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腑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瑞雪 《四川中医》2004,22(7):54-54
目的 :观察中药通腑化瘀汤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4例以通腑化瘀汤加纳络酮静脉滴注 ;对照组 2 2例单独采用纳络酮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祛痰化瘀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类诊断标准中的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证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祛痰化瘀通腑法配合低分子右旋醣酐加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单低分子右旋醣酐加川芎嗪注射静滴,治疗2周后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祛痰化瘀通腑法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通腑开窍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为西医综合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脱水、稳定血压、降低血黏稠度、抗血小板治疗、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控制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或鼻饲或静脉点滴清热通腑开窍中药,两组病例连续观察4周,观察治疗前后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评分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ESS及ADL评分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MESS及ADL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为86.66%,对照组为66.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通腑开窍法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塞(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改善病人意识状态、缓解病情加重的趋势和减轻偏瘫的病损程度具有较好效果,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医药。  相似文献   

4.
开窍通腑法对急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窍通腑同治法与单纯开窍、通腑法对大鼠脑保护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组织含水量、电镜形态学改变及血清SOD、MDA、NO的含量变化.结果:开窍通腑法的代表方牛黄承气汤在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形态学改变及SOD、MDA、NO的变化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开窍通腑合用较单一开窍或通腑更具有保护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祛痰化瘀通腑法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脑出血发病急骤 ,变化迅速 ,病情危重 ,合并症多 ,治愈率低 ,死亡率高。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 1998- 0 1~ 2 0 0 0 - 12运用祛痰化瘀通腑法组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出血 30例 ,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 30例作对照 ,结果显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 ,选择6 0例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病例选择标准 :基底节区壳核出血 ,出血量在 10~ 30ml而不考虑手术治疗 ,并且符合中风病中医证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进  王保申 《四川中医》2005,23(4):45-46
目的:观察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该法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醒脑静、能量合剂10 0 0ml静脉滴注,治疗组中医辨证加用通腑法,两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4 . 5 % ,对照组为76 . 3%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 0 5 ) ;治疗组对舌征有明显改善,对照组不明显;血液流变学也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两组总有效率和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通腑法可清除或抑制中风后瘀毒、热毒、痰毒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具有改善临床症状、减小并发症、改善脑血液循环及微循环、促进脑细胞和脑神经功能恢复等多方面的作用,能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龙家衡 《河北中医》1998,20(6):332-332
笔者采用化瘀通腑法对41例幽门梗阻病人进行治疗,并与雷尼替丁治疗32例对照,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治疗组男38例,女3例;20岁2例,21~30岁8例,31~50岁18例,51~71岁13例:病程(指原发病)最长15年,最短1年,平均5年2个月;原发病为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者33例,胃窦溃疡5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炎3例.对照组:男28例,女4例;21~30岁5例,31~50岁19例,>51岁8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1年5个月,平均5年4个月;原发病为十二指肠壶腹溃疡29例,胃窦溃疡3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胃肠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证实,均有胃脘痛及典型的胃潴留症状、体征等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期 (2 4小时以内 )应用通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8例 ,采用通腑开窍法治疗 ;对照组 38例 ,发病 1周后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包括头针和体针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说明急性期应用通腑开窍针刺法治疗能显著地提高脑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法早期应用对急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维持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腑化瘀中药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高热、肺部感染、脑疝、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腑化瘀法早期应用治疗脑卒中,在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上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王进 《中国中医急症》1997,6(6):246-247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5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同时选用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数字广度和100→1的分数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5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同时选用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数字广度和100→1的分数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在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听觉、视觉、冷热、疼痛、抚摸、被动运动等刺激性护理,15-30天后观察其效果。结果: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经刺激性护理后有效率达90.0%。结论:刺激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芪龙通络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病例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药物、银杏叶胶囊模拟剂和芪龙通络胶囊模拟剂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银杏叶胶囊和芪龙通络胶囊模拟剂;研究组加服银杏叶胶囊模拟剂和芪龙通络胶囊。对比分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VEGF、NO、SOD、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EGF、NO、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观察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和观察组的32.50%(P <0.05)。结论芪龙通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中医治疗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论述急性脑梗死中医治疗的现状,提出现代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应关注的问题,并指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主要由肝肾不足、脾气亏虚而引发。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气虚、肾虚与血瘀的关系,并对活血、凉肝、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等治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叶超 《新中医》2021,53(6):47-5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血管性假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活血利水方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栓弹力图指标、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活血利水方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栓弹力图指标、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栓弹力图指标、NIHSS评分、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ngⅡ、NO、ET-1、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O水平高于对照组,AngⅡ、ET-1、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利水方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栓弹力图指标,降低患者ET-1、GMP-140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的表达规律及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检测脑梗死患者起病第1、4、7、14日时的sICAM-1浓度。结果入院后第4、7日灯盏花素治疗组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缺血脑组织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与其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抑制ICAM-1表达、减轻脑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遵义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FMA(FuglMeyer)评分,血栓弹力图指标及外周血P-选择素浓度变化。结果:补阳还五汤可更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其延长R值和K值,下调α角、MA及CI数值,并且抑制了外周血P-选择素的水平。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高凝状态,其可能是该方发挥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