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云  王新志 《光明中医》2011,26(2):274-27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至引起脑梗死,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改变,此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因此,寻找椎一基底动脉性眩晕的辨证特点、规律和客观规范化标准,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这已成为医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性眩晕临床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突然发作、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者可合并不可逆转的脑缺血等危急征象。正确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眩晕的发作、减轻发作后的症状,也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迟 《江苏中医药》2002,23(10):39-39
近年来 ,笔者用中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 5 2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5 2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应的诊断标准 ,并经 TCD及临床确认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笔者于2005年6月~2008年6月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86例予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1],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等多种名称.现代医学对此病缺乏特效疗法,1999年来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报道较多,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笔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病,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本病有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效果显著。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VB I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历来医家们认为此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主要夹风、火、痰、瘀等。医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素问》主张应从风火立论。《景岳全书·眩运》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局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丹溪心法》云:“无痰则不作眩”。现在学者的观点也不尽…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阐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要点,并介绍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君 《河南中医》2007,27(8):70-70
2001年3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尼莫地平注射液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d,治疗14d后判定疗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眩晕临床症状的变化和经颅多普勒检查(TCD)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志 《中医药导报》2009,15(7):90-92
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研究概况及从脏腑论治(肝、肾、脾、胃、肺)眩晖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治疗眩晕提供辨证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50例。针刺1组以针刺项八穴治疗,针刺2组以针刺百会、风池、天柱等穴治疗,药物组以口服西比灵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TCD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1组优良率为82.0%,针刺2组为62.0%,药物组为52.0%,针刺1组优良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结果显示针刺1组对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项八穴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4.
黎凯教授认为"治病必求于本",眩晕应以从风论治为基础,标本兼治,治风同时或化痰开窍,或调补肝肾,或清火去热,或活血化瘀等;另配合针灸与心理疏导,收效甚喜。痊愈后万不可小觑,应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心态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6.
中药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存在多种假说。基于不同的假说产生了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治疗的方案与药物。中药可通过不同途径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从不同方面发挥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有关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中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赖瑜梅 《河北中医》2009,31(12):1832-1833,18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医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救治作用,为将来中医药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之时提供科学、有益的借鉴。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5.12特大地震中绵阳市地震重灾区部分区域因灾致伤、致残群众进行回访。结果北川、安县、江油、平武4县市共收回993例,其中软组织损伤、扭挫伤649例,骨折262例,头皮裂伤27例,胸外伤、脑外伤、复合伤55例。接受中药治疗245例,针灸治疗114例,西药治疗6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517例,西医综合治疗55例。结论中医药在5.12特大地震紧急救治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软组织损伤、扭挫伤在治疗上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西药合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1):772-773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0.2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联合舒血宁注射液15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加入5%的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  相似文献   

20.
中药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存在多种假说.基于不同的假说产生了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治疗的方案与药物.中药可通过不同途径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从不同方面发挥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有关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中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