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脐炎8例分析张永红关凤珠(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北海市536000)关键词新生儿;脐炎;处理1996年度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233名,发生新生儿脐炎医院内感染8名,感染率0.65%,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出生后2...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组织炎,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入脐部所致,如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腹膜炎或败血症。传统方法是先用3%双氧水冲洗脏部,再涂1%甲紫。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我们采用3%双氧水冲洗脐后,徐以0.75%碘可。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其疗效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995年2月~1997年2月住院新生儿脐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人,男36人,女14人;对照组50人,男30人,女20人,两组主要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先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生儿脐炎患者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不同新生儿脐炎的护理模式。方法观察、分析60例不同新生儿脐炎患者,给予相应的脐部处置。结果 41例脐炎治愈,19例好转,病程平均10天。结论此脐部护理模式对各种脐炎的护理是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断脐,加强日常的脐部护理和健康教育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方开清 《中华医护杂志》2006,3(6):535-535,53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早期干预。方法对我院产科分娩足月新生儿共2365例,经临床观察统计有37例(1.56%)新生儿脐部出现木同程度的炎症的分析方法。结果发现与脐粗大、脐带结扎位置太高、剪脐不净、脐断端处理不当有关,又加之新生儿抵抗力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个别医务人员对脐部处理重视不够,使细菌经脐部残端侵入繁殖而引起脐炎。结论正确掌握断脐的方法和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脐部的观察和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针对脐部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脐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脐部感染影响满月体重增长,并探讨脐部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9年1月-12月出生的婴儿满月健康体检的脐部感染调查.结果 脐部感染是影响满月体重增长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加强产后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主要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其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细菌感染发病率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脐炎.由于普遍对脐部的消毒、护理的重视,脐炎在城市中已较少见[1].近年来,新生儿脐炎日渐增多,其原因与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会获得性感染有关,新生儿脐炎重在预防.本院2009年1月-12月出生的1800名的一个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儿549名中,发生过新生儿脐炎121例,感染发病率为6%.我们采取护理使新生儿脐炎的感染率应控制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脐粉用于防治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388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268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在出生第3天,脐部消毒后于脐根部撒上自制脐粉;对照组用75%酒精局部涂擦.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脐带全部于约5d脱落,有2例发生轻度感染.有效防治率达95.5%;而对照组脐部于约8d脱落,其中有2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有效防治率78,3%。两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脐粉抗菌效果好,无毒副作用,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7.
徐颖 《医学文选》2002,21(3):412-412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组织炎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尚未完善 ,易感染疾病 ,受感染后又不易控制 ,常可发展为新生儿败血症[1] ,临床上常用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生素治疗。由于新生儿服药、输液难 ,又不易配合 ,既增加产妇的心理痛苦 ,又不方便哺乳。近年来 ,我们将安迪灵粉剂应用于新生儿脐部炎症或者有少量渗液的患儿 ,直接外用于新生儿脐部 ,对新生儿脐炎疗效显著 ,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5月~ 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 66例新生儿 …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是围产新生儿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我院自1981.4~1991.2月收治新生儿败血症180例,血培养阳性者53例,以葡萄球菌为最多,共36例,占67.9%。脐炎为主要的感染途径。本组治愈率高,达94.3%,取决于早诊断、早治疗,采用广谱有效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清除原发病灶,积极治疗并发症,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脐炎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护理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脐炎126例(脐炎组)和同期出生正常新生儿126例,比较两组断脐方法、脐带直径、结扎部位、剪脐干净与否、包扎方法、家庭护理等。结果 脐带直径粗、结扎部位高、剪脐不净、家庭护理方法不当是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P〈0.01或P〈0.05)。结论 掌握剪脐的部位和技巧,加强护理和宣教是预防脐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对1995-2000年住院产妇及新生儿35194例中获得医院感染的761例作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6年间发生医院感染761例869例次,感染率为2.16%,例次感染率为2.4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3.27%降至2000年的1.3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占36.02%),其次为皮肤与软组织(21.52%)。感染细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30%和21.43%。医院内感染的疾病主要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新生儿感染130例,死亡5例,死亡率3.8%。发病以夏秋季较多,多为复合感染没脐炎、皮肤感染居多。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以黄疸、发热较为常见。血培养阳性率17.9%,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治疗主张联合应用杀菌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脐炎84例临床分析张亚京,马淑琴(包头钢铁稀土公司职工医院)我院于1990年2月至1993年7月共收治新生儿脐炎84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287例的29.3%,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8例,女46例,发病日龄:出生──7天34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脐炎临床比较常见,1993年我院采用灭滴灵粉外敷治疗新生儿脐炎2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80例,女120例;年龄10~14d,感染时间:脐带脱落后2~4d.局部表现:脐周围皮肤潮红,原脐带附着处有黄色粘液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4.
两种新生儿护脐贴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孙惠敏  陈晨  陈声容  左元进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229-1229,1232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产科护理的重点之一。新生儿发生脐炎的主要原因是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部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而引起炎症。脐部残端若护理不当,轻者可致局部渗血、感染,重者将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有资料表明,在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0%~87.5%,且多为厌氧菌感染。因此,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越早越好,既可避免脐部并发症的发生,又有利于家庭护理。为观察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我们选择了2种不同的护脐用品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部感染细菌学状况,为临床提供预防及治疗参考。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有完善细菌学资料的新生儿脐炎85例,对所获得的98例致病菌的种类及药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社会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 球菌(70.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例较高。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为C^-杆菌(51.4%),以大肠埃希菌占比例较高。两类感染所分离的细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但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其次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结论:临床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特别是有严重感染中毒症状时,应首先考虑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脐炎的发病率 ,探讨脐炎对黄疸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出生的 14 6 7例新生儿中所发生的 97例新生儿脐炎患儿及其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结果 :14 6 7例新生儿中 ,发生脐炎 97人 (6 .6 1% ) ,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脐炎的感染率分别为 5 .5 1%和 18.4 0 %(χ2 =30 .75 ,P<0 .0 1) ;且有 6 3例并发高胆红素血症 ,足月患儿和早产患儿并发率分别为 6 3.5 0 %和 6 9.6 0 % (χ2 =0 .2 8,P>0 .0 5 ) ;黄疸消退的时间足月儿为 9d~ 16 d,早产儿为 11d~ 2 7d。结论 :早产儿较足月儿易发生脐部感染 ,但都较大程度合并高胆红素血症 ,且黄疸消退时间较正常新生儿延长 ;加强预防措施 ,是减少新生儿脐炎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预防感染。方法:取2014年1-9月份在我院分娩新生儿1500例为实验组,出生时脐带用气门芯结扎离脐根部0.5cm 部位处剪断脐带。出生后24-96h 内再次取出气门芯使其自然脱落,出院前手把手教会产妇及家属脐部护理方法,并在产后访视时再次指导。再取2013年同期采取传统方法(出生时脐带用气门芯结扎离脐根部0.5cm 部位处剪断脐带)。出生后24h 再次剪刀修剪残端并用5%高锰酸钾溶液烧灼止血,同样教会产妇及家属脐部护理方法。也为15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脐带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脐部感染率为2%,而2013年因再次修剪脐带残端而引起的出血、脐炎或使用5%高锰酸钾溶液烧灼止血不当而发生皮肤烧伤等脐部感染率为6%,两组比较。结论:改进后的脐部自然脱落脐部护理方法较传统的脐部残端再次修剪脐部护理方法脐部感染发生率显降低[1],有效地预防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出院后新生儿脐部家庭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2—2002年15730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157303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307例,医院感染率为3.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33.45%),下呼吸道(19.39%),胃肠道(13.20%),泌尿道(10.88%)及术后伤口(7.02%)为主。结论 加强时住院患者及病房消毒质量管理,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宣教,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齐丽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3):129-130
目的比较不同脐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方法我院新生儿科自2018年3月开始落实新式脐带护理方法,选择该方法实施前(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16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另选择该脐带护理方法实施后(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16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酒精脐部护理方法,观察采用新式脐部护理(1.0%活力碘)方法,对比两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8.69±2.68)d,对照组为(13.03±4.69)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轻度脐炎、中度脐炎、重度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1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仅出现了脐部感染发生,未见其他感染及全身性感染。结论新式脐部护理(1.0%活力碘)方法可有效提升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促进断端尽快脱落,降低脐部感染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正>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感染,多见于脐带脱落较晚的新生儿,我院儿科1997年10月~2002年12月对60例新生儿脐炎患者应用复方炉甘石外用散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60例均有脐轮红肿,脐窝内出现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