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为耳石症,耳结石可脱落于半规管或者嵴帽,多见脱落于半规管.后半规管为最常见受累器官,发病时可出现垂直扭转型眼震.水平半规管受累较少见,发病时可出现水平旋转型眼震,有文献[1]报道仅占BPPV的2%~15%,目前发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2],而笔者发现的同侧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HSC BPPV)则更少见.如何诊断和治疗这类患者对临床医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地诊断P-HSC BPPV并确定责任半规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诊治情况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32例患者临床表现、误诊疾病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PPV易误诊为颈椎病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误诊率为(32/56) 57.1%.结论 提高对BPPV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行变位性眼震试验,大部分BPPV诊断不难,耳石复位法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可通过特定的变位试验诱发出短暂性 位置性眩晕及特征性眼震。单个半规管受累的BPPV诊断方法已较为成熟,但多管BPPV(MC-BPPV)的临 床诊断较为困难。本综述详细描述各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分析各种类型MC-BPPV的诊断及鉴别诊 断要点,为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诊治MC-BPPV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前庭疾病,在眩晕疾病中约占20%~30%[1],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和眼震.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性眩晕、颈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我们对我院2007年03月至2009年02月78例BPPV患者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后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ing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2016年9月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收治的17例外伤后继发BPPV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平均年龄38.8岁,10例(58.82%)以头晕为主要症状,7例(41.18%)以眩晕为主要症状。12例(70.59%)外院首诊误诊,其中7例误诊为脑出血,5例误诊为后循环缺血,误诊平均时间12.75 d。入我院后结合病史,行位置试验于特定头位出现眩晕及特征性眼震,前庭功能检查示受累半规管功能异常,确诊外伤后继发BPPV。确诊后行手法复位等治疗,3周后头晕、眩晕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外伤后继发BPPV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详细问诊、仔细查体,除外常见脑血管疾病等其他眩晕疾病,及早行位置试验、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Ramsay-Hunt综合征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认识。方法对1例Ramsay-Hunt综合征致BPPV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60岁女性,因右耳疼痛伴同侧面瘫2 d、眩晕1 d就诊。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情况,诉与头位有关,时间短暂,发作时意识清楚,无耳鸣、耳聋。专科检查:右侧耳甲腔簇状水泡,伴有破溃渗出液,右侧周围性面瘫。Dix-Hallpike变位试验示:向右侧转头、后仰时出现强烈眩晕,伴逆时针旋转性眼震,持续约10 s。诊断为Ramsay-Hunt综合征、继发性右后半规管BPPV,遂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手法复位等治疗,次日患者眩晕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眩晕无复发,但面瘫无明显好转。结论Ramsay-Hunt综合征可引起BPPV,对于伴有眩晕者应注意继发性BPPV的可能,及时行位置试验鉴别,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BPPV误诊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改变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呕吐及眼震。误诊为颈椎病41例,后循环缺血17例,躯体形式障碍7例,梅尼埃病6例,动脉硬化4例,误诊时间8 d~6年。经Roll试验及Dix-hallpike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 59例,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混合型BPPV 4例;予Epley复位法及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1周治愈率达100%,3个月治愈率达93.3%。结论 BPPV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手法复位对BPPV效果显著。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及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约占周围性眩晕的20%[1,2],但因种种原因其在临床上误诊率极高,现将我院2005~2006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17~85(51.25±15.35)岁。本组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3]:(1)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2)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3)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本组中48例以阵发性头晕、恶心、呕吐为主诉,12例以持续性头昏、头部沉重感为主诉。55例不伴耳鸣,5例伴有耳鸣(曾在耳鼻喉科诊断有Meniere's病)。头外伤…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点及误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1例老年BPPV患者。结果老年BPPV中女性好发,后半规管多见,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由于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颈椎病等慢性疾病,患BPPV时易被误诊。结论老年BPPV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眩晕认识不足,手法复位治疗对老年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急诊常见症状,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临床表现为随头位或体位变动出现眩晕发作,具有变位性、潜伏期、短暂性、重复性和疲劳性特点.目前BPPV诊断标准需有眩晕伴随特征性眼震发作,称为客观性BPPV(objective BPPV,O-BPPV);但少数患者仅有变位性眩晕而无眼震,称为主观性BPPV(subjective BPPV,S-BPPV)[1].目前公认治疗急性发作O-BPPV最有效的方法是耳石颗粒复位手法治疗(particle repositioning maneuver,PRM),但关于S-BPPV的治疗方法国外尚存争议[2],国内研究也较少.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已在国外广泛用于不同类型眩晕和平衡障碍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症状性评估,其中文版近几年开始用于临床,已被证实具可靠信度[3-.4].本研究主要应用DHI对PRM治疗急性发作S-BPPV与O-BPPV的效果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8例不典型BPPV症状特征、位置试验眼震特点、眼震产生可能机理、判断责任半规管,分别给予BBQ复位、Gufoni复位、Eply复位及smmont复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8例不典型BPPV患者,26例复位成功后复查无头晕眩晕症状,2例复位后有头部不适感,口服倍他司汀片,半月左右症状消失。结论 不典型BPPV眼震特点复杂,需从病史、查体上综合分析,精准判断责任半规管,手法复位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定位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分析267例BPPV患者的眼震视图,总结各型BPPV的眼震特点。结果:267例BPPV患者中,眼震图上显示PC-BPPV和AC-BPPV在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眼震分别表现为垂直上跳伴扭转,垂直下跳为主,伴扭转少见。HC-BPPV在行Roll-test诱发时,出现双侧向地性眼震提示水平半规管后臂管石症(HC-BPPV-can),眼震强侧为患侧;出现双侧背地性眼震提示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HC-BPPV-cup)或水平半规管前臂管石症,眼震弱侧为患侧。应用VNG进行手法复位,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结论:VNG可客观反映BPPV患者的眼震情况,准确的定位定侧,指导BPPV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78-4079
分析和探讨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分析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影响因素。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取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36例患者变位眼震试验为阴性,将这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pley管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进行治疗。在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有20例出现短暂性眩晕感,但是无明显特征性眼震,有16例在采用平卧侧头试验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感但无明显特征性眼震,两组患者在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组患者的眩晕感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从这个结果中可以得知,对于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具体的症状采用有针对性的Epley管石复位和Semont管石解脱法等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6例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及一般内科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疗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进行比较,并在3个月内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5%和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眩晕残障程度DHI评分(11.25±2.88),对照组眩晕残障程度DHI评分(19.7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复发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手法复位结合中医辨证疗法治疗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眩晕残障严重程度并减少手法复位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首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26例BPPV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特发性BPPV 84例,继发性BPPV 42例,早期误诊为后循环缺血54例,颈性眩晕32例,突发性耳聋6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梅尼埃病、耳带状疱疹各3例,其他药物或治疗不良反应23例。126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及Dix-Hallpike变位试验和(或)滚转试验检查,并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本组眩晕症状均缓解,首次复位治愈率72.2%(91/126),观察随访3~24个月,总治愈率94.4%(119/126),复发率5.6%。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常见周围性眩晕,在眩晕患者诊治过程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和变位试验检查,以降低BPPV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临床表现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约占周围性眩晕17%-20%。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前半规管BPPV(AC-BPPV)、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后半规管BPPV(PC-BPPV)。BPPV大部分首先就诊急诊神经内科,本文通过对104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17年4月1日-2017年10月31  相似文献   

17.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前庭周围系统眩晕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22%,表现为在头位改变时出现的短暂的眩晕及眼球震颤,然而由于其长期以来不被基础医生认识而导致患者易被误诊误治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治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 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131例病例中,治疗1周后痊愈97例(74%),改善15例(11.5%),无效19例(14.5%),有效率85.5%;3月后共痊愈109例(83.2%),改善12例(9.2%),无效8例(6.1%),复发2例(1.5%),有效率92.4%。结论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护理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配合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该病发病率高,占所有周围型眩晕的15%~17%。自2008年以来,本人采用动态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20.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类型,可占周围性眩晕的50%,主要表现为体位改变时激发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并伴有眼震[1],以后半规管BPPV发病率最高,可达90%,病因多于椭圆囊中耳石脱落至半规管有关。Epley基于管石理论提出了手法复位治疗BPPV,本次研究通过Epley复位法和常规抗眩晕药物治疗的比较,了解Epley复位法治疗BPPV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