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情况,探讨与CHD发生相关的因素,为CHD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地市级妇幼保健院4年间出生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围生儿进行CHD发病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6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4年间共监测围生儿24 372例,发现CHD 218例,发生率为89.45/万,各年份CH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围生期CHD的发生率年均增长速度为59.68%.(2)男女CH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CHD各类型例次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前5位CHD依次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法洛四联症.(4)单纯型187例(85.78%),复合型31例(14.22%),最多的类型达3种.(5)有10.55%合并其他畸形,其中合并染色体异常占20.09%.(6)宫内诊断率为34.40%,其中41.33%行治疗性引产.结论 (1)CHD是影响佛山市围生儿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母亲妊娠年龄与CHD的发生有关.(3)开展CHD监测和深入的病因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明昌 《中国医刊》2004,39(10):5-7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及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已跃居首位,目前国内外均已重视并开展了先心病的宫内筛查和出生后的早期诊治,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281-28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2 53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从2 533例患者中随机选取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青少年500例作为对照组。设计《CHD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2组受试者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对CHD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CHD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765,P> 0. 05);不同疾病类型CHD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60,P <0. 01),其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患者所占比率最高,显著高于动脉导管未闭、法鲁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χ~2=475. 996、454. 075、475. 996、558. 901、503. 354、480. 963、503. 354、587. 829,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高龄、不良孕产史、孕早期感染、孕早期精神刺激、孕早期有害物质接触史、孕期患病、孕期营养与CHD的发生有关(P <0. 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高龄、不良孕产史、孕早期感染、孕早期精神刺激、孕期营养为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CHD由多种因素导致,育龄期妇女应做好孕前相关检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孕妇避免受到精神刺激,孕早期避免发生感染,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4.
围生期(孕满28周~生后7天)外科是小儿外科领域近期提出的全新治疗概念,即孕期超声等检查发现胎儿存在先天性畸形并追踪随访,出生时产科、儿内科、儿外科共同介入,协同治疗,对先天性畸形进行早期干预和矫治。本文结合应用围生期外科救治的5例先天性腹壁缺损患儿,探讨其超声影象学特点及临床价值,以期加强产科、小儿外科、超声科、儿内科医师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对6500例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有高危因素者作重点检查,着重观察四腔心及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结果 产后证实胎儿先天性心脏病64例,产前超声诊断59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52例,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7例,误诊2例,漏诊3例,产前超声诊断敏感性95.3%,特异性96.7%.声像图显示心胸比增大30例(46.9%),四腔心不对称35例(54.7%),室间隔缺损或缺失44例(68.8%).结论 心胸比增大、四腔心不对称、室间隔缺损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主要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围生期外科治疗先天性肠闭锁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围生期(孕满28周一生后7天)外科是小儿外科领域近期提出的全新治疗概念,近似于产房外科,即孕期超声等检查发现胎儿存在先天性畸形并追踪随访,出生时产科、儿内科、儿外科共同介入,协同治疗,对先天性畸形进行早期干预和矫治。本文结合我院2006年3月-2007年7月应用围生期外科救治的3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探讨其超声影象学特点及临床价值。以期加强小儿外科与超声科、儿内科、产科医师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先天性肠闭锁畸形的围生期管理和治疗效果,并希望带动其他先天性畸形的围生期综合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围生期抑郁的发病情况;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和产科因素与围生期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抽样观察法,随机选择300例孕妇,分别在早期、晚期、产后1周及产后42 d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 EPDS)心理评分,并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系统测评表,包括社会因素和产科因素(抑郁症状、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等);随访1年。随访期间出现抑郁障碍者,给予积极干预治疗,并退出观察随访;所有入组对象须告知研究基本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因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随访流失等原因退出研究者120例,最终符合条件的有180例,有效率为60%。180例中,围生期诊断围生期抑郁共54例,发生率为30.0%。早孕期诊断者10例,诊断率为5.6%,晚孕期诊断者16例,诊断率为9.4%,产后1周诊断者有14例,诊断率为9.1%,产后42 d诊断者14例,诊断率为10.0%。围生期抑郁症54例与非围生期抑郁症126例在年龄、产妇籍贯、受教育程度、职业、孕期工作状态、怀孕准备、妊娠次数、分娩方式等因素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及怀孕前准备对围生期抑郁的影响不明显。而家庭月收入、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怀孕的方式、分娩前对于胎儿性别的期待情况、产期、新生儿性别满意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围生期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夫妻关系中的“良好”( OR=0.105)和“非常好”( OR=0.055)、家庭收入“>1万”(OR=0.035)、居住条件“良好”(OR=0.016)和“环境优美”(OR=0.048)、婆媳关系“良好”(OR=0.011)和“非常好”(OR=0.017)、分娩前对胎儿的期待情况“无要求”(OR=0.126)是围生期抑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围生期抑郁可发生在早孕、晚孕和产褥期。其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等,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及怀孕前准备对围生期抑郁的影响不明显,但夫妻关系中的“良好”、家庭收入“>1万”、居住条件“良好”、婆媳关系“良好”、分娩前对胎儿的期待情况“无要求”是围生期抑郁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112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94年1月至2002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新生儿先心病。结果:新生儿期严重的先心病以复杂畸形和青紫型较多见,常表现为气促、喂养困难、反复心衰、存活率不高。新生儿先心病的心脏杂音常有不典型、不稳定的特点。在严重、复杂畸形或心衰的患儿可以听不到心脏杂音,但不能因此而排除先心病的存在。新生儿先心病合并心衰时,仍以洋地黄类药物为首选抗心衰药物,一般情况下,有流出道梗阻的先心病患儿应忌用洋地黄。结论:严重的复合畸形应早期采用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在围生期的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的重要性根据北京近 4~ 5年统计 ,在 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中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已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在出生缺陷中 ,先心病是主要疾病之一也升至首位。上海统计 1岁内婴儿先心病的发生率是6 87‰ ,香港 80年代后期统计生后 2个月内活产婴儿中 6 35‰。先心病约有 1/ 3在新生儿期死亡 ,因此 ,要降低婴儿和儿童死亡率 ,围生工作者应重视对先心病的防治。2 胎儿循环特点与对胎儿先心病的影响母亲的含饱和氧气和营养丰富的动脉血 ,由脐静脉供应胎儿 ,脐静脉在胎儿体内分为 2支 ,1支到肝脏 ,1支连接静脉导管与下腔静…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不仅给患儿心身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本文从儿童先心病的类型及发病原因入手,全面分析了众多影响因素,旨在探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提高惠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诊断及产前致病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d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简称彩超)诊断,死亡病例经尸解证实。结果:共监测围产儿6518例,检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43例,发生率为65.97/万,其中单发心脏畸形35例,占81.40/万,心脏外合并畸形8例,占18.60%。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由2000年的56.40/万上升为2004年的80.24/万。城镇高于乡村,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彩超为确诊的主要手段。孕早期各种致畸因子与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松丽 《医学综述》2010,16(16):2550-2551
目的探讨双生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儿科收治入院的193例患先天性心脏病双生儿及其父母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双生儿先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结果双生儿先心病临床特点: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频率顺序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足月儿易患房间隔、室间隔、房室隔缺损及法洛四联症,早产儿易患动脉导管未闭,而不易患法洛四联症。影响先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中,母亲孕期感染为先心病的最危险因素,其他因素按危险程度依次为母亲孕期用药、早产、母亲流产史和非头胎等。结论母亲孕期感染为双生儿先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亦不可忽视,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科于1990年对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了手术,恢复顺利。现就其临床护理特点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河南省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情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2020年河南省37家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点统计的孕满28周出生至产后7 d的围产儿1 356 838名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地区、胎儿性别、产妇年龄的围产儿CHD发病率。建立Joinpiont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河南省围产儿CHD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表示各分段区间内部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表示整体变化趋势;采用Joinpiont平行性检验比较不同地区、母亲年龄及围产儿性别CHD发病率差距的趋势。结果 2011~2020年河南省共检出CHD围产儿19 004例,总发病率为140.06/万,围产儿CH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APC=43.3%,P<0.05)。2011~2020年河南省城镇围产儿的CHD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男婴围产儿CHD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婴围产儿,高龄产妇的围产儿CHD发病率显著高于低龄产妇(χ2=7 259.160、5 415.473、499.520,P<0.05)。2011~2020年河南省...  相似文献   

15.
王惠平  李乐之 《吉林医学》2010,31(9):1257-1258
目的:对接受开胸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家属的心理焦虑水平。方法:应用Zung(1971)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对106例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父母SAS分值高于国内常模,患儿母亲SAS分值高于父亲,0~3岁组的患儿父母SAS分值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在治疗护理患儿的同时,必须兼顾患者家属,为他们提供必须的心理帮助,增强他们的信心,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助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产前诊断和围生期管理,完善此类疾病的临床处理路径,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方法:超声诊断为胎儿CDH的孕妇11例,依据超声明确孕龄,并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排除染色体异常。诊断明确后综合评估胎儿宫内风险、出生后风险、膈疝修补术后预后情况等,根据患者及家属意见确定是否继续妊娠,统计妊娠结局。结果:本组中,除1例孕期拒绝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外,其余10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11例中,10例确诊为CDH,1例未见异常,孕期超声诊断CDH准确率为90.9%;对于确诊病例进行产前咨询和评估,与家属沟通后,4例(40.0%)自愿选择引产终止妊娠,其中1例尸检证实膈疝合并脊柱畸形,其余3例均拒绝尸检;另外6例(60.0%)选择继续妊娠,其中1例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重度窒息,家属放弃抢救,5例产后即转入小儿心胸外科。转科的5例中,其中1例因先天性膈疝的症状轻,暂无手术指征,继续观察正常后出院,其余4例待其呼吸循环功能改善后(3~5d),行膈疝修补术,5例随访均良好。结论:通过早期准确诊断、多学科协作并且充分评估,患者配合完善产前各项检查,及时进行医患沟通,适宜的产时、产后处理与监护,定期随访,尽可能完善此类疾病的临床处理路径,才能改善CDH胎儿的围生期和婴幼儿期结局,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18.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先心病类型的构成比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方法 对2006-01~2008-12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3年共收治新生儿7 188例,先天性心脏病351例(4.88%),先心病的发生率2008年较2006,2007年的有上升趋势(P<0.05).351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前5位是动脉导管未闭(PDA)79例(22.51%)、室间隔缺损(VSD)56例(15.95%)、房间隔缺损(ASD)49例(13.96%)、ASD+PDA 48例(13.68%)、VSD+PDA 37例(10.54%),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146例,占41.60%.孕母年龄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有关,年龄大于30岁,尤其>35岁组先心病的发生率较年龄<30岁组明显增加(P<0.001).先天性心脏病自动出院40例,死亡8例(2.28%),高于同年度新生儿死亡率和自动出院率(均P<0.05).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DA、VSD、ASD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类型,病死率较高.加强婚前及孕期保健宣传,避免相关高危因素;提高产前检查技术,特别是提高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水平,早诊断、早处理,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围生期结局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4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研究组)和286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孕产妇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t=2.92,P=0.004);研究组孕产妇既往孕次、既往产次、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孕产妇的既往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7.60,P=0.006);研究组孕产妇的产前孕周小于对照组(t=-12.3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是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影响因素,其中既往剖宫产次是3个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组的产前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早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莹莹  陈燕玉 《宁波医学》2000,12(12):553-555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宁波市201例3岁以下的先心病儿童采用与正常儿童1:1对照的方法,询问父母亲一般情况和母亲孕期情况等45个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早期感冒、孕早期被动吸烟、怀孕前后少吃各种新鲜蔬菜及水果、父亲吸烟和母亲噪声接触为儿童先心病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先心病的病系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有以上相关因素的孕妇应进行适宜的干预与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