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由《伤寒论》首次提出,其都为温里回阳救逆之剂,二者同属少阴阳衰阴盛之寒化证;都以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为法;药物组成相同,都含有生附子,干姜,甘草;由于二方病因、病机、方药相同,主症相似。在运用时会出现一些困难,本文就学习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异同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1应用乌头、附子,首重辨证论治1.1乌头、附子选用,体现辨证论治附子为毛莨科植物,其主根称为乌头,旁根称为附子,附子变形无幼稚根者称为天雄。附子、乌头、天雄虽皆乃补火扶阳之要药,然而细味其功效却亦有所侧重。《金匮要略》使用乌头、附子正是以辨证为出发点,各选所需。①亡阳欲脱,急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中使用生附子有方2首。《呕吐哕下利病篇》四逆汤证,用以治疗阴盛格阳之虚寒呕吐;同篇第四十五条则以通脉四逆汤治疗寒厥下利之证。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皆为治疗脾肾阳虚、阴盛格阳、阳欲外脱的急重证所设,但从方中药量对比可见,二者略有不同。通脉四逆汤乃四逆汤倍用干姜,增用生附子,温经回阳之力更强,用以治疗病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诸方可包括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等六方,均载《伤寒论》实为一法之加减。而张仲景分六方论述,实寓深义。一、证治方药此六方证之病机,药味等,同中有异。主方为四逆汤;主要药为附子、干姜,主要病机是阳衰阴盛;主要脉证为恶寒(足卷)卧,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脉微细。兼亡血津脱者加人参,阴盛格阳者去甘草加葱白;寒极格热,热药难入者,加人尿、猪胆汁。六方的药物配伍,皆有附子、干姜。附子温肾,干姜温脾胃,先后天健运则全身振奋,阴霾可祛。附子与干姜同用,可减除附子之毒性。人参伍附子、干姜能温阳固阴;葱白伍附于、干姜则温阳通里之力增;人尿、猪胆汁伍附子、干姜能起反佐作用,使热药不为假热所格拒而得以下咽。可见,四逆汤主温守,白通汤及通脉四逆汤主温通;四逆汤偏重温阳,四逆加人参汤温补并重、回阳益阴;自通汤及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人尿既为反佐,又能降逆止呕除烦。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配伍有附子的方剂有20首,占其方剂总数的六分之一,条文有33条。其附子用量,多者3杖,少者1两,或是生用,或是熟用,或是久煎取其性,或是为丸取其味。现就此探讨其运用规律。一、回阳救逆,取其生用附子生用,大热有毒,急走而不守。《伤寒论》用其抢救阴盛阳衰之危重证。对于阴盛格阳之危证,用生附子大者1枚,配干姜3两,以大辛大热之重剂破阴散寒。《证治要诀》曰:“附子无干姜不热”。如317条、369条的通脉四逆汤与389条的通脉  相似文献   

5.
四逆汤首载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计有13条论及此方。本方由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组成,具有回阳救逆之功,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微细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之证。《伤寒论》中,用生附子只有四逆汤方,且生附子必配干姜;其余皆用熟附子,且不与干姜配伍。经云:“寒淫所胜,治以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金匮要略》与《伤寒论》是中医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其对方剂、药物等方面的研究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作者仅对《金匮要略》、《伤寒论讲义》(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中几组方剂在组成及功效主治诸方面作一比较。1 组成相同 方名各异1.1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草二两,强人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起回阳救逆之功。治四肢厥逆,恶寒汗出,或吐或利或吐利并作,口鼻气冷,唇指发绀,舌苔滑白,脉沉微迟弱及阳气衰弱,胃肠虚寒证者。方中生附子补益命门真火,通行十二经,温阳逐寒;干姜温中焦,除里寒;炙甘草通经脉…  相似文献   

7.
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干姜三味药组成,主要活性成分为附子中的生物碱、干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本次将四逆汤的药效、药代动力学及在休克、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二、四逆汤、白通汤方意及用法(附: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少阴脉沉急温之.原文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急温二字需注意.方名四逆意堪知.手足厥冷乃所主.四肢厥冷自下而上也.方以此为名,可知是其主治矣.下利清榖寒无疑.手足逆冷,又兼下利清榖,则藏寒无疑矣.附子干姜炙甘草.四逆汤原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五钱,附子一枚(生用).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回阳破阴独在斯.四逆汤乃破阴回阳第—方也,重要之至.脏寒吐利脉沉细.纵有  相似文献   

9.
四逆汤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基础方,本文从四逆汤原方、组方中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药对等不同层次,综述了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四逆汤及相关组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逆汤有回阳救逆之功,是治疗少阴病四肢厥逆的重要方剂.《伤寒论》论及本方证有10余次之多,足见其重视程度.本方由附子、干姜、甘草3味药组成,但柯韵伯提出本方方中还应有人参,因为"仲景凡治虚证,以补中为主.  相似文献   

11.
<正> 伤寒论中,四逆汤化裁方剂共有八个,即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其方剂组成皆有干姜、生附子;其功用皆有不同程度的回阳救逆之功。其证候特点皆有四肢厥逆或手足厥泠,脉沉微或微或无脉等休克状态。临床实践证明,这些方对汗、吐、下等所致之虚脱或休克确有良效。兹略作分析如下,以供参考。一、四逆汤:主治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痛、畏寒、汗出等症,脉沉微而细或沉迟(参阅《伤寒论讲义》29、93、94、277、323、324、352、353、371、376、387、388条)。四逆汤证主因是阳虚阴盛。阳衰不能温运,所以四肢厥冷;阴寒内盛,不能腐化水谷,所以下利清谷;阴寒上逆,所以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故法应回阳救逆。观方组  相似文献   

12.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少阴病主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其组成药对贯穿于少阴病始终,主要功效为回阳救逆.《伤寒论》原文: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微者.  相似文献   

13.
四逆汤中甘草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晖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3):271-272
四逆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回阳救逆的代表方,本方药仅3味(生附子1枚,炙甘草2两,干姜1两半),以际子大辛大热,温阳祛寒为君;干姜温中散寒,且附子回阳为臣;甘草和中益气,既缓附、姜之燥烈,又助附,姜回阳救逆为佐,君臣佐使,配伍精奥、国效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四逆汤中干姜与其他药味配伍后,姜辣素成分6-姜辣素,8-姜辣素和6-姜烯酚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四逆汤、干姜单煎液、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甘草合煎液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供试品中3种姜辣素成分的含量,流动相0.1%冰乙酸(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60%~10%A;30~35 min,10%~60%A),检测波长275 nm。结果:干姜配伍不同药味后,3种姜辣素成分含量均升高,依次为干姜-甘草合煎液四逆汤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单煎液。结论:干姜配伍附子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升高,可为干姜可助附子回阳救逆提供参考;干姜配伍甘草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大幅度升高,为甘草配伍干姜提升温补阳气之力提供了一定实验数据;干姜与附子、甘草共同配伍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明显升高,说明四逆汤方中3味药相互依托、相互制约以共奏回阳救逆之效,体现了四逆汤组方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大汗亡阳虚脱时,治宜回阳救逆,当选用附子、干姜、人参之类回阳益气救脱之品。附子辛热气雄,火性迅速,能温补元阳,故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既可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资助不足之元阳,肾阳得复则一身之阳皆足。附、桂虽然均有补火助阳之功,然附子重在回阳救逆,肉桂重在补火化气,故附子在回阳救逆类方剂中占有  相似文献   

16.
阙证以手足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伤寒论》对此论述颇为详尽,现将其有关治法分析如下:1 回阳救逆法 本法适用于少阴病阳衰阴盛之阙证。《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云:“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逆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本条病机为病邪直犯少阴,或它经病变误治、失治,损伤心肾之阳,病从寒化。当此阳衰阴盛之际,非纯阳之品不能破阴寒而复阳气,故主以四逆汤。方中,大辛大热之附子,归经少阴,以温阳祛寒;用干姜之辛辣,助附子以救逆;伍甘温之炙甘草,以补脾胃、调诸药。三药合用,力专效宏,图回阳救逆之功。本条之病机,除亡阳外尚有液  相似文献   

17.
<正> 附子,大热纯阳,辛甘有毒,具回阳补火,暖水燥土,温中除寒之功。综观《伤寒论》112方中应用附子的汤方有23方,其运用之广泛,配伍之严谨,是仲师长期精心探索的宝贵经验总结,探讨其配伍运用规律,对今天研究经典著作,并用之临床,颇有现实意义。一、配干姜急救回阳破阴救逆附子纯阳燥烈,上助心阳以通血脉,下补命火以收散阳,伍干姜则相得益彰,论中诸四逆汤均以附姜为主而奏助心阳、温脾土、补命火、破阴散寒、回阳通脉、救逆固脱之功。用于心肾阳衰,阴寒内盛,亡阳虚脱,虚阳外越或阴阳格拒之证。亦可用治阳虚阴盛之血证、吐泻、产后汗多致痉、脏结、阴黄、麻毒内陷、阴疽等证。  相似文献   

18.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由甘草、附子、干姜三味药组成,乃仲景为少阴寒化证所设,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主要用于少阴病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之证。笔者临床以此方治疗妇科疾病辨证属阳虚内寒证者效果良好,兹举验案数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仲景治疗肾阳虚证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还有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温阳利水的真武汤、温肾阳散寒除湿的附子汤、温肾阳化痰饮的苓桂术甘汤等。其温肾阳每每选用附子、桂枝、干姜等辛温之品,然常合用阴中求阳、利水通阳、健脾生阳、心肾相济、风药升阳等助阳法,有效地增强了温补肾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茯苓四逆汤乃仲景为伤寒"发汗,若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而设之方。对于该方病机为阴阳两虚一说,目前基本认识一致;方中附子生用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既益气补中,又可缓解附子的毒性,人参益气生津,诸药合而回阳益阴,这是历代医家的共同认识。对其中重用茯苓之意,历来解释不一。成无己曰"茯苓人参益阴";柯韵柏言"茯苓以滋阴";程郊情云;"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