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方法及有关临床问题。方法:对需胃肠营养而无法经口进食的24例患者行PEG术。结果:行PEG术后置管3d~3个月14例;置管3个月以上10例,其中置管1年以上4例;并发造瘘口周围感染2例,造瘘管脱落2例,胃潴留l例,脾破裂1例。结论:PEG术后无肺部感染并发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内镜治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4月121例患者予以PEG和PEJ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患者共行PEG、PEG加PEJ 134例次,其中90例(103例次)PEG胃肠营养(13例行造瘘管置换);3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4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如有条件应当选用。  相似文献   

4.
5.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对在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施行的 10例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PEG)和 11例PEG加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 (PEJ)术后的病人进行随访 ,结果显示疗效满意。现对于操作技术、并发症预防及造瘘管置换等方面的应用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本组 2 1例中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 37~ 89岁 ,平均6 8岁。 10例行PEG ,其中心脏大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 1例 ,气管食管瘘 2例 ,脑梗死或脑出血引起的昏迷和吞咽功能障碍 7例 ;11例行PEG加PEJ,其中胃癌手术后胃潴留 4例 ,胰腺炎胃动力障碍 7例。本组置鼻胃管最短时间 …  相似文献   

6.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 ic gastrotomy,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 ic jejunostomy,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6月~2006年4月行PEG胃肠营养97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34例。结果131例共行PEG、PEG加PEJ 146例次,其中PEG 112例次(15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 34例次,手术成功率100%。5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31例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如有条件,应当选用。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联合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5月,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经口进食困难引起营养不良需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66例,在本院内镜中心行PEG,术后给予肠内营养。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内镜下胃造瘘术,平均耗时20min。术后跟踪随访,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造瘘管最长留置时间2年。5例患者发生造瘘管周围皮肤感染,6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2例发生造瘘管旁渗血,对症处理后治愈。无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EG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其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最佳给药浓度。方法将50例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各10例。A、B、C、D组分别在胃镜检查前2分钟,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0.4μg/kg、0.6μg/kg、0.8μg/kg,给药速度为5~10秒,E组不用瑞芬太尼,之后A、B、C、D、E五组分别缓慢注射丙泊酚1 mg/kg,术中追加剂量按0.5mg/kg,观察各组术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pO2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其中B组手术、麻醉效果最满意。结论应用瑞芬太尼0.4ug/kg复合丙泊酚用于PEG术可满足舒适、有效、安全的要求,但是给药速度宜缓慢而均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来2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的影响. 结果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中,无脑室腹腔分流管感染,肺部感染,营养状况有明显好转. 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可以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2周后进行,不会引起脑室腹腔分流管的感染,避免同时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患者营养的改善情况。方法对1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与术后1、2个月营养指标变化,比较术前、术后1天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2/12)。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患者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改善(P均0.05)。术后并发症包括造瘘口处轻度疼痛5例、造瘘口渗少量脓液3例、吸入性肺炎5例、造瘘管堵塞4例、黑便6例。术前、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患者易耐受、成功率高、并发症轻,术后患者营养改善明显,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病人男,57岁.因反复腹胀、腹泻7年伴消瘦于2007-01-25入院.病人2000年因乙状结肠扭转行复位术解除梗阻,术后出现腹胀、腹泻,2~3次/d,并多次发生肠梗阻,保守治疗后好转.入院前半年腹胀、腹泻症状逐渐加重,腹泻次数增至3~4次/d,同时伴有消瘦.体重下降16kg.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李红丽 《护理学杂志》2005,20(13):69-70
对1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肠内营养,结果10例均一次置管成功,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置管19~90(50.0±32.0)d,仅2例出现造瘘口皮肤感染,换药后恢复正常。提出重视PEG术前护理,术后做好喂饲护理,造瘘口以及PEG导管的护理,是保证PEG肠内营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透视下经皮穿刺胃空肠造瘘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穿刺胃空肠造瘘术 (percutaneousgastrojejunostomy ,PGJ)在国外已有报道[1] 。笔者自 1997年始开展本研究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患者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5 4~72岁 ,平均 6 1岁。上段食管癌 6例 ,咽部癌 2例 ,插入鼻饲管不成功。球麻痹 2例 ,脑转移瘤 3例 (肺癌 1例 ,鼻咽癌2例 ) ,不能自主经口进食。鼻饲管置入成功后 ,经鼻饲营养10~ 30d ,平均 12d。2 .方法 :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Carey Alzate CoonsPGJ套装。器材主要有 :18G穿刺针、饲管 (10 .2F ,长10 0cm)、扩张器、导引导管、可撕脱鞘、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下胃造瘘术及其相关护理方法,研究临床护理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患者(胃癌50例,食管癌45例、脑外伤患者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对症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联合临床护理疗法。术前、术后2周取血,检测炎症因子和NF-KB和TNF-α的表达。术后2周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术后两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二天治疗组患者炎症因子和NF-KB和TNF-α的表达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NF-KB和TNF-α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联合临床护理疗法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瘘口并发症护理能够有效配合治疗,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囊型胃造瘘管在长期胃造瘘患者换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长期胃造瘘成年患者30例次(行胃造瘘术后2周及以上),患者出现并发症需要换管,其中采用经皮内镜胃造瘘(PEG)法换管17例次(PEG组),经皮瘘道球囊管换管13例次(球囊管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换管时间、换管费用、换管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患者换管原因主要是切口感染并渗液、管周渗漏、管道老化。球囊管组的平均换管费用在(630.49±16.69)元,较PEG组平均换管费用(2300.20±189.36)元明显减少,球囊管组平均换管时间(3.7±0.5)min,明显短于PEG组(26.3±0.8)min,均P〈0.05。两组问换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瘘道球囊管置管操作简便,无并发症,经济实用。尤其适用于需要多次换管的长期胃造瘘患者。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进行营养补充和/或胃肠减压的微创手术方法.自1981年第一例PEG成功实施以来,该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胃肠功能正常、但长时间(病程1个月以上)存在吞咽障碍或不愿进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Zhao YP  Wang WB  Zhang TP  Liao Q  Dai MH  Liu Z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18-1320
目的探讨Whipple术中应用改良式胃造瘘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例Whipple术中行改良式胃造瘘术加空肠造瘘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4例同期Whipple术中行传统胃造瘘术加空肠造瘘术(对照1组)及22例同期行Whipple术加空肠造瘘术(对照2组)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后留置鼻胃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胃瘫、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2组术后胃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术后留置鼻胃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2组(P〈0.01);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胰瘘、胆瘘及腹腔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hipple术中行改良式胃造瘘术安全、可靠,可以明显缩短术后鼻胃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传统胃造瘘方法相比,可明显降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通常需较长时间留置鼻胃引流管,这样势必会使鼻咽部分泌物增多、黏膜糜烂出血,甚至会发生肺部感染。我们对传统的胃造瘘术进行了改良,旨在有效地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