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的置管引流和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采取置管引流治疗和综合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2%,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取置管引流的治疗方式和综合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心包腔置管引流并给予心包腔内药物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1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彩超引导下,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置入心包腔,持续引流心包积液,待充分引流后行顺铂联合白介素-2灌注进行治疗。结果:4周后评价疗效:5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包置管引流并腔内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快速解除患者心包填塞症状,心包内药物灌注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并长时间维持局部血药浓度,明显改善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全身毒性反应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局部用药治疗大量恶性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例伴有心包填塞症状的恶性心包积液患者,6例应用硬膜外导管,7例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心包腔内行持续引流和局部用药.结果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术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平均置管时间10天,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局部用药是治疗恶性大量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恶性心包积液多数是由肿瘤引起 ,心包穿刺抽液引流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反复心包穿刺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易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 ,同时 ,随着穿刺抽液后积液量的减少 ,限制了再穿刺的进行。我院肿瘤内科自 2 0 0 1年 11月以来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 12例肿瘤引起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进行心包穿刺置管 ,留置心包腔 ,一次穿刺 ,反复抽液引流和注射化疗药物 ,在积极的综合治疗、护理下取得了满意效果。置管时间最长 2 7天 ,最短 5天 ,平均置管 16天 ;引流量最少 6 0 0 ml,最多 35 0 0 ml,平均2 0 5 0 ml,引流全过程无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2012年采用B超定位经皮肤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心包内局部注入顺铂行局部化疗,对52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所有患者心包置管后心包填塞症状解除;12例心包引流前无病理诊断者,经凝集块切片病理和细胞学确诊;29例临床情况好转后,心包内注入抗癌药行局部化疗,心包积液控制。结论①患者避免接受反复心包穿刺,安全可靠,并发症少;②心包积液沉淀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和离心后细胞学检查,确诊率提高;③心包内注入顺铂行局部化疗可控制心包积液的复发,副作用较全身化疗减小。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引流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中等量到大量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22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16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均无组织脏器损伤、感染、心律失常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尤其是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脱落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胡友洋  徐瑞好  卢中 《中国医药》2009,4(9):693-694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7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9例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积液患者,选择左侧第4肋间胸骨旁或心尖区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2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穿刺抽液成功率100%,未出现冠状动脉或心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后即刻,患者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导管留置时间5~30d,引流液量500~5000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替代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和心包开窗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导管长期引流肺癌所致恶性心包积液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寿来  徐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68-2569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大量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积液持续引流.结果:1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33.4天(10~125天),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心包腔感染.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是防止发生导管堵塞的有效方法.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长期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腔内顺铂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32例病例均在超声探测定位后进行心包穿刺,积液引流后给予顺铂20~30mg腔内注入,配合利多卡因0.1,地塞米松5mg前后注入,间隔超过72h后引流,积液控制好者拔除导管,如积液仍较多,重复引流及心包内化疗。结果此32例经心包化疗后达CR 10例(31.25%),PR15例(46.88%),总有效率为78.13%。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耐受性好。结论心包腔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心包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20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2~7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完全能替代以往常规心包穿刺术。  相似文献   

11.
肺癌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注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灵  王雪  潘碧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34-1734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ARROW公司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对38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引流注入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的治疗和护理。结果: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置管46例次,导管注药68例次,总有效率为84.2%。结论:观察及时,护理到位,能有效减少恶性胸腔积液,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7,(1):48-50
目的:分析大量心包腔积液在超声导引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患者中大量积液6例,中量积液4例,均在超声定位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果:10例心包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同时经导管注药,心包腔积液消失时间为7~12 d,平均12 d。结论:超声导引下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术安全有效,采用导管引流,引流速度缓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引流充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评价微创经皮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香菇多糖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 B超引导下,以心左浊音界及剑突下为穿刺点,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放液干净后注入香菇多糖。结果心包腔内置管并注入香菇多糖与单纯置管引流控制心包积液有效率分别为61.5%及28.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心包腔内置管并注入香菇多糖,疗效佳,不良反应轻,可控制心包填塞症状。  相似文献   

14.
边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14-3714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深静脉穿刺法,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心包腔内可多次引流,并利用置管进行病因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引流积液,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安全、适用、方便、成功率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腔置管引流注入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本院选择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化疗药物的晚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以Seldinger法置入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16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尽量排尽胸腔积液,用香菇多糖10mg溶于40ml生理盐水中,胸腔内注入,每周1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32例中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结论:经胸腔置管引流注入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腔内给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将心包积液引流干净,先用生理盐水100mL经导管冲洗心包腔,然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顺铂40mg+白细胞介素-2200万IU+地塞米松5mg,若引流液<30mL/24h,经B超证实心包积液引流干净,则可拔管。治疗期间适当给与水化补液及止吐等处理。结果 46例均一次置管成功,疗效评价:CR15例、PR24例、NC6例、PD1例,RR84.78%;治疗后KPS评分提高了10~40分。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低热,无心包穿刺置管相关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导管并腔内给药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心尖部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心尖部心包积液置管引流治疗的患者60例,观察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6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为100%;置管引流时间4~9d,平均5.94d;在术中及术后的引流中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尖部心包积液置管引流是临床上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且较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恶性心包积液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达到诊断及治疗。方法:在B超定位下,用PICC管(贝朗公司生产)作为材料,穿刺心包成功后,将导管与一次性引流瓶相接,收集引流瓶内积液送检细胞学或组织学,分段引流至积液≤30ml/24h后,注入抗癌药物丝裂霉素(MMC)或顺铂(DDP)。将导管封口固定于胸壁,2周后B超复查,若积液消失,则拔管开始全身化疗;若积液增多,再次引流灌药(方法同上)。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21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临床症状于30分钟后改善,积液病检阳性率达68%,心包积液经1次局部灌注化疗后控制9例,2次者6例,进展6例。结论:此法是一种集急救、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心包置管引流方法,简单、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恶性心包积液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京娟  于瑞珍 《中国药师》2004,7(5):386-387
目的: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经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8例恶性心包积液采用B超定位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连续3 d,积液消失后第1 d以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腔内注射顺铂(DDP)60 mg,OK-432 10g、地塞米松5 mg心包腔内注射.结果:腔内化疗1次积液消失者3例,化疗2次积液消失12例,化疗3次积液消失6例,CR 75%(21/28),PR 14.3%(4/28),RR89.3%(25/28),NC10.7%(3/28).结论:导管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操作简单,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留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证实约 5~ 10 %心包积液是由肿瘤所致 ,恶性肿瘤心包腔转移并心包腔积液常为血性 ,积液量多 ,虽经反复抽液仍重再渗聚 ,而且一旦到肿瘤晚期衰竭阶段 ,治疗更加棘手。我们采用深静脉留置管进行心包腔穿刺置管术 ,采用反复抽液并局部给药的治疗方法 ,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均经心包积液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女 6例 ,男 4例 ;年龄 39~ 6 4岁。心包腔积液病因 :肺癌 3例 ,乳腺癌 2例 ,食道癌 1例 ,原发灶未明 4例。1.2 器械与用物 :深静脉留置管采用美国 ArrowIntema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