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关节内接触问题对三维非线性模拟颞下颌关节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uto-CAD软件及螺旋CT扫描技术与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相结合,在活体基础上建立TMJ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比较不同接触状态下关节内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TMJ内盘-突之间有接触模型的关节盘和髁突表面应力主要分布在前、内侧,其他区域应力相对较小,而无接触模型的表面应力主要分布在中后部和内侧,且力值较大。摩擦系数在0~0.15范围,盘-突之间接触应力的分布范围和大小完全相同,同时,无摩擦接触、刚性接触和弹性接触三种盘-突接触方式下的关节盘和髁突表面应力基本一致。结果提示,在三维非线性模拟TMJ力的接触问题中,TMJ盘-突之间全部接触关系的关节内应力分布更符合生理。关节内较低的摩擦系数(0~0.15)及不同的盘-突接触方式对其应力分布状态无明显影响。TMJ各结构之间的接触模拟可使其力的三维非线性分析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人颞下颌关节力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下颌关节 (TMJ)的力学环境对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某些疾病的形成与转归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合理准确地模拟和认识TMJ内髁突、关节盘、关节窝之间力的传递与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Auto CAD软件及螺旋CT扫描技术与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相结合 ,在活体基础上建立TMJ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计算并分析正中咬合时TMJ的应力分布 ,以便更加真实合理地认识TMJ内力的分布与传递。1 材料与方法1.1 TMJ数字图像的获得及转换 选择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 1名 ,作为建模素材。采用PhilipTo mosc…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介绍了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及常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主要对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及常见病变的磁共振表现及一些新的成像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与其他常用检查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指因咬合异常、创伤、精神、营养、发育、全身疾病或局部结构异常等因素造成的一种颞下颌关节的病理性改变 ,在 2 0~ 30岁人群中较多见。 1995~ 1999年 ,我科实施局部封闭配合口服药物治疗 10 0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0 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校男性学员 ,年龄 2 1岁左右 ,病程 2周~ 2年 ,主要症状为张口受限、咀嚼疼痛、关节弹响、酸胀 ;查体 :开口度异常 ,开口不自然 ,开口型偏离中线 ;X线片 (薛氏位 )示关节间隙改变 ,骨质增生。服药治疗多次无效 ,其中 ,翼外肌功能亢进 9例 ,翼外肌痉挛 … 相似文献
5.
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颞下颌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介绍了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及常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主要对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及常见病变的磁共振表现及一些新的成像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与其他常用检查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进湖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1,24(5):261-264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ID)是临床上常见病,引起的原因较多,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其表现和病因的认识逐步深入。本文对ID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颞下颌关节(TMJ)解剖及ID概述、X线平片、体层摄影、关节造影、CT、MR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MRI诊断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于外伤后3~20天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闭口斜矢状位T1WI、PDWI、斜冠状位T1WI、T2WI,张口斜矢状位T1WI、PDWI。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分析MRI表现。结果:30例共60个颞下颌关节中发现18个髁状突骨折,9个骨损伤,29个关节盘移位,26个关节囊积液、积血。结论:MRI能很好的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折、骨损伤以及关节盘与关节囊损伤情况,是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重要检查与评价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测量来探讨颢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与正常者间有无差异,从而评价其磁共振影像价值.方法 设立病例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及对照组(正常者),选取16例单侧闭口斜矢状位MR扫描图像进行相关角度测量,其中病例组:男5例,女11例,年龄分别为:病例组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6.94±5.25)岁,正常组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8.13±6.17)岁,测量角度包括前角(Anterior angle,Aa),中间角(Intermediate angle,Ma),后角(Posterior angle,Pa)及阿尔法角(α),径线包括髁线,颈线,下颌骨髁突线等.结果 正常组及病例组Aa角,Ma角,Pa角及α角分为(95.038士3.379)°(88.6~99.4)°,(101.031±3.607)°(97.5~108.3)°;(56.381±4.366)°(49.6~62.4)°,(62.838±3.469)°(58.4~66.4)°;(3.781±2.389)°(1.8~8.8)°,(10.363±3.215)°(5.6~16.6)°;(165.331±4.746)°(156.2~168.2)°,(165.013±4.708)°(158.4~172.2)°;其中α角P值>0.05,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Aa角,Ma角,Pa角间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颞下颌关节多角度测量有助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诊断,同时为该病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人颞下颌关节关节盘、软骨及下颌骨的纳米弹性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人颞下颌关节(TMJ)各结构及下颌骨骨组织在纳米量级的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布特点,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及毫微压痕测量法,对3位正常成的男性6个TMJ的关节盘、髁突软骨、关节窝软骨和下颌骨皮质骨、松质骨不同部位的纳米弹性模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人TMJ内关节盘、髁突软骨和关节窝软骨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而各结构的弹性模量以前、内侧较高,中、后部及外侧较小。下颌骨皮质骨的弹性模量是松质骨的2倍多,而下颌骨颊侧骨组织的弹性模量则明显低于舌侧。提示在纳米范围测量,TMJ内各结构以及下颌骨骨组织为非均质性材料,其不同结构或同一结构不同区域在纳米量级所承受的局部力学载荷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骨折后后关节面压缩的跟骨与距骨在步态过程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骨折后发生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在步态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 在正常跟骨有限元模型后关节面下楔形切除一块以模拟骨折后距下关节面塌陷。利用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与距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其在步态过程中 3个位相 (落地相、中立相、起步相 )时的受力状况 ,进行有限元计算 ,并与正常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后关节面压缩愈合的跟骨与距骨在 3个位相时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增高区与正常状况时明显不同。结论 计算结果显示了跟骨几何形状修复的重要性 ,同时有助于笔者对跟骨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重复浸水束缚应激制作动物模型,大体及光镜下动态观察粘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监测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①单次应激后腺胃区可见广泛的点、线状出血坏死灶,粘膜明显充血水肿。镜下见出血性坏死呈火山口状,几达粘膜肌层;粘膜下层充血水肿。重复应激后,出血性坏死灶明显减少、变浅,粘膜下层充血水肿减轻,同时粘膜细胞呈现出活跃的增殖状态。②EGF主要位于正常粘膜增殖带细胞的胞浆内,腺底部较弱;EGFR则定位于粘膜增殖带细胞的胞浆及胞膜,以胞膜为主。单次应激使上述2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明显减弱,坏死区表达缺失。重复应激后,EGF及EGFR的表达明显增强,而且除了粘膜增殖带外,在粘膜的其它部位(包括胃腺腔内)亦有较强的表达。提示单次应激可引起严重的胃粘膜损伤,但重复应激后粘膜损伤逐渐减轻,表明粘膜产生了耐受性。胃粘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作用伴有粘膜细胞的增殖反应,这一反应是通过EGF与EGFR的结合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单翼马里兰桥修复在不适合常规种植修复的上颌中切牙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单侧上颌中切牙缺失、骨条件不适合常规种植修复、要求微创修复患者1例,利用单翼马里兰桥完成固定修复缺失牙的临床目的及美学效果。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桥体分别进行100、150、200 N载荷模拟加载,进行力学分析。结果 上颌中切牙单翼马里兰桥载荷100、150、150 N时,桥体最大应力分别为67.68、101.53、135.37 MPa,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趋势相似,应力集中于桥体与天然牙切端交界处及加载点。随着载荷增加,各部位的等效应力相应增加,加载点及切端交界处尤为明显。结论 单翼马里兰桥应在天然牙黏结面近切端处增加桥体强度、黏结强度,适当减少桥体咬合接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44名男青少年运动员在1分钟无氧功实验中肌电图的变化,指出运动专项对无氧功下降有着明显影响,无氧功下降斜率可反映肌肉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鼠急性热应激时血浆和肺中儿茶酚胺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醒大鼠置于一循环水加热装置中,经45℃热应激致肛温达42℃时,维持不同时间,断头活杀,取血及肺,经处理后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HPLC-DE)检测方法,使用国产 C_(18)反相填料,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表明,NE 在血浆和肺中的正常值分别为4.8±1.2ng/ml,151.4±33.7ng/g 湿重;E 的正常值分别为5.0±1.5ng/ml,11.0±2.0ng/g 湿重。热应激后血和肺中 NE 降低,而 E 明显升高。大鼠经热应激后回到室温下恢复4h 后,血和肺中 NE 回到正常水平,而 E 的含量仍维持在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应激对胃粘膜表面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为揭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作者采用大鼠水浸束缚方法制作应激模型。检测对照组及应激绷胃粘膜损伤指数,并取腺胃区胃粘膜组织制作透射电镜标本,检测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连接、上皮下基底膜及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应激组大较对照组胃粘膜损伤重,胞膜损伤,细胞间连接及基底无明显破坏。结果提示应激可刺激壁细胞呈分泌状态,胃粘上皮层损伤过程中以腔面细胞膜破坏在先,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应激对胃粘膜疏水性及胃粘膜表面活性磷脂的影响,采用大鼠水浸束缚方法制作应激模型,检测应激前及应激后0.5、1 及2h 时大鼠腺胃粘膜接触角、粘液凝胶层磷脂含量及胃粘膜病变程度。结果发现,各组大鼠腺胃粘膜接触角分别为(38.0±2.4)°、(26.8±1.8)°、(20.0±1.6)°和(14.4±3.3)°;每克腺胃组织磷脂含量分别为(46.76±4.73)μg、(32.49±9.45)μg、(25.51±5.78)μg 和(18.14±7.91)μg;应激后腺胃区胃粘膜损伤指数积分分别为0、2.8±1.0、6.0±1.6和11.4±3.1。与应激前比较,应激后胃粘膜接触角、磷脂含量及粘膜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且胃粘膜接触角与磷脂含量呈明显相关性(r= 0.76),两者与胃粘膜病变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 - 0.95)。结果提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接触角与粘液凝胶层磷脂含量进行性降低,胃粘膜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提示胃粘膜疏水性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其降低的机制与粘液凝胶层磷脂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