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基础部)成立于1984年,1999年组建基础医学系,200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至今。学院经多年和谐稳步的发展,现拥有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临床基础、病原生物(免疫)、预防医学(统汁)、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10个教研室;省首批普通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能教学实验中心),省基础课合格实验室1个(形态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医临床基础),设有免疫学实验室、心脑血管病研究室和文献理论研究室,其中免疫学实验室于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004年获得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2005年本学科被评为省“重中之重”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省属高校重点扶植学科1个(中医诊断学);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方剂学);省优势学科1个(《实验中医学》);拥有博士点1个(中医临床基础),硕士点5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金匮要略》、《方剂学》),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校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F0004-F0004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基础部)成立于1984年,1999年组建基础医学系,200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至今。学院经多年和偕稳步的发展,现拥有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临床基础、病原生物(免疫)、预防医学(统计)、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10个教研室;省首批普通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能教学实验中心),  相似文献   

3.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4):F0004-F0004
基础医学院原名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1996 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她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 也是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中心。学院下设13个教研室 (解剖学教研室、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医学生物学 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微生物学教 研室、寄生虫学教研室、微生态学教研室、免疫学教研 室、病理学与法医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卫生 学教研室、外语教研室);一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 (辽宁省细胞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5个学院二级 实验室,分别是: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生物 化…  相似文献   

4.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4):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成立于1957年,中医诊断硕士点授权于1983年;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中医诊断学学科以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为核心科室,以科技实验中心中医证实验室为依托,并吸收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及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市中医医院等多个部门的教学科研临床人员参加,由中医、生理、数理专业、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人员组成。  相似文献   

5.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1):F0004-F0004
学院成立于1977年10月,原名基础课部,2004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下设12个教研室和2个研究所。2006年度新组建了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承担学校中医、西医基础课程教学和科研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础医学院是学院本部主要的教学部门之一 ,承担学院各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及各类成人高教的中、西医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 1972年由学院各中医、西医基础学科教研室组成的基础部 ,1995年曾更名为医学系 ,2 0 0 0年 10月学院正式命名为基础医学院。在学院党委、学院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基础医学院发生了较大变化 ,现将目前概况及今后 5年的发展展望汇报如下 :1 目前概况  基础医学院现设综合办公室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各 1个 ,12个教研室 ,2 1门学科。有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等 3个硕士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1):F0002-F0002
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12月,学院设有3个行政机构(办公室、教学科研科、学生科)、3个基础教研室(高等数学教研室、物理学教研室、计算机科学教研室)、3个专业教研室(信息工程学教研室、生物医学工程学教研室、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教研室)、2个研究室(医药信息学研究室、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以及公共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集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单位。学院现有教T72人;专任教师52人。教学辅助人员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占32.7%。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整体护理在临床的普遍开展 ,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中医基础学教学应更新观念 ,通过调整充实教材 ,实施目标教学 ,将抽象、古奥的中医基础理论化难为易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医学基础知识原理 ,掌握四诊技术辨证思维的技能 ,以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对中医基础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是全校设立院、系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吴襄、魏文汉、伍律教授等曾先后在本学院任教。学院下设解剖学等12个教研室,机能学等5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学院现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10.
何晓军  朱荣林 《医学教育》1993,(12):8-10,19
实验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教学之中,学生在实验中可以获得感性认识与材料,为学习理论奠定基础;或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或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中医基础学》是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医学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目前,中医院校的《中医基础学》教学仍基本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课常限于临床见习,而实验课开展得很少或完全没有开展。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的古代,古朴而抽象,学生从中学学习数理化知识突然转变学习中医学理论,常常不容易适应,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学是研究阐述中医学的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学科,是中医、针灸、骨伤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由于这门课程是学习中医的入门学科,其内容广泛,种类繁多,无论是教师讲述,还是学生理解都深感费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中医药人才,笔者介绍如下几个教学事例。  相似文献   

12.
欧阳惠卿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中医教学观:教育培养中医人才是教研室第一要务,课堂教学与临床带教相结合以促进医学生成长,中医临床教学不可或缺,教学中应贯穿中医文化与学术传承。她的人才观为:教师人才是团队发展的关键,是教研室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科人才建设的基础。她的教学管理观为:教研室主任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实践者,教学团队发展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中医肝血瘀阻证证型转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进行调查,了解证型分布特征,探讨肝血瘀阻证型转化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为肝血瘀阻证型演变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医证型分布特征;采用Binarylogictic回归分析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肝血瘀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用单因素ANOV齐性检验,组间方差不齐,进行肝血瘀阻与合并证型的t检验。结果 单证占51、17%,二证相兼占43.23%,三证相合占5.60%;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中中医辨证单证占78.1%,二证相兼占18.8%,三证相合占3.1%;Ⅱ期中医辨证单证占53.5%,二证相兼占44.4%,三证相合占2.1%;Ⅲ期中医辩证单证占40.5%,二证相兼占48.8%,三证相合占10、7%。HA、CD4、GGT、TT、FIB值4组比较不完全相同。HA值肝血瘀阻与肝血瘀阻合并肝肾阴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TT、FIB值肝血瘀阻分别与合并肝肾阴虚、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脾气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T值肝血瘀阻与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肝胆湿热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单证、二证相兼、三证相合为主,并与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证型组合有一定的实验室指标的相应变化,显示证型演变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与中医体质特征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息肉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9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中医症状分布情况、中医证型进行调查研究,按王琦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类并统计其临床表现在各体质类型中的分布。结果在中医证型中,痰瘀互阻型占31.96%;气滞血瘀型占28.87%;气虚血瘀型占23.71%;湿热血瘀型占15.47%。在中医体质方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以痰湿质为多,占20.62%,其次为气郁质,占16.49%;平和质占15.47%。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证型可分为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和湿热血瘀型四型,以痰瘀互阻型为多见。此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除平和质以外,痰湿质、气郁质是该病的易发体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2):F0002-F0002
学院概况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前身是基础医学部。1994年成立至今,在老一辈专家教授的带领下,现已拥有一批基础医学研究的支柱学科。现设有研究所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研室22个。现有职工432人,专职教师308人,其中教授69人、副教授60人。目前拥有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二级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硕士点11个;有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92人。在读研究生共计424人(其中博士161人)。有卫生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教研室26个,研究室7个。  相似文献   

16.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是全校设立院、系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吴襄、魏文汉、伍律教授等曾先后在本学院任教。学院下设解剖学等12个教研室,机能学等5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基础部,始建于1952年,是全校设立院、系最早的二级学院之一,199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吴襄、魏文汉、伍律教授等曾先后在本学院任教。学院下设解剖学等12个教研室,机能学等5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校院共管的中心实验室。学院现有生物学和基础医  相似文献   

18.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理论教学中与以上课程重复内容较多,且涉及面广。根据这一特点,几年来笔者在教学方法中进行了探讨,注重中医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在实践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素质教育.本文论述的是在中医院校中将"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实现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讨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参与式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几年来 ,我们在中医基础课程《中基》、《中诊》、《内经》实施创新教育中 ,深深体会到 :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学生营造创新情景氛围 ,激发创新意识 ,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1 转变教育观念 ,激发创新意识我们在中医基础课程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彻底抛弃忽视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陈腐观念和做法 ,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 ,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我们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精心设计教学软件 ,使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融入现代 ,以图文并茂、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