎缩,证明其能预防前列腺增生。有人证明CPA具有以下作用:能有效地排空膀胱,改善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BPH)与双氢睾酮(DHT)有关,DHT是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由睾酮转化而来,因此抑制5α-还原酶可降低血浆和前列腺内DHT浓度,对BHP有治疗作用,Finasteride是一种可供口服的4氮甾醇类药物,对5α-还原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它不具有雄性素、雌性素和孕酮的特性,对雄激素受体也无亲和力,副作用小,不引起性欲减退的阳萎,临床上用它来治疗BPH,取得肯定效果,Beisland等报  相似文献   

13.
正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急性肾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其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典型HUS和非典型HUS(aHUS)。典型HUS是由以大肠杆菌O157:H7为主的产志贺毒素细菌引起,因此又被称为腹泻相关HUS,起初aHUS也因此被定义为非腹泻相关型HUS。但自2016年起,根据最新的国际分类,aHUS特指补体替代途径调控异常所引起的血栓性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继发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5年5月~2012年7月共收治7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或等离子切除术后长期膀胱刺激征和血尿的患者,经超声和CT检查诊断为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采用经尿道手术对结石进行处理。结果:内镜下见7例患者的前列腺窝和膀胱颈部均有片状或斑点状黄色结石,一次手术取净结石。术后患者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减轻。4例患者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草酸钙结石。随访16~24周,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T检查膀胱颈及前列腺窝无结石复发。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如果患者出现长期膀胱刺激征和血尿,要考虑到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的可能性;超声或CT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经尿道手术可彻底去除结石。  相似文献   

15.
纤维结合素是一大分子量的糖蛋白二聚物,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中性pH中呈不溶解状态,广泛分布于细胞外间质和相关的基底膜,起粘合作用;另一种是以溶解形式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具有调理素活性。血浆纤维结合素低下见于创伤、灼伤、脓毒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器官衰竭等病人。作者曾于1978年报道静脉滴注富含纤维结合素的新鲜血浆冷沉淀物,可增加手术和创伤病人的调理素活力,惜当时的研究未采用双盲法和对照比较,也未对去除冷沉淀物后的血浆剩余部分进行研究。在这次研究中,作者则采用双盲法,设立了对照组,对血浆中富含纤维结合素的冷沉淀物和  相似文献   

16.
20例择期行前列腺摘除或膀胱肿瘤部分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行硬膜外麻醉和氧化亚氮-氧气-氨氟醚吸入麻醉,测定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血浆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氟嗪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附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口服氟嗪酸治疗60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另外10例服药后药物在血浆、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经每日口服600mg氟嗪酸治疗1月后,其有效率达96.7%,尤以尿路刺激征的改善最明显。连续服药的第1次和第3、5、8天早晨服药后3小时平均血浆氟嗪酸浓度分别为0.57、1.53、1.37和1.12mg/L,而相应时间前列腺液的平均氟嗪酸浓度为12.60、7.86、24.85和15.00mg/L;连续服药3天后12~14小时前列腺组织氟嗪酸浓度为18.5±0.92mg/g,提示氟嗪酸在前列腺组织,前列腺液中分布浓度较高,适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HUS)的病因及临床诊疗。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来14例HU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具备HUS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1例患者虽不具有HUS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肾活检病理显示为典型的HUS肾脏微血管病变。经过包括血液净化在内的综合治疗,9例患者获得临床治愈,5例患者死亡。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早期改善肾衰竭、纠正重度贫血并积极进行抗凝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血浆L-选择素浓度对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同期住院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18例和非脓毒症患者58例。脓毒症患者静脉血脓毒症诊断确立时获得,非脓毒症患者静脉血入院时获得,ELISA法检测血浆L-选择素浓度。结果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血浆L-选择素浓度较非脓毒症患者显著升高(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L-选择素浓度诊断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有显著价值。结论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血浆L-选择素浓度升高,血浆L-选择素可早期诊断腹部外伤并发脓毒症。  相似文献   

20.
在中老年男性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常见病,且通常合并一种或多种年龄相关的疾病。Ukhal’MI等入选了144例中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研究其合并高血压(AH)的发病率及病程特点[Lik Sprava,2003,(2):53—55]。14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确诊合并AH。结果显示,其中84%患者的BPH相关刺激及梗阻症状对合并高血压病程存在不良影响。当应用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治疗后,BPH相关刺激与梗阻症状获得显著改善,同时对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