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利培酮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3个月末起,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问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末起,阳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末起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干预前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1个月末起研究组主动服药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1个月、6个月末拒绝服药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末起研究组被动配合服药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标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观察组实施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随机性健康教育。于患者入、出院时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健康知识知晓测评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两组健康教育后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健康知识知晓测评表及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两组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有显著提高(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方式,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lOO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观察8周。于人文关怀护理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评定两组的住院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人文关怀护理干预8周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提高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住院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理论教育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全程中均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系统理论教育。于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健康知识知晓量表、依从性调查问卷、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测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两组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有显著下降(P均〈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出院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治疗依从性、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入院时有显著提高(P均〈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临床系统理论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抑郁症复发,减低医疗成本,对巩固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行为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末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个月末,入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总消极因素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 结论 行为治疗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情感活动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达标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进行精神分裂症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达标理论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观察住院全程。于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测评表、依从性调查问卷、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测评表评分、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提高(P均〈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应用达标理论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联合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结果 康复训练6个月末,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滞因子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阅读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阅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研究组联合阅读治疗,观察8周。于阅读治疗前、治疗8周末、随访1a末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自拟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与日常行为状况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1),而总消极因素、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自觉抑郁沮丧、自觉一无是处等心理状态以及拒绝做日常事务、不遵守医院规则等不良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对人友好、主动交谈、对周围活动感兴趣等良好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阅读疗法有利于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满意度,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路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效果。方法 将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治疗依从性以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能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探讨实施循证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60例,循证组实施为期2个月的人性照护和综合技能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给予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临床疗效总评定量表(CGI)和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调查表等作为评价工具.结果 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个月综合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两组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同时又有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观认知疗法治疗。观察1a。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自制依从性调查表评定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治疗1a末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末,研究组自知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a末,研究组自知力、服药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苏勉  苏天勋  梁艳  叶健 《护理学报》2010,17(16):74-76
目的观察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0月入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8例,研究组完成随访108例,脱落10例,对照组完成随访100例,脱落18例。研究组每例患者选择1名固定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从入院起每2周通知家属来院,对患者及家属讲授相关知识,在出院后3个月、半年、1年内对研究组患者和家属实施随访干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同研究组每2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1次,家属在入院、探视、出院时由主管护士进行上述知识教育,不进行随访教育。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分别于入院第1天、住院第7周末、随访第12个月末进行测评。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BPRS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住院第7周末和随访第12个月末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BPRS、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访第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复发24例,复发率22.2%;而对照组复发47例,复发率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的影响。方法将新入院的14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4w。于入院时及干预4w末采用住院护理观察量表及自拟问卷评估患者的基本状况。结果住院护理观察量表测评,入院时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4w末观察组总积极因素分显著升高,总消极因素分显著下降,病情总估计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遵医服药行为、掌握相关知识、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对护士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加速病情改善,缩短疗程,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观察患者住院全程。于人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定患者的疾病状况,自拟健康知识问卷评定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出院时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健康知识问卷、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临床路经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能力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能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同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与患者接受同步健康教育.观察患者住院全程.于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健康知识测评表评定两组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状况,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评定两组家属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依从性调查问卷表评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健康教育后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提高(P<0.05或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 同步健康教育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和监护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住院先后顺序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理性情绪疗法。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分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患者6周末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干预后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OSIE总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有无陪护情况分为两组.研究组90例(有陪护),对照组100例(无陪护).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联合家庭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全程.于治疗1个月末统计有效率,出院1个月末评定服药依从性(服药态度、服药情况),随访1 a统计复发率.结果 治疗1个月末,研究组有效率70.0%,对照组为63.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04,P>0.05);出院1个月末,研究组服药态度及服药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10、5.68,P<0.01);随访1 a末,研究组复发率为32.2%,对照组为68.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4.26,P<0.01).结论 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制定临床路径,将112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每位患者进行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得分、护士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得分和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接受相关健康教育。于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患者自知力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陪护家属采用治疗依从性问卷评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的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和病情的康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与监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家庭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8周。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康复训练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