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近入院骨折患者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对提示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性评估.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2年4月新近入院骨折患者1 268例,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照骨折创伤程度将其分成三组,A组:肢体单处闭合性骨折(654例);B组: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316例);C组:肢体2处或2处以上骨折伴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或下肢大骨折创伤(298例),以同期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指标,同时收集观察组中进一步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骨折患者339例,发现深静脉血栓(DVT)组12例,无DVT组327例,所有数据均用SPSS Statistic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D-D指标水平(2.68±2.53)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27士0.2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35,P<0.01),其中骨折A组D-D(0.31±0.17)mg/L无明显变化(t=1.564,P>0.05),骨折B组D-D(0.89±0.36)m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5),而骨折C组D-D(6.64±2.33)mg/L明显升高(t=9.336,P<0.01);不同骨折组间比较:D-D指标差异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8.047,P<0.01);与未并发DVT骨折组D-D(3.23±2.45)mg/L相比,并发DVT骨折组D-D(8.92±5.61)mg/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92,P<0.01).结论 骨折创伤较严重的患者较易并发DVT,其手术前血浆D-D指标的检测对提示并发DVT有很好的评估与预防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对该院130例骨折住院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骨折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骨折的监测指标,但不能作为其并发症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血液中D-D水平进行检测。手术前包括入院时(T1)、即将手术时(T2),T后包括手术后即刻(T3)和手术后第1天(T4)。结果 T1、T2、T3、T4D-D阳性率分别为6.67%、16.67%、41.67%、80.00%,T3、T4与T1、T2相比,T3与T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D-D水平变化显著,D-D水平的变化是反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指标,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D-D水平动态监测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D二聚体(DD)的检测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己被公认为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有价值的重要指标[1]。本文就近年国内外有关DD的研究作一综述。1 D二聚体基本概念业己发现,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在转谷酰胺酶的作用下,SFM转变为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D-二聚体(DD)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60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进行DD的定量检测,并随访患者的病情。结果 160例患者有2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术前DD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7 d的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的动态监测对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溶解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水解,释放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XⅢ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即可释放X’、Y’、D'、E'碎片,这些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D-D)。生理状态下,机体内保持着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首诊胃癌患者的病历,从中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D-二聚体水平和临床特征等信息。比较胃癌患者与80例健康个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个体增高(P0.01)且其水平随患者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级的递进而增加(P0.01)。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增高(P0.01)。D-二聚体与肿瘤大小、癌抗原72-4呈正相关(P0.01)。肿瘤病理类型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关。结论胃癌患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均处于活化状态。D-二聚体是潜在的胃癌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rmer,DD)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10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别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肝病患者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急性肝炎组P〈0.05,其他组P〈0.001)。结论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动态观察血浆D-二聚体定量水平对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评价、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分期的变化,探讨其对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甲状腺癌患者,同期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2例,观察各组空腹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 同时,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甲状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2.01±0.75 mg/L)明显高于良性组(0.63±0.31 mg/L)及健康体检组(0.28±0.12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2,11.06,P<0.000 1);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相关,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l~Ⅱ期患者(t=9.83,P<0.05); 在术后一周甲状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D-二聚体水平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有明显变化,且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治疗评价及疾病监测、预后的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评价 D-二聚体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0例健康孕妇、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的孕妇、78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含轻、较重合并症)的孕妇在孕28~30周时 D-二聚体水平。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的 D-二聚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组的 D-二聚体比健康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明显增高(P <0.01);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较重组 D-二聚体水平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轻组明显增高(P <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可预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有助于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评价D-二聚体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0例健康孕妇、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的孕妇、78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含轻、较重合并症)的孕妇在孕28~30周时D-二聚体水平。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的D-二聚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组的D-二聚体比健康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无合并症组明显增高(P<0.01);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较重组D-二聚体水平较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轻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可预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有助于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肺栓塞症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5年12月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20例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年龄,体重,身高相匹配的健康者20名为对照组。探讨分析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测量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血栓(40%),高血压、心脏病(30%),恶性肿瘤(20%)。长期卧床,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及吸烟者(1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深静脉血栓,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是肺血栓栓塞症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肺血栓形成和溶解的标志,同时还可作为疾病监测和疗效考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由德国德灵公司提供试剂,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晚期患者(Ⅲ期+Ⅳ期)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Ⅰ期+Ⅱ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明显相关,有助于病情判断、预后估计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r’-r’链的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本文综述了胶乳凝集法,ELISA及免疫金标法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性能和特点以及临床应用价值。D-二聚体检测可以提示活动性纤溶的存在,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具有早期快速诊断价值,还可用于溶栓疗程监测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4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8例,与50例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S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和UAP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对ACS的防治和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骨折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浆凝血四项(PT、APTT、TT、Fg)与DD、FDP的变化情况,分析两者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骨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空腹血于血凝管,分离血浆,用Rayto RAC-1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与DD、FDP。结果骨折患者PT、APTT、TT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g、DD、FDP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同时检测凝血四项与DD、FDP能更灵敏地反映骨折患者的凝血功能,指导临床医生采取更合理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了142例肺结核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肺结核组较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性疾病,监测相关指标,预防血栓性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了解D-二聚体检测在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健康人群(NC组)30例做对照,DVT组29例,PE组21例,DIC组10例,溶栓组38例,分别检测D-二.聚体浓度.结果 DVT组、PE组、DIC组、溶栓治疗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2.52±0.89)、(2.70±0.62)、(4.21 ±0.76)、(1.81±0.43)μg/L,各组D-二聚体浓度均较NC组[(0.83±0.32) μg/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DVT、PE、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意义.方法 测定25例骨折并发下肢DVT患者DD、HCY,并同时测定25例骨折未发生下肢DVT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DD、HCY.结果 骨折并发DVT组、骨折未并发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骨折并发DVT组与骨折未并发DVT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骨折并发DVT组与健康对照组、骨折未并发DVT组比较HCY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而骨折未并发下肢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D、HCY是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子,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在诊断血栓栓塞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D—二聚体(D—dimer)的生成可反映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性疾病中D—二聚体的水平均有升高。例如:①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DVT)和肺栓塞(PE);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③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等;④恶性肿瘤:乳腺癌、卵巢癌、急性白血病等;⑤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