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36岁的李女士最近感到腰部剌痒、疼痛难忍,且出了一圈红色水疱样的小疹子,就像系了条带子,她母亲得知后大惊失色,说是“缠腰龙”。李女士赶紧来到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她依旧感到茫然,究竟什么是“带状疱疹”,而母亲说的“缠腰龙”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成簇水疱沿体表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常伴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带状疱疹病毒系脱氧核糖核酸疱疹病毒,又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中医称“缠腰火丹”,亦称“蛇盘疮”。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三棱针叩刺与药物治疗带状疱疹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俗名“蛇盘疮”、“缠腰火丹”,为病毒所引起。多发生于胸或腰部的一侧,也有发于四肢、颜面部。初起局部皮肤出现不规则的小红斑,随即在红斑上发生簇集在一起的小水疱群,水疱群沿皮肤神经分布区分批出现,形成带状。局部灼热,并有剧烈的疼痛。此病多发生于春季,以老年人多见。笔者5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三棱叩刺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1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复发性感染,临床上以簇集性水疱排列呈带状,沿周围神经走行呈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1,2])。本病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范畴,相关描述可见《外科准绳·缠腰火丹》"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名缠腰火丹"~([3]);《外科大成·缠腰火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痛如火燎为其主要特征。因好发于胸肋、腰腹部,中医称其为“缠腰火毒”、“蛇窜疮”、“蜘蛛痣”。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患者71例,效果满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大带疱”、“蜘蛛丹”、缠腰火丹“、俗称”蛇串疱“。其特点起病突然、初起皮肤发红,继而出现密集成簇的绿豆或黄豆大小的丘疱疹,迅即变成小水疱,水疱三五成群,聚集一处或多处,排列成带状,基底呈潮红色,伴灼热感。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疱疹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受侵犯的皮肤及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感受区内疼痛,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簇集成团,呈带状排列,最后水疱干燥,结痴脱落。中医称“缠腰火丹”、“蛇患疮”。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2例,对止痛和疱疹消退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2例,均为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结合临床表现而确诊。男13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26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5天。2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龙胆草10g、黄芩15g、双花20g、白花蛇舌草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坤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6):153-154
带状疱疹又称“蛇丹”、“缠腰火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无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也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经1-3d后,在一定神经分布区域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多数或群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成簇水疱沿身体的一侧周围神经做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带状疱疹最常见于胸部的肋问神经及面部的三叉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其次是颈、腹、腰及四肢,其他部位包括口腔,咽部亦可发生。对于带状疱疹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以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祖国医学称其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蜘蛛疮”和“蛇窠疮”。本病好发于任何年龄,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中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普济消毒饮结合针灸治疗头面部肝胆湿热证带状疱疹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亦称“蛇盘疮”,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皮肤病,以集簇性水疱沿身体一侧某支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并伴有神经痛为特征。皮疹可在2~3周内消退,但部分患者因体质虚弱或治疗不当等原因遗留的神经痛仍会继续,尤其是60岁以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传统医学称“缠腰蛇”、“缠腰火丹”、“飞蛇串疱”、“蜘蛛疱”等)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共患性疾病,多发于头面、颈、胸、腰、腿根等部位。口腔带状疱疹较少见,常被误诊。笔者曾遇1例口腔带状疱疹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袁基海老先生,系浙江省安吉县昆铜乡草医,悬壶乡甸五十载,造诣颇深,其医治带状疱疹一证,治疗不过一两次,疗程最长不过一周耳,在当地富有名声。笔者现将其医治带状疱疹之法归纳介绍如下:带状疱疹俗称缠腰火丹、蛇串疮,顾名思义,好发于腰部,四肢、颈项、胸背部亦有所见。袁老观察得见,疮有干湿两种,色有红白不同,均为串珠型水疱。但湿型带状疱疹较干型水疱大,疮面白,疼痛更甚。  相似文献   

13.
<正>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水痘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水疱性皮肤病。中医称蛇串疮、蛇丹等。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的水疱,疼痛剧烈,因其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大丹,但也常发于身体其他部位。 《本草纲目》称地龙可治龙缠疮毒。 现在认为地龙具有解热、镇静、解痉、抗组织胺等作用,笔者据此采用自制地龙液治疗本病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方法与疗效:新鲜地龙适量,用水洗净去泥,加等量白糖,3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取汁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成群的水疱沿着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龙".其主要症状是灼热疼痛,重者症状可持续1~2个月.近年来,临床上用中成药治疗此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6种治疗该病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近年来笔者在努力学习祖国医学基础上,从2004年起采用自制冰红乳膏治疗带状疱疹43例,通过近期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带状疱疹是一种非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之"蛇串疮"、"缠腰火丹"等。本病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以成年患者为多,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经较脊神经更易罹患。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义  李珊 《贵州医药》2004,28(3):269-269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俗称“蛇盘疮”,本病多因肝气不舒郁久化火或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毒邪而发。西医认为本病为病毒性感染,好发于腰胁部,常沿胁间神经分布,出现簇集性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水疱样疹。基底发红,排列呈带状,发病时间局部有烧灼样疼痛。本病治疗比较棘手,临床治疗效果差,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从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又叫“缠腰蛇或串龙腰”,在野外山林地训练中,更易发生带状疱疹,现介绍几种见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俗称“蛇丹”、“蛇缠腰”等。它是由小儿时期感染水症病毒以扣,潜伏在人体某神经部位的“定时炸弹”,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 带状疱疹在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不适,食欲下降和低度发热等。在发病的部位往往有神经痛、痒感或皮肤感觉过敏。其中绝大多数神经痛后1~4天皮肤出现节段性水肿及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发展为成片成群绿豆大的丘疹,很快演变成水疱,并且很有特点地沿所属周围神经规律分布排列成带状,故称“带状疱疹”。水疱感染可化脓、糜烂,后期干燥结痂,若无严重感染,愈后一般不留疤痕。 带状疱诊的发病率约为0.5%,好发于夏、春季,男女比例为3:2,任何年龄  相似文献   

20.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其治疗方法有镇痛、抗病毒、抗感染、激光照射,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选用散瞳剂。我科于2005年1月~2007年1月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并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做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