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综合医院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规律 ,我们于1 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 ,对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对象 入组标准 :年龄≥ 1 5岁、能合作者 ;除外意识障碍及语言交流困难者。共 4 0 0例。其中男 2 3 8例 ,女 1 62例 ;年龄 1 5~ 65岁 ,平均 ( 3 8± 1 2 )岁 ;病程 1天至 2 0年 ,中位数 4年。按年龄将 4 0 0例分为 1 5~ 2 5岁 ( 42例 )、2 6~ 3 5岁 ( 1 1 7例 )、3 6~ 4 5岁 ( 1 68例 )、4 6~ 55岁 ( 52例 )和≥ 56岁 ( 2 1例 )五组 ,并进行组间比较。方法 使用自制心境障碍诊断量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  相似文献   

2.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方法首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7年5月在某综合医院不同科室住院的863例患者进行调查,然后对筛选有抑郁者和20%的无抑郁者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作为金标准进行抑郁障碍的诊断。结果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抑郁障碍现患率为39.24%,重性抑郁障碍现患率为4.78%、抑郁障碍者中以女性、年龄大者、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长、既往有躯体疾病史及复发情况者居多(x2=37.932,12.447,22.490,19.670,37.932,12.447,22.490,19.670;P均〈0.01)。综合医院医生识别率仅为2.88%。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医生识别率低;女性、年龄大者、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长、既往有躯体疾病史及复发者是抑郁障碍患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表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re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 scale,CES-D)对132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检出率为49.2%,CES-D分为15.96±8.71,均高于我国城市常模(χ~2=14.95,P0.001;t=3.02,P=0.003);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COPD、未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的患者(χ~2=4.78,P=0.029;χ~2=5.92,P=0.015;χ~2=18.69,P0.001);具有抑郁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与不具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其血清25(OH)D浓度偏低(t=-9.53,P0.001),而血清NT-proBNP浓度偏高(t=6.10,P0.001);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与血清25(OH)D浓度呈负向相关(r=-0.31,P=0.014),与血清NT-proBNP浓度正向相关(r=0.29,P=0.006)。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有:并发高血压、并发COPD、血清25(OH)D浓度降低(50 nmol/L)及血清NT-proBN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1病例患者,女,37岁,门诊号851357。易怒、大声说话和情绪低落、想不快往事交替12年。最初因幻听、幻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在北京某医院会诊,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症状缓解,准备怀孕,剂量逐渐减为单服博思清(阿立哌唑)5mg晚,苯海索2mg晚,如不服用苯海索,就骨头痒(静坐不能),浑身扭动,平卧时腰部扭动,觉醒时丈夫经常发现其嘴歪,而患者却未察觉。  相似文献   

5.
六个常用的焦虑抑郁量表的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当多的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存在焦虑及抑郁症状,为了能在这些就诊者中早期识别出情感障碍的患者,量表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常用的焦虑抑郁量表有6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分表(hosp 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fordepression,HAD-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分表(hos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外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筛查工具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93例外科住院患者进行SDS的初步筛查,然后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Axis Ⅰ Disorders,SCID)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将SDS筛查抑郁障碍的效能与SCⅡ)对抑郁障碍诊断的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资料完整的266例患者用SDS筛查外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为30.8%,用SCID诊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7.18%。外科医师对抑郡障碍的识别率仅为2.53%。SDS筛选抑郁障碍与SCID诊断抑郁障碍的一致性好。结论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外科医师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极低,SDS可作为外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常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康复期住院精神病罪犯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康复期住院精神病罪犯心理卫生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处于康复期的住院精神病罪犯85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犯罪类型间的康复期住院精神病罪犯抑郁情绪的差别。结果康复期住院精神病罪犯SDS评分为(54.59±11.77)分,高于全国常模(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间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住院精神病罪犯存在较多的抑郁情绪,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减少对监管安全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期情绪障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月经期的情绪障碍问题及心理干预时情绪障碍的影响,从而解决女性病人治疗中的疑难问题。方法 对我院126名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分别进行经期和非经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定,然后将126名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名,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上述干预,其他治疗相同。第3个月再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经期和非经期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定。结果 (1)精神分裂症病人经期SAS、SDS量表分均较非经期高,经统计学检验两差异显;(2)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无论经期还是非经期SAS、SDS量表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3)干预组自身前后量表分比较差异显。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月经期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易引起病情波动,针对女性病人内分泌变化进行心理干预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抑郁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在患者入院及住院第4周时追行两次测评。结果首次SAS,SDS测评显示,所有亲属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第二次测评显示,父母SAS及配偶SAS、SDS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SAS及SDS减分率依次为:其他亲属〉父母〉配偶。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及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颈椎病与抑郁情绪的关系,调查颈椎病患者的工作特点,常见症状,其他疾病的罹患率。方法 分别对颈椎病患者与无颈椎病的体检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问卷和一般情况问卷(self—made survey scale)包括工作情况,罹患疾病,颈椎病自觉症状测试,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抑郁发生率分别为:颈椎病组33.0%,对照组7.9%,伏案工作时间分别为颈椎病组54.7%,对照组21.1%,悬臂工作时间分别为颈椎病组32.I%,对照组13.2%,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颈椎病组44.3%,对照组19.7%,两组胃病发病率分别为颈椎病组35.8%,对照组26.3%。自觉症状出现频率次序是,颈肩部、臂部不适,手麻,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恶心、呕吐,心慌、心悸。结论 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显著提高,颈椎病发病与伏案工作,悬臂工作有关,颈椎病患者的高血压,胃病发病率较高。自觉症状出现频率次序是,颈肩部、臂部不适,手麻,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恶心、呕吐,心慌、心悸。  相似文献   

11.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面临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应激性生活事件作为可能的危险因素,与MDD的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步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应激性生活事件与MDD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MDD的发病风险。现从应激性生活事件诱导MDD的机制、相关调节因素方面就应激性生活事件与MDD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单相抑郁症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效应.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应用家族史法对108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700人)进行研究.108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抑郁症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重症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结果 在一级亲属中,单相抑郁症的患病率为4.1%(29例),高于群体发病率0.02%(4/19 223,x2=693.44,P<0.01);有单相抑郁症阳性家族史者占25.0%(27例),高于其他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者(12.9%,14例;x2=44.65,P<0.01);双亲之一患单相抑郁症其子代患同病的风险为24%,双亲均患单相抑郁症其子代患同病的风险为75%,差异有显著性(x2=4.33,P<0.05);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96.5+4.5)%.结论 单相抑郁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3.
神经症和抑郁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雷耀中  郭慧荣 《上海精神医学》2004,16(4):217-218,243
目的探讨神经症和抑郁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7例神经症和抑郁障碍患者运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进行评定,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神经症和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TAS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是SCL-90躯体化因子和焦虑因子。结论正确评定神经症和郁郁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对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西酞普兰组及阿米替林组(各23例)。西酞普兰治疗剂量为20~40mg/,1次/d,阿米替林为150-300mg/,1次/d。观察时间均为6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安全性评价应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查。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4%,有效率为91%,与阿米替林组的65%及87%相当;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结论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西酞普兰具有日服剂量小、给药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8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以HAMD总分20分为界限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结果 两组HAMD总分及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均高于非抑郁组。两组脑梗死灶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侧、右侧及双侧梗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SSS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非抑郁组严重。HAMD总分和因子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抑郁是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且抑郁已达中等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病人易产生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50家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方法 随机抽取50家各级综合医院为调查现场,由精神科护士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调查各科门诊患者2877例,由精神科医师对筛选阳性和10%的筛选阴性者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为金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1)符合DSM—Ⅳ重性抑郁发作者为73例,现患病率为2.54%。其中内、外科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3.03%和3.12%)高于其他科(1.58%);而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抑郁障碍总的现患率、年患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3.09%、3.65%和6.16%;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分别为1.97%、2.53%和4.48%。(3)检出的73例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中,仅10例(14%)因抑郁求助和接受医生提供的服务,并被正确识别。结论北京综合医院非心理科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为3.09%;患者对抑郁问题而求助医生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Although South Korea has developed and carried out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and prevention programs to prevent depressive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the number of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has increased every year for the past 10 years.AIMTo develop a nomogram based on a naïve Bayesian algorithm by using epidemiological data on adolescents in South Korea and present baseline data for screening depressive disorder in adolescents.METHODSEpidemiological data from 2438 subjects who completed a brief symptom inventor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develop a model based on a Bayesian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depressive disorder in adolescents.RESULTSPhysical symptoms, aggression, social withdrawal, attention, satisfaction with school life, mean sleeping hours, and conversation time with parents wer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depressive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Among them, physical symptoms were the most influential.CONCLUSIONActive intervention by periodically checking the emotional state of adolescents and offering individual counseling and in-depth psychological examinations when necessary are required to mitigate depressive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服药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大脑灰质结构改变以及抑郁症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指标。方法:对38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3D T 1加权结构像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基于形变的形态学测量(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