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 VEGF)作为一种人属二聚蛋白信号肽,能特异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和血管生成,并可增加血管通透性[1、2].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血管生成作用是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及生成来实现的[3].其作用的发挥贯穿于人类生殖、发育、组织再生和修复以及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过程,恶性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依赖持续和广泛的血管新生以保证其生长和转移,如果能抑制和破坏肿瘤及周边血管新生,就有可能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新生血管不仅为实体肿瘤生长提供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也为肿瘤细胞的分化、转移提供了潜在路径[1].肿瘤血管的形成受多种因子调控,常见的血管生长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均具有诱导肿瘤新血管生成的作用,与肿瘤的分化、浸润、生长、转移关系密切[2].参麦注射液具有激活免疫机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VEGF和bFGF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与血管生成密不可分,后者是前者赖以生存的温床,为前者提供生长必需的养料及转移途径。1971年Folkman[1]率先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并提出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概念。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切断其营养提供及转移途径,能在一定程度限制肿瘤的生长,转移。目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阐明[2,3]:①直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主要是VEGF)的信号传导途径;③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主要是血小板因子4,PF-4)的表达;④抑制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性。我…  相似文献   

4.
杨迪  洒荣桂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104-1106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病人的致死因素^[1]。1971年Folkman^[2]就提出恶性肿瘤的一大特性是无限制地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这一特性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转移的途径主要有:①阻断或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通路。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标,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靶点,阻断肿瘤血管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2]。根据靶点及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分为4类[3],靶向VEGF的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R的单克隆抗体、捕捉游离VEGF的Trap和靶向V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复发的基础,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因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著作,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和基因治疗优缺点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 ,在生长初期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扩散从细胞间隙获得氧气和营养 ,但当肿瘤增至 1~ 2 mm3 时 ,内部的细胞通过扩散已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满足其继续生长和分裂的需要 ,肿瘤内部形成缺氧状态 ,这时缺氧作为一种环境信号启动了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 FGF)等血管生成正调控因子的表达 ,使肿瘤具有了促血管生成表现。肿瘤内形成的血管提供了氧气和营养 ,也同时提供了肿瘤转移的通路。如果肿…  相似文献   

8.
血管能抑素及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抗肿瘤血管生成主要针对已经启动的新生血管,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具有特异性高、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迄今已发现了多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中一些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血管能抑素是继血管生成抑制素、内皮抑素之后新发现的一种来源于Ⅳ型胶原α2链非胶原(NC1)区新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抑制因子,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魏传梅  张金杰  李保院  王春检  吕文文 《中草药》2017,48(23):5049-5056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新生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中1个重要的领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首要因子,在血管生成过程中非常关键。通常VEGF指的是VEGF-A,其结合受体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和VEGFR2。目前研究认为,VEGF/VEGFR途径是介导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通路。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靶向治疗可使肿瘤内新生血管减少,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传统的中医药在肿瘤辅助治疗方面颇具特色,从中药中筛选和开发具有血管抑制活性的抗肿瘤药物潜力巨大。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天然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从血管生成的角度,将恶性肿瘤的发展分为血管生长前期和血管生长期2个阶段。众所周知.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丰富的营养供给,组织中血管生成为营养物质供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临床和动物实验都证明,如果没有新生血管来供应营养,体外培养的肿瘤组织生长体积不超过4mm^3,而体内肿瘤不超过1~2mm^3。因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备条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当前研究最多、最受重视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相似文献   

11.
肿瘤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因子调节。目前,普遍认为血管生成因子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它们可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检测及预后判断,并可预测治疗效果及监测临床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对肿瘤血管的形成意义重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2位。尽管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发病率仍较高。本文就VEGF在肝癌治疗及预后中的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病机可归纳为"虚、毒、痰、瘀",治疗有扶正培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祛湿、清热解毒等。中药复方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阻断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或促其凋亡;抑制血管外基质降解,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的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参麦注射液、平调饮、肺岩宁方、扶正抗癌汤等;其他小柴胡汤等。尚缺乏从微观辨证角度认识中药复方与血管生成关系研究;期望临床实践与实验室研究紧密结合,宏观辨证基础上筛选更有效的中药复方,微观角度验证,丰富中医药族,如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提高内源性或外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浓度;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的细胞表面受体等。常见中药复方活血化瘀类有瘀毒清、艾迪注射液、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软坚散结类,改良莪术汤、鳖甲煎丸、乌三颗粒、消痰散结方、清热解毒类方、六神丸、清香散等;益气扶正类,参七汤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其途径,为探讨血管生成因子与胃癌的生长、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了其密切关系:VEGF、bFGF对胃癌的生长起重要的促进作用;VEGF、VEGF-C的表达和M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相关,而且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中的VEGF、bFGF作为能被检测的成分,在肿瘤的诊断、靶向治疗定位和预后判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VEGF、bFGF、VEGF-C的表达,降低MVD值可作为治疗胃癌的有效作用靶点,为胃癌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陈刚  徐晓玉  严鹏科  廖端芳 《中草药》2004,35(3):296-299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 (TMP)、丹参注射液对小鼠 L 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 C57BL小鼠 L ewis肺癌模型 ,分别 ip TMP 5 0 ,10 0 ,2 0 0 mg/(kg· d) ,丹参注射液 5 ,10 ,2 0 g/(kg· d) ,共2 1d,检测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TMP组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 MVD和 VE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 ;丹参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P可抑制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作用机制与抑制 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丹参对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肿瘤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因子调节。目前,普遍认为血管生成因子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它们可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检测及预后判断,并可预测治疗效果及监测临床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endotheli  相似文献   

16.
益气养阴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又占全部肺癌的75%~80%。NSCLC的治疗一般采取以手术、化疗、放疗、生物疗法及中医药治疗。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控制转移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长。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正调节的关键性因子之一,因此可以通过阻断肿瘤组织分泌VEGF来达到抑制肿瘤转移。1999-2003年笔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观察益气养阴方对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榄香烯联合紫杉醇抗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C57BL/6雄性小鼠皮下接种构建Lewis肺癌小鼠模型。将50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A组予生理盐水对照,B组予紫杉醇,C组予榄香烯低剂量+紫杉醇,D组予榄香烯高剂量+紫杉醇,E组予榄香烯高剂量。2周后摘除眼球取血,并处死动物,切除瘤灶,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肿瘤组织中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1(VEGFR1)、VEGF受体2(VEGFR2)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抑瘤率、微血管密度、VEGF受体1和2表达、血清VEGF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D组与B、C、E组在抑瘤率、微血管密度、VEGFR1及VEGFR2表达、血清VEGF浓度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别(P<0.05或0.01)。结论①榄香烯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②榄香烯可增强紫杉醇抗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效应。③榄香烯可能通过降低Lewis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成、抑制瘤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付颖  官德元  刘淮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25-202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作为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它是最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它不仅与胚胎发育、创伤修复、骨形成改建等生理性过程有关,而且参与心血管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等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尤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生长、浸润、转移等密切相关。乳腺癌作为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研究VEGF与乳腺癌的关系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缺血性脑卒中(CIS)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有效促血管生成因子,对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趋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诱导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是脑缺血后新生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2]。实验研究[3-4]证实,脑缺血损伤时,神经血管细胞内VEGF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蛇床子素对具有HER-2/neu高表达的人乳腺癌SK-BR-3和MDA-MB-231细胞系中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影响,并阐述其可能的活性机制。方法:以蛇床子素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具有HER-2/neu高表达的人乳腺癌SK-BR-3和MDA-MB-231细胞系进行单独或联合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肿瘤细胞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MMP-9)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ER-2/neu及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ERK1/2的磷酸化水平改变,QRT-PCR检测VEGF、MMP-9在m 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蛇床子素对HER-2/neu高表达的人乳腺癌SK-BR-3和MDA-MB-231细胞系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EGF能显著促进HER-2/neu高表达的人乳腺癌SK-BR-3和MDA-MB-231细胞系表达肿瘤促血管生成因子,蛇床子素能显著能显著抑制ERK1/2蛋白的磷酸化,下调经EGF处理后肿瘤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MMP-9)的表达,并在m RNA水平显著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论:蛇床子素可能通过抑制HER-2/neu活性而阻断其下游的MAPK信号通路,通过抑制了ERK的磷酸化减少了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分泌VEGF,实现其对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