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Wingspan支架置入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将其分为支架组和药物组;支架组给予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案,药物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稳定斑块的药物支持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80.1±11.7)%vs(83.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3,P>0.05);治疗后支架组血管狭窄率(19.3±9.6)%显著低于药物组(45.6±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572,P<0.05).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支架组生活自理者6例,轻度、中度、严重功能障碍的分别有1、2、4例,药物组生活自理者1例,轻度、中度、严重、极严重功能障碍的分别有2、1、1、2例.治疗后支架组的临床有效率76.9%显著高于药物组42.8%,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χ2=0.631,P<0.05).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支架组1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脑梗死;药物组2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15.3%)显著低于药物组并发症发生率(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7,P<0.05).随访期内,支架组未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药物组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支架组复查DSA或MRA提示支架内再狭窄的1例,药物组复查后病情加重的1例,复发的2例.[结论]Wingspan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技术成功率、较低的手术并发症、较好的安全性,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中短期疗效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但其对预防脑卒中的远期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较特殊的脑血管病 ,自 1980年 Ca-plan首选报道以来 ,国内外陆续报道 ,它是基底动脉顶端及其2 cm内分出的 2对动脉即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我院 1999~ 2 0 0 2年共收治 12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4例 ,年龄最小 4 8岁 ,最大 78岁 ,中位年龄6 7岁。既往高血压病史 9例 ,糖尿病史 3例 ,高脂血症 3例 ,心脏病史 2例 ,脑血管病史 2例 ,吸烟史 7例 ,饮酒史 3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 9例 ,其中嗜睡 5例 ,浅昏迷 4例。眼球运动障碍8例 ,其中眼睑下垂 2例 ,眼球内收受限或斜视 3…  相似文献   

3.
刘红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23-4724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对100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术后第3月采用颈邵超声、TCD随访.结果 100例患者中,治疗病变105处,其中1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104处采用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短时间内并发眩晕10例;术后第3月颈部超声及TCD随访均未见支架术后再狭窄.结论 采用血管成形术处理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具有侵袭性小,可重复进行,可同时处理多处病变等优点,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率高,临床十分常见,严重可导致基底动脉不全或完全闭塞而造成极严重的后果,单纯药物疗效欠佳,我们探讨物理疗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动及瞳孔的变化、视觉障碍、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显示梗死灶位于基底动脉尖在内的5根血管分布区,幕上与幕下均有病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临床医师应充分关注,在有效时间窗内积极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出现再狭窄的报道不多见,我院近期出现1例支架术后4个月再狭窄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玉苹  谭秀革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438-143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足基底动脉系统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起病急,预后差。现将本院1998~2004年收治20例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狭窄是引起脑循环缺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椎动脉狭窄易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重者可发生脑干、小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单纯药物治疗效果难以肯定。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 ,其发病率约为 14 .6 %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是偏头痛的一种特殊发作类型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作者自 1998~ 2 0 0 2年共收治 2 6例 ,现将其临床表现、发作诱因及颈颅超声多普勒 (TCD)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17例 ,年龄 15~ 4 1岁 ,病史 5个月~ 4 a,有家族史者 8例。发作时诱因为情绪紧张、心情不畅11例 ,劳累及睡眠不足 12例 ,发作与月经有关者 3例。前驱症状 :眩晕 18例 ,视觉障碍 12例 ,恶心、呕吐 5例 ,猝倒发作 3例 ,发作持续时间 0 .5~ 15 h,发作间歇…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约25%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最常见的狭窄部位为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的开口处[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天麻素注射液0.6+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1次/d,连用2-3 d,对照组26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1次/d,连用5-7 d,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3%优于对照组的73.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天麻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40例脑梗死(CI组)及44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比较。【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出现PLT减少,MPV与PDW增大(P<0.0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MPV增大较脑梗死者更为明显(P<0.01)。【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血小板变化有关,与MPV增大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和高压氧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0.15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个疗程,间隔3~5d,行第二疗程治疗。HBO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MPa,治疗过程为2h,1次/d。结果:HBO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2.5%和77.5%;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为70%和47.5%,HBO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咯地尔和高压氧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 -基底动脉缺血是导致中、老年人发生头晕、头痛的常见原因 ,使用一般扩血管药治疗有时并不理想。为探讨其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自 1998年 6月以来采用降纤酶治疗该病共 5 2例 ,并与同期 5 0例对照比较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2例。治疗组 5 2例 ,男 33例 ,女 19例 ,年龄 38~ 69岁 ,平均 (5 3± 10 )岁。对照组 5 0例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 1~ 70岁 ,平均 (5 4± 10 )岁。其诊断按WHO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头重以及行走摇晃或眩晕发作 ;治疗组 4例、对照组 2例…  相似文献   

15.
陈志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542-3542
小脑出血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临床表现均以眩晕伴恶心、呕吐为主,容易误诊.临床工作中应该重视病史检查,以免误诊.笔者近来工作中遇治2例小脑出血入院前均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超声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鉴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一多发常见病长期以来缺乏客观诊断标准,我们在56例正常对照组和62例病变组进行了经颅超声、彩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横突孔CT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4—07/2006—07采用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患者149例均以眩晕为好发症状,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标准,排除脑干、小脑、枕叶梗死或美尼尔综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天麻联合丁咯地尔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46~81岁,视物旋转28例,眼球水平性震颤12例,合并高血压31例。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女,80岁。因头晕、恶心、呕吐3 d就诊。头晕为旋转性,头部活动时加重,伴头痛。既往有脑萎缩、脑动脉硬化、颈椎骨质增生病史多年。查体:神志清,无水平眼震,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无异常,双侧巴氏征阴性。BP 140/80 mm Hg,入院后行颈椎X线检查提示C3~5锥体前缘骨质增生,经头颅多普勒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该患者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给予扩血管对症治疗5 d,患者无明显好转,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后经MRI检查,确诊为右侧小脑半球肿瘤。2讨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常以眩晕为首发表现,伴有恶心、呕吐,可有肢…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4-07/2006-07采用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性眩晕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者149例均以眩晕为好发症状,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标准[1],排除脑干、小脑、枕叶梗死或美尼尔综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天麻联合丁咯地尔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46~81岁,视物旋转28例,眼球水平性震颤12例,合并高血压31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13例,颈椎病25例;天麻素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5~78岁,视物旋转22例,眼球水平震颤8例,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颈椎病21例;丁咯地尔组49例,男21例,…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