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核气是以咽喉中异常感觉,如有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特征的病证。本病属中医郁证,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里,谓“妇人咽中如有炙腐,半夏厚朴汤主之。”其病名原出自《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病称之“梅核气。”因该病预后虽无不良,但其病程缠绵,病情反复与情志密切相关,而患者也因久治不愈苦不堪言,故能系统地认识、诊治此病,以解除患者之痛苦,在临床上有一定现实意义,现根据有关中医证治梅核气的资料,概述于下。1 病因病机与疾病特点王氏〔1〕认为梅核气属六郁之痰郁,患者均有郁闷不乐或口角斗殴之诱因,其病…  相似文献   

2.
“咽中异物感”是喉科病人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咽喉腔检查、食道钡透或食道镜检查、化验等均无异常。仅在临床上表现咽中阻塞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吞咽无妨碍,并胸闷、心烦、太息、易怒,患者十分痛苦。患病率在咽喉疾病中占40~50%,是一种功能性无器质改变的疾病。其病因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祖国医学叫“梅核气”,亦称“癔核”,现代医学称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咽部感觉异常”。女性患者较多。  相似文献   

3.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与梅核气的主要症状十分相似,因此,两病在诊断上极易混淆。笔者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患者150余例中,遇到5例食管压迫型颈椎病,4例被他医误诊为“梅核气”而失治。经明确诊断后,采用推拿手法施治,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5例中,3例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1例好转,1例有反复。现将体会浅谈如下。一、咽中如有炙脔,非概为梅核气颈椎骨刺增生压迫食管引起的症状临床上称之谓食管压迫型颈椎病,该病在主要见症上很象梅核气,即咽喉中如有异物感,状似小块烤熟之肉,正象医经上所描述的那样:“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  相似文献   

4.
金真 《江苏中医药》2004,25(7):33-33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咽中如有炙脔”,后世多称之为“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种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尤以妇人多见。笔者采用《金匮》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兹择验案1则介绍如下。胡某,女,37岁,职员。1 987年8月7日初诊。患者因家庭不和睦,长期精神抑郁,于一次生气恼怒后不久,自觉喉中有物粘附,每因情绪不畅而加剧,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胸闷不舒,胁肋胀痛,嗳气时作,善太息,不思饮食,作泛呕恶,舌淡、苔白滑或腻,脉弦滑。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 祖国医学记载“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我在长湖临床治疗中,发现咽后壁正中部位即内哑门穴,多次用于临床治疗新旧失语症,一针、一穴,一次即可治愈,比刺外哑门穴安全可靠。取穴:患者正坐,仰脸,张口伸舌,令患者作呕状(因不会发“啊”的声音),使悬壅垂上举,可见咽后壁之正中部位即是内哑门  相似文献   

6.
梅核气是自觉咽中梗噎不适,如有异物感,且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食道及咽喉无器质改变的一种病症。其发生与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该病以女性为多,常经久不愈。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情怀抑郁,痰气互结所致。西方医学称之为“癔球症”,即精神因素所导致的咽部神经官能症。近年有些学  相似文献   

7.
临床解惑     
用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效果不著时应怎样进一步调整方药? 答:《金匮》“妇人杂病篇”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后人认为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医  相似文献   

8.
所谓“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之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种疾病。为临床之常见病,尤以妇人多见,但也可见于男性,本病主要是由于郁怒伤肝,肝气乘脾,脾不健运,生湿聚痰,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所致,属祖国医学“郁证”的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喉头炎”、“食道痉挛或食道炎”等等。《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  相似文献   

9.
梅核气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心脉大甚为喉介。”丹波元简解释说 :“脉经作喉介。介、芥古通 ,乃芥蒂之芥 ,喉间有物 ,有妨碍之谓。”历代名称多有衍变 ,《灵枢》作“喉介”,《金匮要略》谓“咽中如有炙脔”,《诸病源候论》谓“咽中如炙肉脔”,《甲乙经》作“喉”,《脉经》亦作“喉介”,自《南阳活人书》首用“梅核气”一名 ,一直流传至今。本症在内科和咽喉科门诊常见 ,患者除咽中异物感外 ,还可伴有口干作苦、咽痒欲咳等症。此类不适感觉 ,每遇情志波动则作 ,繁忙无暇则消 ;吞咽唾液作梗明显 ,饮水进食则畅通无碍 ;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10.
李建华 《中医杂志》2003,44(1):74-74
咽异感症是患者自觉咽部不适,有灼热感、疼痛感、粘腻感、异物感,甚至感到咽喉部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进食无梗阻感的一组症状。检查可发现咽喉粘膜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肿大等。中医学在《内经》中就有“咽喉为肺之关、胃之门”,“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等认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病是咽异感症最常见的病因,食管、胃、十二指肠、胆和直肠病变也可引起咽异感症。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许多因胃痛就诊的患者大多合并有咽异感症,治疗胃痛病的同时从咽异感症入手加减用药,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辨证施治为祖国医学之精髓,中医之特色。而症状之辨识,又是辨证施治之依据,乃为诊病之首务,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有诸内必形诸外”正说明外在的症状乃内部病变之表现。因此,临床辨识症状之真伪,又为医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识其真者方能探其本,若误伪为真,就难免步入歧途。《伤寒论》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因此,口苦咽干之症,向被视为少阳经之主证。但临床是否一见口苦咽干即认定少阳经证而投以小柴胡汤?问题在于“口苦咽干”症之真伪。笔者临证常发现某些患者之口苦咽干乃因于鼻窦炎、鼻塞等鼻部炎症,致使夜间睡觉时呼吸不畅,只好借助于口的呼吸,难免引起口苦咽干。此时当治鼻  相似文献   

12.
急性咽炎为咽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病变可侵犯全咽,或侵犯咽之一部分.该病起病急,大部分以咽痛为主症,往往吞咽唾液时疼痛比进食时更为明显,儿童可因之拒哺或拒食,可伴有发热、声嘶、咳嗽等症状.笔者采用平衡针疗法治疗69例急性咽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气 痰 火论治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病.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张机所著《金匮要略》即记载了百合病、妇人脏躁证及被后世称为“梅核气”的“咽中如有炙脔证”,初步确立了郁病的雏型。至元代《丹溪心法》又丰富了该病的内容,且提出了“六郁学说”。明代《医学正传》首立了郁证之病名。而今《中医内科学》六版大专院校教材再更名为郁病。其间先贤今哲对该病的病因与病机、辨证与施治、选方与用药多有精辟的发挥及宝贵之经验。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方出李杲《内伤外感辨惑论》,主治脾虚气陷证,又能治疗因"阴火上冲"而致的"蒸蒸燥热",即后世所谓之"气虚发热证",因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皆性温味甘,该方所代表的治法又被称为甘温除热法。慢性咽炎中医一般称其为"虚火喉痹",该病以咽部异物感、咽痒、痰多难咳出、灼痛等为特征。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颇高,西医多以消炎之法治之,而中医多以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或滋阴润燥之法治之,皆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该病迁延反复,以上治法皆难竟收全功。王维昌教授认为,该病虽因卫气不固复感外邪所致,但咽为胃之门户,赖脾化生的水谷精微滋养,所以脾失健运,宗气虚弱,咽失濡养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故应用补中益气汤健脾气,益宗气,固卫气,兼以甘温之法清解虚热,是治愈该病的根本治法。  相似文献   

15.
胡斌 《新中医》1999,31(4):6-7
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无吞咽受阻的病症,因其症状有如梅核之塞于咽故名。其发病多与情志内伤,气机不利有关。与西医“癔症球”相似。但临床上部分病人以梅核气论治,则往往疗效不佳。笔者对38例梅核气表现的病人均进行纤维胃镜...  相似文献   

16.
梅核气之特点,正如《医略存真》所言:“如会厌梗硬,咽中似有物塞,言语咽唾妨碍,饮食则如常”。此疾之预后虽无不良,但患者常因久治不愈而苦不堪言。周夕林教授诊治此病效果甚佳、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1 辨证论治 11 脾胃虚寒、湿浊阻咽:多因中阳亏虚、胃蓄寒湿,致胃失和降、湿浊之气上逆、阻凝于咽而成。故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胃疾,常脘嘈泛酸。周老多治以健脾温胃、降气化浊,少佐利咽。  相似文献   

17.
化痰解郁汤治疗梅核气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无吞咽受阻的病症,因其症状如有梅核塞于咽喉故名。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等疾病范畴。其发病多与情志内伤、气机不利有关。笔者自2002年以来自拟化痰解郁汤治疗梅核气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  相似文献   

18.
“梅核气”在门诊往往可以见到,此病多发于女子.也多发于精神病、神经病及神经衰弱的患者.临床症状所见,自觉喉中如有异物感,咽喉不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有时似可咽下,但不久又觉升到咽喉间,有时咽间干痒或有痰不爽,检查咽喉不红不肿,亦无变形,故称为梅核气.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篇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沈氏尊生云:“七情郁结,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坚大如块在心腹间,或塞咽喉如梅核絮状,咯不出咽不下,每发欲绝逆,害饮食者宜四七汤、噙化汤主之.”又云“咽中如有物,不能吞吐,宜木香四七汤主之”.  相似文献   

19.
梅棱气之特点正如《医略存真》所言:“如会厌梗硬,咽中似有塞物,言语咽唾妨碍,饮食则如常”。此疾之预后虽无不良,但患者常因久治不愈而苦不堪言。周教授对此诊治效果甚佳,经验独到,常分以下三型:  相似文献   

20.
唐旭 《养生月刊》2005,26(1):26-26
“梅核气”是古代中医的一种病名,指患者的咽喉部不适,有异物感,似有一如梅核样的团块阻塞。咳之不去,咽之不下,发病机制是痰气交阻所致,故称。其实,从“梅核气”的临床症状看,相当于西医的咽异感症,是五官科的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