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紧急救援体系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发展.方法 总结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分析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发展措施.结果 汶川大地震医学救援过程中,医疗救治与防疫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紧急救援体系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早期.医疗救援信息资源缺乏,救援力量使用不合理,指挥协同机制不顺,应急预案陈旧落后,医疗救治不规范等.结论 在新形势下应不断完善我国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学习国际先进救援理论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灾害侦察和信息收集能力,为医学救援指挥决策、灾后分析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依据;确立灾害及突发事件指挥体系,统筹安排医学救援力量,发挥整体效能;完善医学救援预案;统筹整合军地方救援力量,发挥协同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2.
自2012年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建成开始, 在过去10余年的时间, 我国的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国共有40支国家级医疗应急队伍, 包括3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5支中毒救治队伍、3支核辐射救治队伍[1]。其中,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需求最大、建设最多、用途最广。总结以往医学救援的特点, 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主要包含两个板块, 一是主要是针对以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为代表的感染性疾病;另一个则聚焦于以"伤"为核心的重大灾难事故(安全事件)和严重创(烧、战)伤紧急医学救援体系[1], 多为由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活和生产事故等造成。近年来, 随着医学救援事件不断增多, 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建设、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机遇和挑战共存。尤其在中国急诊急救步入3.0时代的背景下, 如何创新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打造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的医学救援生力军, 是目前急诊急救业内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探索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在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中的应用, 最终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以适应不同的救援场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叶磊  金晓东  袁震飞 《华西医学》2013,(11):1783-1784
对2012年5月11日在成都、绵阳、德阳i地同步组织举行的全国最大规模的“防灾救灾联合演练”背景和内容进行同顾分析,并就大规模救灾演练在应对突发性灾害或大型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中的指导意义进行总结,阐述了应急演练对医疗救援的启示: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多医疗机构协同的救援机制,选拔和培养具有全科素质的救援队员,及发挥现 代信息技术在救援现场的作用有助于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6,(3):I0001-I0001
为总结交流灾难医学救援经验,提高社会安全和灾难医学救援水平,减少灾难发生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为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防灾救灾出谋划策,由重庆市医学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灾难医学专委会及《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于2016年8月5—7日在重庆召开“2016重庆国际灾难与应急医学会议暨第9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随着中国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和国内资源流动性明显增加,暴发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加之突发公众事件以及恐怖极端势力威胁,使得我国的灾害医学应急救援工作形势复杂.面对严峻的挑战,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灾害防范和应急反应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灾害医学应急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实现了从预案建设、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向法制建设的成功转变.各级政府在法制框架下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灾害紧急救援体系.目前,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已经被纳入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三级紧急医学救援网络,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保障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6.
紧急医学救援是在灾害发生后以降低受害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的医疗救治过程.在紧急医学救援中,充足的血源保障是医疗救援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2008年我省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在瞬间使几万人受到不同程度伤残,用血量骤然增加,成都市血液中心作为四川唯一的血液中心,也是离重灾区最近的血液中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提供血液的重要任务.地震发生后,中心立即启动了应急采血预案,在组织管理、人员安排、车辆调配、献血者分流和预约、耗材的准备和补充、血液的采集、检验、贮存和配送等方面作出了快速有效的安排,保证了灾区的用血需要.下面就本次抗震救灾中机器采集血小板工作作一回顾,探讨进一步完善灾害医疗救援工作中机器采集血小板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紧急医学救援是灾害危机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医疗紧急救援起步较晚,救援装备不完备,救援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化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院作为大型三级综合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应急管理人员-医护团队-辅助团队组成的医护一体化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配备集通信-医疗-保障为一体的应急装备,通过健全急救预案、实施模块化装备管理、医护一体化训练模式等,使灾害危机应对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灾害危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组建完成后,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多起国内突发事件处置及尼泊尔地震国际紧急医学救援任务,树立了良好的行业窗口形象,保障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四川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经验和思路,以期为其他卫生应急队伍提供决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5.12日深夜紧急部署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全国卫生系统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紧急动员起来,将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求未受灾地区卫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做好救援物资准备工作".在抗震救灾期间,江苏省血液中心通过启动"中心灾害、突发事件、血液救援、采供血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既保证了南京地区部、省属及部队等医疗机构临床供血工作的有序进行,又支援灾区的血液需求,全面提高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血液保障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抗震救灾采供血应急处置评估,分析在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此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以来,中国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水平大幅提高。在新时代,围绕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我国卫生应急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做好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办法措施。方法从指挥控制、协同反应、专业处置、环境适应等四个方面分析应急医学救援对能力素质的要求。结果完善应急信息的军地联享机制、应急响应的军地联动机制、应急力量的军地联建机制、应急准备的军地联训机制是做好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基础。结论推进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需要突出抓好力量编配的优化、装备配备的落实、救援能力的联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成熟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系统,无法满足紧急医学救援的需求。为了指导设计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课程,调查参与了多次紧急医学救援的专家意见,以确定培训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各部分的教学方式。方法:参照《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初步制定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课程内容,使用Delphi法,咨询紧急医学救援方面的专家,对前期拟定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课程内容进行重要程度评价,并给予授课方式建议。计算专家权威程度(Cr),Kendall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系数。结果:共发放调查表23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3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程度Cr=0.91。Kendall协调系数W值0.207,卡方值128.781,P0.01。并得到了各项二级条目权重及适用的教学方式。结论:专家认为特别重要的培训内容包括:灾难救援医学知识;医学救援装备的使用;职业防护;预检与分诊;现场救援技术;伤员转运。培训方式需要结合讲座、小组讨论、演示、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3.
曾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5):505-508,F0002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施虐全球的当下,灾难救援面临新的挑战。救灾应是多灾种救援和国家层面的综合危机管理。救灾应前伸到“预防”,后延到“恢复”的灾难救援模式,即国际灾难医学界通行的“PPRR”模式:灾前预防(prevention)、灾前准备(preparation)、灾时应对(response)、灾后恢复(recovery)。因此,新形势下的灾难医学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凸显其迫切性和重要性,概括为“4321”能力,即“4个观念、3种能力、2套马车、1个目标”[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急护士固定排班在应对紧急医学救援事件中的实践,旨在建立紧急医学救援的临床护理人力调配方法.方法 建立护理部统一、固定应急护士排班的方法:由经规范化培训合格后2年内护士组成应急护士库,应急护士均为兼职,日常工作由所在病区安排,应急工作由急诊科固定1名护士长提前1个月统一排班,分一、二线值班,全院应急班护士每周其中1 d的假日为应急救援时间,编制好的排班表由护理部在院内办公系统中向全院发布.应急班护士实施8 h工作,24 h紧急待命,接到应急通知后在20 min内到达支援科室进行紧急支援.结果 应急护士固定排班实施前应急响应时间为(2.61±0.90)min,实施后响应时间(0.27±0.15)min,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护理人员对人力配置满意度由实施前(2013年)的44.6%提高到实施后(2016年)的91.6%(P<0.01);护理服务医生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2.5%提高到实施后的81.2%(P<0.05).结论 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实施合理的应急护士固定排班方法,不但保障紧急医学救援的人力响应,而且还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疲倦感.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成立于2011年4月,是国家首批6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支高原应急救援队。是参照国际灾害救援标准,结合灾害救援特点、既往救援实践经验及西南地区“高原恶劣气候、山区道路崎岖”等特点组建成立的一个可以随时展开,能应对高原山区复杂自然环境的移动医院,成功参与执行了2012年四川省“5.11防震减灾大演练”、理县高原演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灾难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医疗救援队紧急出动实施救援的组织与工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灾难突发事件中本院医疗救援队对300余例伤员的救治情况。结果在本院应急救援系统的指导下,本院医疗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本院灾难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治任务。结论建设常备兼职专业的医疗救援队是应对灾难突发事件、保障伤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灾难医学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灾难多发的内陆大省,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复杂。调研2004~2011年共发生灾难事件1322件。无情的灾难未来还会伤害我们。面对下一次灾难,我们必须科学地建立一个受过灾难医学专业训练、常态运作的区域性灾难医学紧急医疗救援组织体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须要整合资源,提高对突发灾难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处理的能力,构建区域性灾难医学紧急救援体系。本研究旨在研究建立和完善一个基地中心,二层指挥平台,三级救治理念,四线救援队伍,五项应急保障的应对灾难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框架和运行机制,提高我省专业应急队伍的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建立健全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体系,建立省、市(州)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及急救网络,制定紧急医疗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培训和演练,重视应急医疗救援设备装备和救援物资储备,与当地政府、公安、消防、军队等密切配合,能很好地完成交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培养军队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对处理突发重大灾害的应急医学救援的影响,认为军队医院成立灾害应急梯队,加强应急救援梯队人员培训及演练,制定突发事件演练方案、重视伤病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心理护理,培养一专多能,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应急救援护理队伍是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符合广州地区灾害医学紧急救援需要的医院应急响应机制,研究成果将直接运用于广州地区甚至全国的灾害紧急医学救援,为紧急医学救援的相关决策机构提供科学的数据,对于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快速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第一小队为值班的医生,护士和司机组成,第二小队由在家待命的各科室的固定人员组成。比较研究在历次演练、突发事件中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人员到齐率、药品装车时间、装备装车时间、从接到调令到出发的时间、所要面对的各种影响出车的意外因素、各自面对的出车环节。结果:第一小队在人员到齐率,药品装箱时间,装备装箱时间,从接到调令到出发的时间上均优于第二小队(P0.01)。第二小队所面对的出车意外因素较多,出车环节多,耗时长。结论:第一小队的应急响应机制比第二小队优胜,更符合灾害救援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