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中p16蛋白表达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中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研究40例胃癌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结果:23例胃癌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5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1例胃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阴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6例表达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中,MSP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p16基因失活关系密切,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抑制了蛋白的表达,这种途径可能是胃癌中p16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种新的癌前病变,可能通过无异型增生的畸形隐窝灶—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变途径发展为癌,迫切需要更多分子水平的指标预测锯齿状息肉的癌变潜能。更多地了解结直肠癌癌变的分子学改变,可以提高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锯齿状病变中经常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因此,正确认识p16基因甲基化与锯齿状病变的关系对早期预防和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3006-3007,3010
目的检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在斑块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该院门诊和住院48例宽块型银屑病患者(实验组)和18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PBMCs中p16基因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p16基因甲基化与患者病程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关系。结果斑块型银屑病患者PBMCs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31.3%)明显高于对照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Y。=4.71,P〈0.05),且与PASI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而与患病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结论斑块状银屑病患者PBMCs中p16基因呈高甲基化比例明显增高状态,可能参与斑块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全血DNAp16基因甲基化,并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新鲜的胃癌组织及血液标本4 4例,胃溃疡等胃部良性疾病患者标本2 0例。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肿瘤组织DNA和全血DNA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果:38.6 % (17/ 4 4 )胃癌组织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出现甲基化组织对应的血液标本中88.2 % (15 / 17)出现p16基因甲基化。胃溃疡等胃部良性疾病患者标本中未发现甲基化。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全血中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关系密切(P<0 .0 1)。结论:胃癌组织及血液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改变与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改变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方法,对32份结直肠癌标本p16基因甲基化改变及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p16甲基化阳性率为40.6%;p16蛋白表达阳性率75.0%;在病理分期中,DukesC、D期患者肿瘤组织中p16甲基化发生率63.0%,p16蛋白表达发生率为69.0%;DukesA、B期患者p16甲基化发生率为25.0%,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1.0%;在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癌中的p16甲基化阳性率为100.0%,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0%;在高、中分化癌中,p16甲基化的阳性率为30.0%,p16蛋13表达阳性率为85.0%;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3.0%,淋巴结未转移的阳性率为25.0%;在肿瘤部位中,直肠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0%,结肠癌的阳性率为100.0%。结论 p16甲基化的改变可能影响p16蛋白的表达;p16甲基化、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及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徐刚 《华西医学》1997,12(2):215-217
p16基因与肿瘤研究进展徐刚综述梁传余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作为一种新的抑癌基因,p16基因在近年的研究越来越多,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p16基因与肿瘤有关的几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1结构与作用机制Steven〔1〕分析发...  相似文献   

7.
p16基因甲基化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全DNA中p16基因甲基化,并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6例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相应全血中DNA 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结果34.6%(9/26)肺癌组织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出现甲基化组织对应的血液标本中88.9%(8/9)出现p16基因甲基化。支气管灌洗液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全血中是否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关系密切(P<0.01)。结论肺癌患者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液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1 发现、结构与功能p16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Serrano[1 ] 等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寻找与人CDK4相关蛋白 ,找到一种阳性cDNA克隆编码的由 15 6个氨基酸构成的含有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所需的 4个锚蛋白重复序列、相对分子量为 16 5 6 9的蛋白[2 ] ,并将此蛋白质命名为p16INK4。Kamb[3] 等对近 10 0个人黑色素细胞系研究后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细胞系在 9P2 1附近存在纯合性缺失 ,经部分测序后 ,其中两个独立的区域与已知的编码人的CDK4抑制因子 (即p16 )的序列相似 ,被命名为多种肿瘤抑制因子 1(MTS1、CDKN2 )即p16。p16基因由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分析p16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1例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在术中提取新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冷冻保存,提取DNA后经重亚硫酸盐修饰,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中出现p16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11.48%(7/61)和1.64%(1/61)(P>0.05)。不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及吸烟指数间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p16基因甲基化。  相似文献   

10.
王凡  展玉涛  刘宾 《临床荟萃》2007,22(9):676-678
人类肿瘤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改变与表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主要涉及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最后引起基因表达异常。基因表达异常包括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过表达和基因表型改变等,其中基因表型改变包括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等形式。近年来DNA甲基化已成为  相似文献   

11.
错配杂交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p16基因过甲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错配杂交化学发光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基因组DNA,所有未甲基化的胞嘧啶都被转变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则不发生变化。设计合成1对不含CpG位点的引物,同时扩增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目的DNA片段,用2条分别与甲基化及非甲基化CpG位点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及化学发光检测,通过探针杂交信号强度比确定样品DNA中甲基化的p16基因的比例。结果错配杂交化学发光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CV=5·2%~6·4%)和灵敏度(2·5×10-4pmol),检测已知混合样品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0%、23%、52%、70%及93%,与实际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错配杂交化学发光法是一种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的p16基因甲基化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nMSP)法 ,探讨了最佳PCR扩增条件 ,并用该法分析新鲜癌组织、石蜡包埋组织及肿瘤患者血清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方法 将基因组DNA变性成为单链 ,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单链DNA ,将所有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被转变为尿嘧啶 ,而甲基化的胞嘧啶则不变。设计针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等位基因特异引物 ,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最后经凝胶电泳检测目的片段。结果 在 3种类型的标本中都检测出了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 (MSP)和nMSP法分别检测 34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清 ,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 5 3% (18/34)和 74 % (2 5 /34) ,nMSP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结论 筑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甲基化检测方法 ,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标本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16、p15基因的高甲基化及其mRNA转录阻抑与多发性骨髓瘸的发病和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联合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EP法),检测了28例多发性骨髓瘸患者骨髓细胞p16、p15基因5端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瘸患者p16、p15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 p16、p15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率分别为57.14%(16/28)、64.28%(18/28),53.57%(15/28)患者同时存在p16、p15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大多数存在甲基化的患者不表达p16、p15基因mRNA。结论 p16、p15基因的高甲基化与多发性骨髓瘸的发病有关,p16、p15基因甲基化与其转录阻抑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周围型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发生情况及其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肺周围型结节手术患者的血浆和组织标本,其中31例为周围型肺癌,25例为肺部良性结节,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在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64.5%(20/31)和70.9%(22/31);周围型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异常事件与肿瘤分期、分型无明显相关性。在25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中,3例血浆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出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存在;良、恶性肺周围型结节的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发生情况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检测周围型肺癌患者血浆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情况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改变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ALL患儿76例,其中初发(uALL)患儿69例、复发(rALL)患儿7例,健康儿童28例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16基因mRNA表达;采用基于SYBR Green的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MethySYBR PCR)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 ALL患儿淋巴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健康儿童,uALL患儿p16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rALL患儿(P<0.05);ALL患儿p16基因mRN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uALL患儿p16基因转录水平高于rALL患儿(P<0.05);p16基因转录水平与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3,P<0.05);首次化疗即获完缓解ALL患儿p16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未完全缓解患儿,而p16 mRNA表达水平高于后者(P<0.05);p16基因低甲基化或高表达水平ALL患儿巩固强化治疗平均缓解时间明显低于p16基因高甲基化或低表达患儿(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低下可能与ALL发病有关,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检测或可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发生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辅助诊断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04年5月至2004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及贵州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并按Dukes病理分期分为四期,提取肿瘤组织DNA,分别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MSP)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v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方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冈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比较MSP及nested-MSP两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应用MSP方法,Dukes A、B期患者和Dukes C、D期患者p16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3.8%和5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nested-MSP方法,Dukes A、B期患者和Dukes C、D期患者p16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2.4%和8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MSP与nested-MSP方法检测肿瘤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45.3%(24/53)、71.7%(38/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nested-MSP方法检测肿瘤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的MSP方法,分析患者DNA的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陆东东 《现代康复》1998,2(4):306-306
p16基因又称多重肿瘤抑制基因(MISI),是新近发现的重要抑癌基因。本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滕晓东  高翠玉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70-1171
目的 :研究Neu基因蛋白及p16蛋白在食管癌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8例食管浸润性鳞癌中Neu基因蛋白及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Neu基因蛋白过表达率均为 5 8 8( 40 /68) ,其过表达与肿瘤长度无关 ,而与肿瘤浸润深、分化差、淋巴结有转移呈正相关性 ,而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Neu基因蛋白过表达是食管癌分化差及易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p16蛋白的失表达与Neu基因蛋白过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p16基因甲基化是癌症诊断的标志物之一。目前检测p16基因甲基化的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SP)灵敏度有限,对血浆中脱落肿瘤细胞少的标本易报告为假阴性。而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具有高灵敏度、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等特点。本研究用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检测肿瘤患者血浆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研究骨髓瘤细胞株U266、LP1、KM3及MM患者p16基因结构改变及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KM3细胞株为p16基因外显子2的同源缺失;U266、LP1细胞株及55.56%MM患者的p16基因启动子区存在CPG岛甲基化现象,p16基因甲基化与MM分期无关(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MM中较为常见,这可能为MM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