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血流灌注特征及滋养血管显示率,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21个肝癌病灶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比较病灶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增强模式及滋养血管显示率。结果肝癌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不同时期的增强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和增强CT增强类型(均匀增强与不均匀增强)及增强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5;t=1.64,P=0.12)。肝癌动脉期供血血管的显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P=0.04),超声造影供血血管显示率高于CT,超声造影供血血管显示率86%(18/21),增强CT供血血管显示率52.3%(11/21)。结论肝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增强表现一致,可很好地反映肿瘤组织血流灌注特点,超声造影对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MRI对原发性肝癌(HCC)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的随访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一周及术后一月行MRI和DSA检查,比较MRI和DSA对于TACE术前肝癌病灶显示及TACE术后肝癌病灶的残留及复发情况. 结果 TACE术前肝癌病灶检出数DSA与MR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对1cm以下富血供肝癌二者比较有差异.一次及多次TACE术后残留病灶及新发病灶检出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能够较敏感地显示肝癌病灶及TACE术后肝癌残留病灶,使TACE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评价TACE栓塞效果完全可行,可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评价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供改变的作用,及其在评价治疗效果和指导进一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对比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TACE治疗术后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TACE治疗1.5~5个月后DSA复查,肿瘤平均体积缩小约28.6%;肿瘤血管网平均减少约33.5%;动静脉瘘征象平均减少35%;13例(26.2%,13/50)有明显新生血供形成;12例门脉癌栓病例中有3例明显减少;4例出现肝内小转移灶。结论利用DSA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后的血供改变,分析DSA表现,可明确治疗效果,对制定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变异性、寄生性供血动脉的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0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结果:存在肿瘤的变异性供血动脉68例(11.33%);存在寄生性供血动脉48例(8%).结论:HCC主要供血动脉来自肝动脉的规则性供血,但尚有19.30%的患者存在变异性、寄生性供血动脉.积极通过变异性、寄生性供血动脉行TACE治疗,对进一步提高TACE的疗效,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MSCT血管重建和双重化疗栓塞治疗25例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雄  彭永海  欧阳学农  李天然 《医学争鸣》2005,26(24):2274-2276
目的:研究MSCT血管重建和双重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转移性肝癌患者25(男18,女7)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16层螺旋CT对肝动脉、门静脉进行血管重建;11例DSA下单独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照组),14例彩超引导下给予门静脉穿刺化疗栓塞(PVE)(治疗组),1wk后于DSA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瘤体体积、白细胞和肝功能、生活质量变化.结果:MSCT肝动脉、门静脉血管重建成功率均为100%,可清楚显示Ⅳ-∨级肝脏血管,发现门静脉包绕肿瘤,周边以双重血供为主,随着肿块的增大,中间坏死灶无明显血供,肝动脉DSA造影提示60%转移瘤以肝动脉血供为主,结合彩超引导下介入栓塞治疗,40%门静脉除包绕肿瘤组织外,还有细小分支插入肿瘤内部,以门静脉血供为主;两组治疗前后瘤体体积、白细胞和肝功能变化、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MSCT血管重建和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有一定临床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超声造影评价原发性肝癌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的疗效.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1个月行彩超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组织血供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超声造影和彩超在评估肿瘤大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肿瘤内血供特征,彩超显示37例患者肿瘤具有活性,超声造影显示46例患者肿瘤具有活性.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确切地反映TACE治疗后肿瘤血管栓塞情况,客观地评价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首次治疗前后教字减影血管造影的(DSA)影像表现及其治疗意叉。②方法动态观察对比分析58例原发性肝癌首次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双血供(肿瘤供血动脉、门静脉)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③结果30例肿瘤血管丰富,无明显动、静脉瘘,栓塞后,肿瘤供血血管变细或闭塞,血流变慢,瘤血管减少或消失,实质期肿瘤染色变淡或不显示,肿瘤缩小明显;10例出现肝动脉-静脉或门脉瘘,9例用明胶海绵或钢固栓塞瘿口后动、静脉分流减轻,动脉造影肿瘤染色较好,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3例有肝外侧支;6例有门脉癌栓。④结论分析原发性肝癌首次介入治疗的DSA表现,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CT和DSA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原发肿瘤残存血供改变的价值。方法对78个原发肝癌病灶行TACE治疗,在第1次TACE后1.5—5个月行CT检查,CT检查后7d内行DSA检查。分析对比CT和DSA在显示原发病灶残存血供数量和血供来源的结果,并与临床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9.4个月)结果相对比。结果CT和DSA的总体符合率为92.3%(72/78),然而两项检查的显示率和准确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A和CT都能较准确显示HCC在TACE后原发病灶残存血供数量和血供来源,在评价TACE疗效准确性方面,DSA优于CT,但CT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更便于临床随访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多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c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造成肝动脉闭塞后,通过侧枝血管途径再次行TACE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次TACE术后导致肝动脉闭塞DSA检查结果,并经侧枝血管途径对肝内病灶进行TACE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分析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均为多次TACE术后。DSA造影发现肝动脉闭塞,均通过肝外侧枝循环供血,共发现43条肝外侧支血管。成功超选进入靶血管31条(72.1%),未成功超选为12条(27.9%)。2个月后评价疗效。成功超选进入全部靶血管并进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共27例(71.1%),总有效率为25.9%(7/27),临床获益率为77.8%(21/27)。未能成功超选靶血管11例(28.9%),仅行TAI,总有效率为9.1%(1/11),临床获益率为36.4%(4/11)。结论原发性肝癌多次行TACE术后可造成肝动脉闭塞,经侧枝血管途径可再次行TACE,疗效较TAI显著。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敏华  戴莹  严昆 《中国医刊》2006,41(4):32-34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各时相的时间定义及病灶增强模式,提出CEUS诊断肝癌的参考标准。方法分析206例253个明确诊断的HCC病灶超声造影表现,记录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开始增强时间、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HCC病灶开始增强、开始减退时间及增强特征。结果设置以注射造影剂肝动脉开始显影(5.8-18.4秒)作为动脉相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8.7~23.8秒)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问;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17.6-38.1秒)为实质相起始时间;以180~360秒作为延迟期时间。253个HCC中94.1%(238灶)在动脉期增强,5.9%(15灶)在门脉期增强;84.6%(214灶)在门脉期或实质期退出,11.1%(28灶)在延迟期退出;4.3%(11灶)最终未能退出。归纳HCC的造影表现显示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快进不出”、“慢进快出”、“慢进慢出或不出”五种模式。结论根据超声造影时相定义及HCC增强退出特征。总结HCC超声造影模式及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残留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65个经DSA验证的TACE术后残留原发性肝癌(PLC)病灶,行CEUS检查,明确其位置和CEUS特征,指导制定合理的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方案,分析消融疗效并随访其2年生存率。结果 PMCT消融1个月内肿瘤直径未见明显变化,超声造影评估PLC疗效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TACE术后残留病灶经PMCT治疗后完全消融率为96.9%,AF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其6个月、1年、1年半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7%、70.8%、53.8%和43.1%。结论 CEUS准确显示了TACE术后PLC残存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为准确制定PMCT方案和治疗策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CEUS和DSA在PLC疗效评估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CEUS逐渐成为PLC消融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立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35-2036,2039
目的 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先行肝动脉造影(DSA),然后根据造影表现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5例共行90次介入治疗,其中23例发现复发病灶,12例阴性(第1次DSA未发现复发病灶),在介入随访中,8例病灶缩小,12例阴性病例中有2例复发。结论 肝癌术后DSA可以尽早发现复发病灶,TACE可以降低近期复发率,可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0例HCC的DSA表现与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结果。结果:局限于1个肝段的病灶,肝动脉导管栓塞后4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77.5%;控制不良者行氩氦刀冷冻后1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是HCC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TACE疗效不佳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其中46个病灶进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结果介入治疗前,造影增强超声显示4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后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增强CT检查结果一致,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4.4%,总符合率为90.3%,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结果,后者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灵敏度为48.1%,特异度为89.5%,总符合率为65.3%。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帮助了解患者肝癌病灶的大小、数目和肿瘤血管等信息,有助于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CTP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后血供评价中的价值.方法32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TACE后1个月行CT灌注成像,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分数.检测TACE术前1天、术后1个月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与肝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12.0处理.结果⑴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非瘤区肝实质的BF、BV、MTT、HAI差异显著(P<0.05).PS差异不明显(P>0.50).⑵与肝动脉造影血管减影比较,CTPI的诊断正确率为96.4%.⑶DSA检查无活性患者外周血VEGF较TACE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SA检查病灶有活性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⑴TACE术后肝细胞癌病灶呈高灌注表明病灶具有活性,需要再次TACE.⑵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应用价值与DSA相当.⑶VEGF检测结合CT灌注成像可以客观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 (MSCT)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PH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0例PHC患者初次行TACE治疗前的MSCT增强图像,并行多层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以TACE术中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SCT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肝动脉的形态及肝癌的血供方面的准确性。结果 60例均清楚显示肝动脉走行、肝癌的血供情况,肝动脉变异8例,肝外动脉供血6例,均与TACE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一致;1、2级肝动脉显示VR、MI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明显优于VR。结论 MSCT增强及后处理技术能良好地显示肝动脉的走行及肝癌的血供情况,在TACE治疗前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患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肝癌患资料,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62例,术前未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照组)64例,比两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术后1、2、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变化,评价可切除肝癌术前选择性经肝动脉栓塞的作用。结果:术后病理报告TACE组有13例肿瘤完全坏死,对照组则无1例、第1、3年复发率两组无差异,第2年复发率TACE组为29.8%、对照组为58.3%,TACE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年生存率两组无差异,3年生存率TACE为54.4%,对照组为33.3%,TACE组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切除肝癌术前严格掌握条件选择性TACE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寻320排CT上腹部一站式检查在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0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行320排CT上腹部灌注扫描病例,分析全肝灌注情况,与TACE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对比了解其血管成像能力,术后随访病灶灌注情况并与术前对比分析.对320排灌注容积扫描行辐射剂量分析.结果 TACE术前肝癌组织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HAPI)与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坏死组织无血流灌注;肿瘤活性组织的HAP、PVP较术前升高,HAPI则下降,较术后非癌组织其HAP及HAPI升高,而PVP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次扫描中均能获得满意上腹部CT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对1~4级肝动脉CTA与DSA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级及以上肝动脉CTA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剂量对比发现低参数(100kV、100 mA)灌注扫描较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辐射剂量低,稍高参数灌注扫描方案(100kV、200 mA)辐射剂量仅轻度增高.结论 320排CT上腹部一站式检查能很好地显示全肝灌注情况,尤其是肝癌组织的异常灌注情况及术后活性灶,血管成像能够从三维角度显示肝动脉及肿瘤滋养动脉,对TACE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及术后随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方法[1-2].正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因肝脏血管解剖及肿瘤与血管的前后重叠,有时难以正确判断肿瘤供血动脉的走行,同时,较小病灶也易于被其他病灶或正常结构掩盖.笔者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前、术后分别行常规和不同角度DSA,比较两种方法在显示小肿瘤病灶、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以评价不同角度DSA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肝癌异位血供的诊断价值,旨在改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行TACE术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肝脏增强CT及CTA重建,以DSA为参照标准,分析CTA对肝癌变异动脉供血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300例肝癌患者,符合Michels肝动脉分型共290例,其中Ⅰ型178例,余9型112例;DSA与CTA对照后,CTA准确显示292例,准确率为97.33%。300例肝癌患者中,肝动脉规则供血198例(66.00%),变异性供血102例(34.00%)。结论 CTA能全面、准确的显示肝癌供血动脉的起源、走形及分布,对指导介入TACE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