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橐吾”即“鬼臼”—简帛医书短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成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5,18(1):18-19
运用出土简帛医书的新材料,指出:认为“橐吾”与“款冬”为一物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而当各为一物。接着从“橐吾”与“款冬”相关的异名入手进行论证,得出结论:“橐吾”之所指当即“鬼臼”。 相似文献
2.
段祯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6):52-54
以马王堆医书与《武威汉代医简》为主考察其中多次出现之“冶”字,其义有三:作“捣碎”“研【磨】碎”“粉末”讲,前二义为动词义,最后一义为名词义。 相似文献
3.
张显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
运用出土简帛医书的新材料,指出:认为“橐吾”与“款冬”为一物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而当各为一物。接着从“橐吾”与“款冬”相关的异名入手进行论证,得出结论:“橐吾”之所指当即“鬼臼”。 相似文献
4.
5.
刘吉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1)
马王堆医书中已有了独立的生殖系统,其生理结构与主要机能都与现代认识相近,并强调与防病、养生长寿密切相关。其与脏腑联系主要属肝所辖,与后世属肾之论迥异,治法以养为主,养治结合,外治法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杨仕哲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10,40(1):25-28
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虽然多数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多为临床、保健类著作。但从这些书籍的片段记载来看,不论是内在脏腑的解剖名词,还是外在体表的解剖标志,都已有相对明确的认识和固定的名称。尤其是体表解剖学名词相当丰富,解剖方位术语已臻完备,这为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提供了方便。从相关记述来看,当时的人体解剖学姿势应与现今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7.
8.
彭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3)
本文是对十五年来研究马王堆14种医书的学术进展进行评述的论文之一。认为围绕着4种经脉帛书所展开的关于经络的起源、经脉的实质,帛书对《内经》的影响、经脉学说在早期医学理论中的地位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极大地活跃了当代中医理论界的学术空气。 相似文献
9.
战国末年以降中国医学有重大的发展。其生理观特别集中于“脉”、“内脏”与身体各种结构的认识。过程中虽因观点不同而有文本与内容上的差异,但也因此使得医学内涵得以快速增加,呈现多面向的特色。这些各自发展的生理观点因深入探索也助长了彼此间的关连性,中医整体性的身体观逐渐成形。同时原先“由外而内”的身体探索意识也随着各种生理知识的逐渐繁复多样而有朝向资料群组化、系统化与便利操作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具备了“司外揣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医书的生态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与健康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马王堆医书作为重要的医学文献,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 医书不仅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阐释,还饱含了人类需要主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界一切其他生物,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和谐的生态理念. 研究医书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形成中医养生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能够为生态医学的理论架构提供基础认识. 相似文献
11.
龙月云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2,(4)
就马王堆出土的部分医书中所出现的“(医殳)”字进行研究考证。从文字学的角度,以周秦刻石为旁证进行分析,考证其成书年代为周秦之作(约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另据《说文》、《礼记》、《尔雅》、《方言》等书,考证辨析“■”字之义并非指熟牛皮,乃为布巾一物。 相似文献
12.
潘远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9,(3)
帛书《杂疗方》是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十五本医书之一。该书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注释,其出土原件照片、释文,注释、与其余十四本医书合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由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帛书整理小组对汉墓医书的整理、注释,对发掘这一部分古代医学遗产,显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笔者在研究马王堆医书的过程中,或以为某些注释 相似文献
13.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158-161
马继兴,当代著名中医文献专家,在60年的学术生涯中,独立撰写学术著作17部,与他人合著8部,发表论文150篇。马先生在中医古籍训诂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其《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一书中(下简称《考释》),该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本书博综古今,穷研深究,撰写文 相似文献
14.
15.
高也陶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3):28-31
学者们普遍认为马王堆医书是<黄帝内经>的雏形,从而把<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推迟到西汉中晚期.文章探悉了马王堆医书和<黄帝内经>的内容,以及<史记>所载的马王堆墓主人生活时代的医学状况,证明马王堆医书与<黄帝内经>之间不存在前后关系,可能比<黄帝内经>更晚,不足以成为<黄帝内经>成书之上限. 相似文献
16.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官方专设的以编校、刊行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医籍校正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使之成为宋之后的定型化版.本校正医书局原计划校正医籍8部,最后编校成书11部.校正医书局编校每部医籍所需时间不同,多者10余年,少者不足1年.校正医书官不在校正医书局的办公场所校书,而在自己家里校书.校正医书局的成员包括提举校正医书局和校正医书官,既有儒臣,也有医官,儒臣在医书校正中占有主导地位.校正医书局从诏选校正医书官、制定编校计划、确定编校原则、布置编校任务等,均有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7.
Lu MX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10,40(5):278-282
宋代中央及地方政府主持整理、刊刻了大量医学书籍。考察这些官刻医书的流向,对于探究宋代医学知识的传播过程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诸家图书目录及相关史料记载为考察这些医书的流向提供了方便。馆阁典藏、分卖出售、颁赐近臣、外夷及州郡是宋代官刻医书的主要流通途径,医学知识藉此在上层士人与下层民众中间都得到了广泛传播,为宋代医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田晋蕃为清末越中著名医家,著有《田晋藩医书七种》,关于田晋蕃的生平,学术界知之甚少。笔者爬梳相关资料,对田晋蕃生平进行考证。[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田晋藩生平进行认真考证。[结果]田晋蕃卒年、籍贯、功名、学术特色及与蔡元培的交游等均能考证出来。但其生年,限于资料,无法断定。[结论]田晋蕃为举人出身,官为内阁中书;可能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1903年;祖籍四川,二十二世祖在宋代靖康之难时迁入浙江杭州,四世祖迁入绍兴。田晋蕃是著名医家,擅理论也懂临床,钦服晚清温病大家王孟英,大力搜集王氏书籍,对王孟英医籍的流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田晋蕃也是越中名儒,以清代汉学家法研究医学,呈现出儒者本色。蔡元培先生早期曾向田晋蕃及他的儿子田春农求学,感情颇深,多有交往,在日记里,时常有关于田氏父子的记载。可以说,田晋蕃父子是蔡元培先生早期极其重要的学术引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魏俊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2):79-80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批中医药方的出土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的中医方剂情况。文章分析了这批医简中的四则药方的药理,并与时代稍后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对比,以此说明该药方对后世中医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