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Vitapex根充加根尖刮治术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146颗牙进行根尖刮治及双氧水窦道通过冲洗后,应用Vitapex根充,12个月后复查。结果 总有效率95.9%,效果满意。结论 Vitapex根充加根尖刮治对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Vitapex对成年患者根尖孔闭合不全并发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年患者根尖孔发育不全并发慢性根尖周炎患牙36例,完成根管预备、消毒后,用氢氧化钙类糊剂Vitapex行根尖诱导术.经随访1~3a,在确认根尖有硬组织形成时,行注射式热牙胶根管充填,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根尖发育完成者7例,占19.4%;根尖处有钙化桥形成者27例,占75%;失败2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平均治疗周期为13.0周.结论:Vitapex对成年患者根尖孔发育不全并发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根管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根管外科手术在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0例 42个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牙 ,分别采用根尖刮治术、根尖切除术和根尖倒充填术进行治疗 ,术后随诊观察 ,比较疗效。结果 :根尖手术成功率为 90 .47%。根尖刮治术、根尖切除术和根尖倒充填术的成功率分别为 85 .71%、90 .91%、10 0 % ,经 χ2检验三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根管外科手术在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 ,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何萍  王尽尧 《口腔医学》2009,29(11):595-597
目的观察Vitapex治疗成年患者根尖发育不全伴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年患者根尖发育不全并发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32颗,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术,定期复查,在确认根尖有硬组织形成,行永久性充填。结果根尖发育完成5例,占15.6%;根尖形成钙化桥24例,占75%;失败3例,占9.4%。总有效率90.6%。结论Vi-tapex治疗成年患者根尖未完全发育伴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葛艳  高雅  王晓丽 《口腔医学》2016,(8):733-736
目的使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成人根尖发育闭合不全伴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磨牙,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龄18~26周岁,患有根尖发育闭合不全伴慢性根尖周炎的上、下颌前磨牙共18颗,使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分别于第2周、1个月复查,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复查时常规行临床检查及X线片检查。在确认患牙根尖部有硬组织形成封闭根尖孔后对其行永久根管充填。结果 18颗患牙中根尖闭合Ⅱ型者15例,Ⅲ型者3例,总有效率100%。X线片示14例根尖周低密度影像消失,4例根尖周低密度影像缩小。从根管中封入Vitapex糊剂至永久充填,平均治疗周期为10.2个月。结论根尖诱导成形术对于治疗成人根尖发育闭合不全伴慢性根尖周炎的前磨牙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三氧化物多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和Vitapex糊剂应用于成人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闭合不全恒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人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孔闭合不全的恒牙共38颗,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根管显微镜下用MTA严密封闭根尖开放部位,硬固后根管行热牙胶充填;对照组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在根尖部有硬组织形成后行根管充填。两组术后均定期复查,评价临床效果及X线片结果。结果:经过2年的复查,实验组所有病例在治疗后均无临床不适症状,X线片显示患牙11颗根尖阴影完全消失,8颗明显缩小,1颗无变化,有效率95%。对照组2颗磨牙因冠根折拔除,8颗根尖有硬组织形成,8颗根尖无硬组织形成,有效率为4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TA治疗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恒牙是一种较理想的根尖诱导成形材料,短期临床疗效好,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根尖刮治术及单一根尖刮治术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CGF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根尖刮治术治疗,CGF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GF覆盖根尖区创面治疗.结果 CGF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应用CBCT和根尖放射线片对慢性根尖周炎的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进行评估的差异性,评价CBCT在慢性根尖周病变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有根尖周炎症状的53例患者(96颗牙),均拍摄根尖放射线片和CBCT,分别由2位专家采用单盲法进行放射线影像学诊断,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对根尖周炎的存在及病变范围评估的差异性。结果:根尖放射线片发现82.3%,CBCT发现100%的患牙存在根尖周病变。并且在两者都诊断出根尖炎时,CBCT的PAI值明显高于根尖片。结论:在诊断慢性根尖周炎方面,CBCT扫描与根尖放射线片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精确度。和根尖放射线片比较,CBCT对临床上根尖周炎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都更有优势,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比较生物陶瓷材料无机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和iRoot BP plus在成年根尖孔未闭合患牙形成根尖屏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颗根尖孔未闭合恒牙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MTA和iRoot BP plus制备根尖屏障。比较两种生物陶瓷材料在制备根尖屏障时的操作时间,分析不同根尖孔破坏类型、根尖区病变范围、根尖区充填情况以及患者年龄段对治疗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iRoot BP plus组制备根尖屏障的操作时间比MT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根尖孔破坏类型、根尖区病变范围、根尖区充填情况以及患者年龄段对治疗成功率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MTA和iRoot BP plus在治疗根尖孔未闭合恒牙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相似,但iRoot BP plus的操作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根尖刮治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尖刮治术对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40例患牙47颗,完成根管治疗后,即刻行根尖刮治术,术后3、6、12个月复查,摄根尖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年,39颗患牙临床症状消失,无任何不适,根尖片显示患牙根尖周有新骨形成或原有根尖周透射影缩小;5颗患牙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咀嚼时偶感不适,根尖片显示患牙根尖周有新骨形成或原有根尖周透射影缩小;总有效率为93.6%。2颗患牙术后症状无减轻,经患者同意后拔除。1颗患牙术后6个月复发,患者出现咀嚼痛,颊侧牙龈出现瘘管,根尖片示根尖周透射影与术前比较没有变化。结论完善根管治疗后即刻行根尖刮治术,可有效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11.
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虹艺 《口腔医学》2010,30(11):673-675
目的 研究年轻恒牙感染根管根尖诱导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同诱导材料诱导根尖闭合时间。方法 对55例61颗牙根未发育完成,牙髓病变已波及根髓、牙髓已坏死或并发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共32颗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对照组共29颗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追踪观察2年,了解牙根的发育和根尖闭合情况。结果 Vitapex糊剂组:总有效率为96.87%,平均治疗10.61个月,氢氧化钙组:总有效率为58.62%,平均治疗14.32个月,两者疗效在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结论 对年轻恒牙根尖孔未闭合的患牙,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就诊次数少,治疗周期短,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2.
碧兰根充糊剂一次性根充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碧兰根充糊剂一次性根充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并与传统的氧化锌碘仿根充糊剂进行比较。方法:选择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碧兰糊剂)80例,对照组(氧化锌碘仿糊剂)80例,同时在局麻下于窦道开口处实施彻底根尖刮治术,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病变区,窦道清刮术后,视情况于窦道内置碘仿细纱条,用碧兰糊剂加牙胶尖(实验组)和氧化锌碘仿糊剂加牙胶尖(对照组)进行根管充填。结果:术后7d内,实验组87.5%患者无不适感,对照组37.5%无不适感,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年的连续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96.3%,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结论:碧兰根充加根尖刮治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2006年在我科行根尖诱导成形术且资料完整的年轻恒牙病例161例,其中牙髓炎83例,根尖周炎78例。均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根尖诱导并定期复诊,随访1~3年,观察临床症状及X线片牙根及根尖的发育情况。结果: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有效率88.2%,根尖诱导作用明显。结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年轻恒牙牙根形成及根尖诱导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尖诱导成形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复方氢氧钙糊剂为诱导剂对183个患有牙髓炎、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上颌切牙或下颌前磨牙进行根尖诱导术前,依据根端形态将患牙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观察其疗效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复方氢氧化钙糊剂诱导根尖形成的总有效率为86.33%:其中Ⅰ型80.28%、Ⅱ型87.84%,Ⅲ型患牙94.73%:结论:复方氢氧化钙糊剂诱导根尖形成效果良好:其疗效与牙位、根端形态、根管充填材料、治疗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患者6例,术前常规根管治疗,局麻下翻瓣、去骨、清理病变肉芽组织,行根尖倒预备和倒充填。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复诊,行临床检查及拍摄X线片观察根尖周骨质恢复情况。结果6例患牙临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复查牙根外吸收停止,其中4例根尖周骨质破坏完全恢复,2例根尖周骨质破坏范围明显减小。结论根尖手术对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慢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根尖表面细菌生物膜分布及其超微结构。方法:扫描电镜观察新鲜拔除的24颗离体牙根尖表面,其中5颗为正畸或阻生拔除的活髓牙,5颗为X-ray显示根尖区正常的死髓牙,14颗为X-ay显示根尖区已有慢性病变的患牙。结果:在根尖区正常的活髓牙和死髓牙根尖表面均没有发现细菌生物膜;而在有慢性根尖病变的14颗患牙根尖表面,全部观察到了细菌生物膜的存在。这些生物膜分布于根尖表面的部分区域,可由单一细菌形成也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根尖表面部分区域存在有细菌生物膜,其超微结构特征因细菌组成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7.
陈建平  陈晖 《口腔医学》2005,25(1):63-64
目的 探讨用Vitapex糊剂治疗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根尖周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患根尖周炎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 12 0颗牙 ,预备根管后用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结果 经过 18个月到 4年的临床随访 ,113颗牙成功保留 ,成功率 94 .2 %。 5 6例有瘘管者瘘管全部消失 ;85例根尖阴影全部消失 ;2 8例根尖阴影明显缩小 ;32例病例治疗后当天患牙有浮出伸长感 ,咀嚼痛 ,2~ 3d后自行缓解。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适合治疗具有明显根尖手术指征的根尖周炎的根充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根尖诱导成型术联合根尖屏障术”治疗成年患者根尖开敞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29例成人根尖开敞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5颗患牙行根尖诱导成型术联合根尖屏障术,即采用Vitapex连续封药3月,待根尖形成钙化屏障后,再经根管iRoot BP Plus封闭根尖。对照组15颗患牙直接实施根尖屏障术,采用iRoot BP Plus封闭根尖。观察两组术后根管充填情况、根尖周指数(old-periapical index, O-PAI)、根尖透射区面积、根管下段1/3操作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15颗患牙均恰填,对照组15颗患牙10颗恰填,5颗超填。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O-PAI、根尖透射区面积、根管下段1/3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12个月随访成功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根尖诱导成型术联合根尖屏障术”治疗成年根尖开敞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降低了O-PAI指数和根尖透射区面积,提高了成功率,且操作相对简单,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尖周注入后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颗患慢性根尖周病的牙齿,在根充前从根管内注入vitapex糊剂到根尖周,再进行根充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率98.2%。结论vitapex糊剂注入根尖周治疗慢性根尖周病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CAP)手术切除根尖的根尖孔形态特征。方法:临床上收集慢性根尖周炎手术切除根尖117例,包括上颌中切牙44例,上颌侧切牙61例,上颌尖牙12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尖孔封闭效果,计数侧副根尖孔的数量并测量根尖孔面积。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平均根尖孔封闭效果分别为(67.23±17.66)%、(61.28±18.69)%、(59.94±14.5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平均侧副孔数量分别为(1.7±2.1)个、(1.4±1.8)个、(0.9±1.0)个,侧副孔出现率分别为72.7%、68.9%、58.3%;根尖孔面积分别为(0.136±0.091)mm2、(0.091±0.036)mm2、(0.101±0.020)mm2。结论:根尖孔封闭效果不佳、侧副孔数目多以及根尖孔面积增大是影响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的因素,对根尖孔形态和结构的观察有助于优化并提高根管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