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的病情与宿主及病毒均有关。乙型肝炎病毒 (HBV)C区编码HBcAg及HBeAg ,其调控序列位于前C区及C基因启动子 (CP) ,HBV前C/CP区变异可以通过阻止或减少HBeAg合成和分泌来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直接测序法 ,测定 4 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前C/CP区核苷酸序列 ,以探明HBV前C/CP基因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 :共 4 5例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A组 )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1~ 5 7岁 ,其中HBeAg阳性 6例 ,抗 H…  相似文献   

2.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用抗S和抗前S1单抗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HBV前S1抗原,其结果和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在HBeAg阴性组中,抗-HBe阴性人群前S1抗原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也显著高于抗-HBe阳性人群(P<0.01)。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0%,两者检出率的相关系数r=0.9826(P<0.01)。结论:血清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患者HBV M和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 M)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414例乙型肝炎的HBV M和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HBV M用ELISA定量分析法检测,HBV DNA用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BsAg和/或HBeAg的滴度与HBV DNA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BV DNA是评价HBV活动最理想的标志;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sAg的滴度和HBeAg的滴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毒复制程度和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前C区序列,发现16例抗-HBe阳性血清中9例发生前C区第1896位G-A点突变,产生一个终止密码,而5例HBeAg阳性血清均未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中HBcAg和HBsAg分布的动态演变,结合血清HBeAg和HBV DNA的演变探讨其病毒学意义。HBcAg、HBeAg和HBV DNA全阳性反映HBV高复制相,全阴性为非复制相,不一致为两相之间的过渡型(低复制相)。肝细胞内HBcAg由核浆型为主演变为核型或浆型为主乃至阴性意味着HBV从高复制相转入低复制相乃至非复制相,同时伴有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的临床意义。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标志不同状态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建立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定量检测慢性肝炎(CH)51例、肝硬化(LC)36例、原发性肝癌(PHC)38例的血清HBVDNA浓度。结果HBVDNA阳性的CH患者血清HBVDNA浓度为4.36log10HBVDNA拷贝50μl(下同),LC为4.55,PHC为4.43,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BV五项免疫标志均阴性或抗-HBs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中,有37.5%患者存在低水平HBV复制;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浓度总体上明显高于抗-HBe阳性组,但其中部分患者的HBVDNA浓度也很高。结论提示HBV的复制状态与慢性肝病的病期无明显关系;在抗-HBe阳性的患者中存在个体差异,故不能仅依据抗-HBe阳转来判断HBV复制减少或停止。  相似文献   

7.
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病毒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丙型肝炎病毒(HBV、HCV) 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检测30 例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HBV前C区1 896 位点突变的发生比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 含量。结果 与单纯HBV或HCV 感染者相比,重叠感染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eAg) 、HBVDNA、HCVRNA 阳性比率明显降低,乙肝e 抗体( 抗HBe) 阳性比率明显升高,HBsAg、抗HBc IgG 及抗HCV 几何平均滴度也明显降低,部分患者HBsAg 阴转。而HBV前C区1 896 位点突变发生率及血清TNFα、IL6 含量却明显高于单纯感染者。结论 HBV、HCV感染同一宿主时,存在相互干扰、抑制;HBeAg 的消失、抗HBe 的阳转既与HCV对HBV 复制的直接抑制有关,又与HBV的前C区变异有关,且HCV 的重叠感染可能是导致HBV 前C区变异的原因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导致机体免疫压力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是否影响IL 1 2对TH1 /TH2类细胞的调节作用 ,我们选择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分别与PHA ,HBcAg、HBeAg单独或联合IL 1 2培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IL 2、IFN γ、IL 4、IL 1 0水平 ,结合血清HBVDNA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探讨血清HBVDNA含量对IL 1 2诱导TH1 /TH2类细胞应答效应的影响。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3 4.5岁 ( 1 9~ 4 7岁 )。ALT >60IU/L。排除HAV、HCV、…  相似文献   

9.
Fas和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主要系统 ,我们应用逆转录 PCR方法 ,对 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初步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病例来源 :我院 1998~ 1999年 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男 2 6例 ,女 11例 ,年龄 16~ 6 0岁。诊断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标准〔1〕。活动期 :ALT >10 0U/L ,乙肝标志物 :HBsAg、HBeAg、HBcAb阳性 ,HBVDNA阳性。排除HAV、HCV、HDV、HEV…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V血清标志之间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斑点杂交方法对61例慢性肝炎和47例肝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HBsAg)、相关e抗原(HBeAg)、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相关e抗体(抗-HBe)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VDNA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0.50%和50.00%;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的检出率分别为45.40%和7.14%;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和40.00%;HBsAg阴性、/抗-HBc阳性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22.22%;在血清学指标全阴性时,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均为0。实验提示:无论是肝炎或肝癌,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单独HBsAg阳性时,HBV有一定程度的复制;HBV复制在肝癌细胞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近年来的研究提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有准种的假说 ,我们以前C/C基因为研究靶区域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靶序列 ,随机选择克隆测序 ,比较其结果 ,证明了HBV准种的存在 ,并发现多种基因突变形式。试验用 4例患者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乙型、慢性 ,临床检测HBsAg、HBeAg、抗 HBc阳性。提取 2 0 0 μl血清中的HBVDNA ,用于多聚酶链反应 (PCR)。以甘人宝等发表的HBVadr亚型序列为依据 ,设计引物序列。其上游引物为 :5′ACTGCAGGCACCATGCAACTTT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型乙型肝炎( 乙肝) 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DNAC基因启动子(CP) 的变异。方法 对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法扩增的血清HBVDNA 直接测序。结果 7 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HBV 分离株CP区分别有2~12 个替代变异,1 例病人有11bp 的碱基插入。CP变异主要发生于CP的第1 和第2 个AT丰富区,nt1 762 和nt1 764 的替代变异见于7 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4 例中,是CP变异的热点,其中3 例HBeAg 阴性,说明和HBeAg 阴性表型相关。CP的第3 个AT丰富区、HBV逆转录起始位点(DR1) 和前C基因、前基因组转录起始位点未见变异。结论 重型肝炎病人的HBVCP区存在较多的变异,CP变异主要发生于和前C基因相关的第1 和第2 个AT丰富区,可能和HBeAg 阴性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13.
TT病毒(TTV)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被认为可能与肝炎有关的新型病毒。为了解闽南地区TTV感染情况,我们采用PCR技术对泉州地区43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进行检测。43例为1998年1~4月住院的肝炎患者,男34例,女9例,年龄22~70岁。临床类型:急性肝炎11例,慢性肝炎21例,重型肝炎4例;肝炎肝硬化5例,洒精性肝炎2例。收集血清标本47份,采用ELISA法检测抗HAVIg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cIgM(以上为上海荣盛公司试剂)、抗HCV(华美公司)、HDAg、抗HDVIgM(河南瑞安公司)、抗…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技术。PCR所有反应成分被2次加样。先加A液(含dNTPs、一对引物和MgCl_2)与一粒石蜡珠。70℃加热后冷却至室温,使蜡珠先融化后凝固形成蜡盖封住A液,然后在向其上加入B液(含耐热性DNA聚合酶、HBVDNA模板和KCl)并开始循环扩增。当反应管内第一次变性温度升至60℃以上时,中隔蜡层融化,蜡上浮形成防蒸发屏障,A、B两液则由于热分子运动而混匀,从而保证引物与靶基因在较高温度下严格退火以减少错导非特异性扩增和引物聚体形成。提高了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应用这种技术对76例肝炎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HBVDNA检出率为68%,其中HBsAg(+)、HBeAg(+)、抗-HBc(+)血清检出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血清检出率为70%;HBsAg(+)、抗-HBC(+)血清检出率为89%;抗HBC(+)血清检出率为对%;标记全阴性血清检出率为3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cAg/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Th1/Th2类细胞应答的影响。方法 用套式PCR法检测64便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HVB DNA;分别用PHA、HBcAg和HBeAg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结果 表明HB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相比,无论是在PHA还是在HBcA  相似文献   

16.
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患者前C区终止变异低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患者前C区基因变异,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来分析25例HBVDNA和HCVRNA均阳性(A组)和31例HBsAg和HBVDNA阳性但抗-HCV和HCVRNA均阴性(B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前C区密码28终止变异(终28)。结果HBV和HCV双重感染患者(A组)血清HBVDNA第1次PCR阳性率(16%)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组(65%)(P<0.001);前C终28检出率(28%)亦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68%)(P<0.001)。结论提示双重感染患者HBV前C终止变异低频率可能与HBV低水平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取将核酸用乙二胺作化学修饰后标记生物素的方法制备了生物素化HBVDNA探针.该探针的检测敏感性达到0.25pg。用它作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结果41份HBsAg和HBeAg阳性的血清有36份显示斑点阳性;在9份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血清中,有2份显示斑点阳性;而在5份HBsAg阴性的正常人血清中未检出HBVDNA。  相似文献   

18.
某些抗-HBe(+)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仍可检出HBVDNA。本工作对9例这类病人的病毒基因组,在聚合酶链反应后直接进行序列分析,发现8例其前C区第83位核苷酸发生G→A(A83)点突变,使编码色氨酸(TGG)的第28个密码变异为终止密码(TAG)。其中2例A83变异发生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过程中。分析1例肝内HBVDNA,亦与其血清有相同的A83变异。以3例抗-HBe(+)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为对照,均无A83变异。本文6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3例为慢性重症肝炎。变异病毒逃避了免疫清除,可能与病变持续活动甚至重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选取我院10例健康献血员(男6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340±696岁,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皆阴性,肝功正常)。HBV阳性血清来自本科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患者血清病毒标志检测为HBsAg( )、HBeAg( )、抗HBc( )、抗HBcIgM( ),经HBV定量PCR检测,含HBV498×104拷贝/ml,无菌采集血清后80℃冰箱冻存,用前经56℃30min灭活补体。抽取健康献血员静脉血8ml(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按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调成1×106/ml浓度,每孔接种1ml于12孔培养板上…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V-DNA定量采用荧光信号引物能量转换法.以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23例HGV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分别为56.5%、17.4%和60.9%而34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1.2%、85.3%和11.8%.定量分析显示,前组HBV-DNA量为2.02、后组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可能会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