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检测SLIT2与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SLIT2与CXCR4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17例浸润性乳腺癌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SLIT2和CXCR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LIT2在正常乳腺组织表达高于乳腺癌,SLIT2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CXCR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SLIT2与CXCR4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SLIT2和CXCR4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检测二者的表达对浸润性乳腺癌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乏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PAR-1、HIF-1α的表达.结果 PAR-1、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77.8%,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PAR-1表达率明显降低(66.7% vs.40.0%)(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PAR-1、HIF-1α在乳腺癌中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PAR-1和HIF-1α的过表达,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降低PAR-1表达率,PAR-1有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HIF-1α和VEGF-C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新辅助化疗组和106例对照组中乳腺癌组织标本HIF-1α和VEGF-C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分别由对照组的42.45%和50.94%,下调到23.53%和33.33%。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通过抑制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乳腺癌中Ki67蛋白的表达与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研究。结果:1.三阴性乳腺癌Ki67表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02);2.组织学Ⅲ级Ki67表达高于Ⅰ、Ⅱ级(P=0.002);3.Ki67表达与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情况无相关性(P0.05);4.新辅助化疗后整体Ki67明显降低,与化疗前Ki67数值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i67表达与多因素有关,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5.
张志生 《河北医药》2011,33(21):3264-3265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及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无转移青年乳腺癌和23例合并肺、骨转移青年乳腺癌穿刺活检标本中TopoⅡα的表达率;对表达阳性的乳癌患者给予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观察TopoⅡα表达率降低情况及化疗效果。结果无转移青年乳腺癌中TopoⅡα阳性率为86.11%(31/36);合并肺、骨转移青年乳腺癌中TopoⅡα阳性率为91.30%(21/23)。经新辅助化疗后,无转移组TopoIIQ表达率降低22.58%(7/31)。合并转移组TopoⅡα表达率降低19.05%(4/21),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0.64%(25/31)和57.14%(12/21)。结论TopoⅡα过表达率在青年乳腺癌中明显增高,而且Top01Id过表达率与是否合并肺、骨转移有关。青年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后TopoⅡα表达率降低不显著,而且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总有效率。提示青年乳腺癌中TopoⅡα过表达率和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Bcl-2和生存素两种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4例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及38例术前未行化疗乳腺癌中Bcl-2和生存素的表达,观察癌组织的临床化疗反应与病理组织学上疗效,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新辅助化疗组与未化疗组Bcl-2和生存素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5.6%、68.7%与60.5%、76.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64例乳癌新辅助化疗组中,化疗后临床有效者为39例(有效率为60.9%),病理组织学上有效者为35例(有效率为54.7%),Bcl-2与新辅助化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生存素与新辅助化疗反应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3)乳癌组织中Bcl-2与生存素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生存素的高表达预示乳癌细胞对化疗的相对不敏感;Bcl-2和生存素两种凋亡抑制蛋白的共同表达可能在乳癌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癌症中Akt(又称PKB,即蛋白激酶B),CDK2(cyclin—dependent kinases,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与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从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和胸外科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出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新辅助化疗前穿刺活检病理组织为对照组,试验组为顺铂联合紫杉醇组,80例患者均为进行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再行手术的患者。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pAkt和CDK2在新辅助化疗前及手术后的表达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AKT、CDK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表明,新辅助化疗二周期顺铂联合紫杉醇组P—Akt表达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5)。提示pAkt、CDK2表达与化疗疗程负相关,随化疗时间的延长,pAkt、CDK2表达降低(P〈0.05)。逆转录PCR法检测Akt与CDK基因的表达新辅助化疗二周期顺铂联合紫杉醇组AktRNA的表达低于新辅助化疗前,CDK2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5)。AktRNA、CDK2RNA的表达与化疗疗程负相关,随化疗时间的延长,AktRNA、CDK2RNA的表达降低。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使肿瘤组织缩小,提高,临床手术的切除率。AKT和CDK2作为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基因。新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肿瘤基因AKT和CDK2的RNA及蛋白表达,且随化疗疗程延长及患者联合化疗的应用,AKT基因表达降低,CDK2基因表达的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DF-1和CXCR4在50例乳腺癌组织、26例腋窝转移淋巴结和正常乳腺组织标本10例中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DF-1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和70%(P>0.05);CXCR4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和10%(P<0.01).SDF-1、CXCR4在淋巴结阳性组表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1);且2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淋巴结和原发灶中SDF-1、CXCR4均呈高表达.结论 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推测其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一个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健康志愿者活检组织(18例),常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28例)和术前曾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标本(18例)中ERCC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其的影响。结果无化疗组患者的ERCC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无化疗组乳腺癌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因子受体-2(HER-2)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新辅助化疗组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化疗组(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乳腺癌患者ERCC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后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出现上调,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建柱  孙丽霞  丁洋  刘俊茹  王冬  高峰 《河北医药》2010,32(13):1679-1681
目的探讨β—catenin蛋白在新辅助化疗前、后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新辅助化疗前、后骨肉瘤组织,骨样骨瘤11例,骨母细胞瘤7例及反应性新生骨8例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β—catenin蛋白在大部分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及反应性新生骨病例中胞膜正常表达,而在骨肉瘤病例中胞浆(核)异常表达。新辅助化疗前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及反应性新生骨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辅助化疗前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率在骨肉瘤肺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组(P〈0.05)。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较化疗前降低或消失(P〈0.01),其表达与肿瘤坏死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β—catenin蛋白可能成为良、恶性成骨肿瘤鉴别诊断有益的辅助指标。新辅助化疗前β—catenin蛋白高异常表达率与骨肉瘤患者肺转移关系密切。新辅助化疗可降低骨肉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IF-1α、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瘤体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评估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化疗前乳腺癌HIF-1α阳性表达为46.15%,化疗后降到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化疗前为55.77%,化疗后降到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HIF-1α的表达与VEGF正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前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者均较阴性者化疗敏感性差,P<0.05.结论 HIF-1α和VEGF可作为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有助于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孙素红  黄琴  曾峰 《中国药房》2009,(20):1558-1559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不同表达对局部晚期乳腺癌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ER的表达情况,比较ER(-)病例与ER(+)病例对TC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ER阴性组的敏感性为86.36%(19/22),ER阳性组的敏感性为60.00%(21/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ER(-)的乳腺癌患者对TC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结论:ER(-)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选用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进一步探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法的敏感性预测指标。方法:在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前瞻性入组96例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分析患者反应率,进一步根据术后免疫组化及常规病理结果分层分析可以预测敏感性的临床指标。结果: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40例(41.7%)临床完全缓解(cCR),42例(43.8%)临床部分缓解(cPR),总反应率(ORR)为85.4%。21例(21.9%)病理完全缓解(pCR)。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ORR高于ER阳性患者(94.1%vs.80.7%,P=0.035);浸润性导管癌患者ORR高于浸润性小叶癌患者(87.8%vs.55.6%,P=0.029)。结论: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采用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较高的反应率,ER阴性和浸润性导管癌是新辅助化疗敏感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i-67表达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价值。方法收集8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表达情况,比较分析穿刺前Ki-67表达情况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后Ki-67表达率显著下降,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Ki-67低表达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化疗前Ki-67高表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表达情况可作为乳腺癌严重程度判断、化疗方案选择以及预测化疗效果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生物学标志物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寻求新辅助化疗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预测因子。方法我院乳腺外科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ER、PR、HER-2的表达情况,化疗2~6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生物学标志物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69例新辅助化疗的病例中,ER、PR、HER-2阳性率分别是53·6%、50·7%、29·0%,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71·0%。临床完全缓解率30·4%,临床部分缓解率40·6%,疾病稳定27·5%,疾病进展1·4%,病理完全缓解率5·8%。结论 ER、HER-2阴性的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ER、HER-2可作为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赵辉  逢凌云 《中国医药》2012,7(2):184-185
目的 探讨Ki67检测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81例乳腺癌患者给予3个周期化疗后手术.化疗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第1天;盐酸阿霉素100 mg/m2,第1天;5-氟尿嘧啶60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组织化疗后反应.结果 Ki67在新辅助化疗前56例高表达,25例低表达,高表达率为69.1%.新辅助化疗后18例高表达,63例(77.8%)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92,P<0.05).新辅助化疗后Ki67高表达18例中,化疗有效5例,无效13例;63例低表达中有效43例,无效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指数变化明显者化疗反应明显.结论 Ki67检测可以指导新辅助化疗用药,是一种判断化疗疗效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TEC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前后ER、PR、c-erbB-2的变化,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共收集了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化疗前行乳腺肿瘤粗针穿刺活检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ER、PR+、c-erbB-2的表达。随后进行3个疗程化疗,化疗方案为多西紫衫醇75mg/m2iv,d1;表阿霉素75mg/m2iv,d1;环磷酰胺500mg/m2iv,d1;q21。化疗后评估疗效并对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手术标本通过同法检测生物学因子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erbB-2均发生了改变,新辅助化疗前ER和PR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新辅助化疗后上调(ER:22.92%vs.18.83%;PR:20.83%vs.14.58%),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改变ER、PR、c-erbB-2的表达,本临床研究未发现ER、PR、c-erbB-2变化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雅勋  顾力学  赵夷  陶维  孙晓 《中国药房》2012,(40):3795-379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TE)与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TEC)2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TE组(49例)与TEC组(43例)。TE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吡柔比星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TEC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吡柔比星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6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以上方案均21d为1个周期,2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4个周期化疗,并在术后完成剩余化疗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并评估不良反应,同时,通过随访对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进行评价。结果:TE组有效率为83.67%,TEC组为88.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TE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2.24%,TEC组为13.9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2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及呕吐、肝功能异常、心肌毒性,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TEC组发生率明显高于TE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中位随访13(5~21)个月,2组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和P=0.071)。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TE与TEC2种方案近期疗效相近,但TE方案较TEC方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选取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且术前应用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上述化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在化疗前1d开始服用排毒汤,对照组常规应用昂丹司琼。结果治疗组化疗中断率为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x2=4.99,P〈0.05);治疗组体质量增加率为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x2=6.79,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防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x2=7.19,P〈0.05);治疗组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0.30、22.67、62.06,均P〈0.01)。结论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ki67、COX-2、p53表达的影响,分析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61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cox-2、p53表达情况。结果:①术前新辅助化疗后,ki67、COX-2的表达明显下降,p53的表达变化无显著差异性改变。@ki67的高表达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明显好于低表达,COX-2阴性的化疗效果优于cox-2阳性,p53阴性的化疗效果亦好于p53阳性的。结论:化疗前检测乳腺癌的ki67、cox-2、p53,可以指导新辅助化疗,并且是疗效判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