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的影响因素.方法 测量2型糖尿病(T2DM)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组(ED组,n=71)和T2DM无勃起功能障碍组(非ED组,n=43)的血压、血脂、血糖、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并比较两组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ED组明显高于非ED 组(P<0.05),ED组平均颈内动脉IMT明显厚于非ED组(P<0.05);ED评分与颈内动脉IMT呈负相关(r=-0.323,P=0.000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ED组明显高于非ED组(P<0.05).结论 TC、LDL-C升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都是DE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将95例2型糖尿病(T2EDM)患者根据有无眼底视网膜病变分为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组)、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及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护骨素水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4JD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清护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DR、PDR组的护骨素水平均高于NDR组(P〈0.01),且PDR组的护骨素水平高于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P〈0.05)。Logistic分析示血清护骨素水平升高是T2DM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证实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护骨素可能在T2DM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病史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4例,分为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NP-DR,65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64例)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DM,75例)。用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基因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DR组VEGF-460位点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DM组(P〈0.01),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M组(P〈0.01);NPDR组与PDR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中CC、CT、TT基因型的DR发生率分别为69.8%、68.9%和42.2%,CC和CT基因型的DR发生率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结论VEGF-460C/T多态性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p)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关系。方法418例T2DM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另选取100名性别构成、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NC)组。采用PCR技术扩增Hp1和Hp2特异目的片段,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Hp分型,分析Hp多态性及各项临床指标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NPDR组与PDR组两两组间,T2DM组与NC组间,H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SBP、TC、24h尿白蛋白(24h 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p与DR发病无关。结论Hp多态性与天津地区DR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92例代谢综合征(MS)、8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C反应蛋白(CRP)、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应用免散瞳眼底拍照行眼底筛查。分析DR与年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程、血糖、HbA1c、血脂、BMI的相关性。结果MS组DR发生率高于DM组(P〈0.05)。DR组CRP、餐后2小时血塘、HbA1c、甘油三脂、血压、MS患病率高于非DR组(P均〈0.05),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长于非DR组(P均〈0.05)。DR与糖尿病病程和CRP浓度正相关(β=0.250、0.354,P=0.000、0.007)。结论DR与长期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选择40例DR患者,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测定的血小板5-HT、血浆NO、血浆ET水平。结果:血小板5-HT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ET水平DR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血小板释放5-HT异常增多,血浆NO水平的降低,ET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潘英芬 《山东医药》2010,50(46):100-10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DM)患者90例,其中无视网膜病变者41例(DM组),背景期DR患者22例(DR1组),增殖期DR患者27例(DR2组)。另选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ELISA法测定备组血清脂联素、TNF—a和IL-6。结果NC、DM、DRI、DR2组血清TNF-α和IL-6依次升高,血清脂联素依次降低,两两比较。P均〈0.05。血清脂联素与血清TNF-α和IL-6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0.512、-0.523,P均〈0.05)。结论TNF-α和IL-6与2型DR病情进展有关,血清脂联素通过抗炎效应发挥抗DR作用。  相似文献   

8.
检测4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M组,其中血管病变21例,有血管病变25例)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sFasL、sFas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DM组sFas、sFasL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且有血管病变者显著高于元血管病变者(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Fas、sFasL与HbA1c、收缩压明显相关(P均〈0.01)。提示sFas与sFasL在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方法将503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并发DF分为DF组201例和NDF组30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F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T2DM病程、BMI、HbA1C、TC、TG、HDL-C、sCr、BUN、胱抑素C(Cys 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黏度、尿微量白蛋白(MA)比较,P均<0.05;与NDF组比较,DF组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生率均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病程、HbA1C、DR是T2DM患者DF发病的危险因素,HDL-C、ALB则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T2DM患者并发DF的危险因素是T2DM病程、HbA1C、DR,保护性因素为HDL-C、ALB。  相似文献   

10.
对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DR),非增值性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值性视网膜病变(PDR),测定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NDR组比较:空腹C肽(FCP)在NPDR组和PDR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更低于NPDR组(P〈0.05);餐后2小时c肽(PCP)在NPDR组和PDR明显低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低于NPDR(P〈0.01);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在PDR组明显高于NDR(均P〈0.01)和NPDR组(均P〈0.05),在NPDR组高于NDR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P、糖尿病病程、GHbA1c、ACR、SBP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结论餐后2小时c肽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增生型视网膜病变(NPD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NPDR组97例,糖尿病正常眼底(NDR)对组照100例。B超检测IMT。结果(1)NPDR组IMT明显高于NDR组(P〈0.01)。(2)NPDR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IMT、尿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HDL-C、餐后2hC肽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IMT是NPDR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3)IMT增厚组(60.7G)NPDR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44.1%)(P〈0.05)。结论T2DM合并颈动脉IMT增厚者NPDR发病率显著增高,推测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NPDR的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和肥胖的临床关系。方法:将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分为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探讨肥胖及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和肥胖的临床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1);肥胖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明显高于非肥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肥胖将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控制血压和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210例)。分别比较2组间年龄、性别、病程、血压、血糖、血脂、24h尿白蛋白排泄率等生化指标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胰岛素应用情况等,两两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DR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R组患者的腰围、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尿酸排泄率、纤维蛋白原、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肌酐、血黏度均明显高于NDR组[分别为(95±11)、(93±10)cm,(12-±7)、(7±7)年,(144±23)、(135±19)mmHg(1mmHg=0.133kPa),(83-±12)、(81±10)himHg,(316±87)、(300±86)μmol/L,(26±15)%、(23±11)%,(3.5±1.1)、(3.1±0.8)g/L,(125±122)、(51±45)mg/24h,(8±5)、(6±3)mmo]/L,(110±101)、(71±48)μmol/L,39/115/44、57/303/109,t值分另0为-2.069、-8.285、-4.807、-2.612、-2.104、-2.883、-4.186、-7.949、-5.132、-4.561、6.513,均P〈0.05],而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9-±2.2)、(8.1±2.1)g/L,(4.5±2.3)、(4.0±2.1)μmol/L,(13±6)、(12±6)μmol/L,(27±22)、(21±16)U/L,(117±43)、(88±50)ml/min,t值分别为-0.067、2.719、2.396、3.22、6.548,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N的严重程度与DR的发生发展呈显著正相关(r=0.513,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5年、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及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p)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关系。方法将317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和DR组,并选取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NC)组。采用PCR技术扩增Hp1和Hp2特异的目的片段,分析Hp基因型及糖尿病(DM)病程、尿白蛋白(UAlb)等生化指标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DR组和NC组间Hp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和24h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Hp可能与DR无相关性。结论H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R无相关性,而DM病程和24hUAlb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抗血管生长因子——Avastin与D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T2DM无视网膜病变组(NDR) 55例,背景期DR组(BDR) 53例,增殖期DR组(PDR) 56例,老年单纯白内障对照组(Con) 50例.采用ELISA对血液及房水的HO-1、Avastin进行检测. 结果 与Con组比较,BDR组和PDR组血液及房水HO-1[血:(17.47±5.75)、(19.25±6.95) vs(15.32±3.56)ng/ml;房水:(0.77±0.45)、(0.89±0.36)vs(0.52±0.47) ng/ml]、Avastin[血:(5.69±4.11)、(7.32±3.45)vs(1.49±0.86) ng/ml;房水:(32.58±18.74)、(55.12±32.17)vs(7.85±6.73) pg/ml]均升高(P<0.01),且随DR严重程度升高更明显. 结论 HO-1、Avastin与DR相关,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降糖治疗下,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环境中相关细胞增殖和抑制因子失衡状态以及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情况,以期为临床个体化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44例,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眼底判断标准,分为非DR组(30例)和DR组(60例),其中DR组分为轻度非增殖期DR组(NPDR组,36例)和中重度NPDR组(24例)。检测所有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增殖和抑制因子表达情况,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XC趋化因子[外周血基质细胞源因子-1(SDF-1)、白细胞介素-8(IL-8)、生长相关癌基因仅(GRO(x)、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吖干扰素诱生单核因子(MIG)],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筛选并制定3组促/抑血管增殖因子对,依照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非DR组与轻度NPDR组相比外周血中SDF—I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非DR组(0.0104-0.000),轻度NPDR组(12.920±6.630),t=-2.977,P:0.005J,ROC曲线下面积(AUC)=0.643。在DR进展期(轻度NPDR组与中重度NPDR组相比)外周血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为VEGF[轻度NPDR组(39±14),中重度NPDR组(120±102),t=3.333,P〈0.05,AUC=0.952]、IP-10[轻度NPDR组(338±96),中重度NPDR组(565±236),t=-3.45,P〈0.05,AUC=0.857]、IL-8[轻度NPDR组(18±5),中重度NPDR组(24±18),t=-3.05,P〈0.05,AUC=0.5]。ROC分析比较3组促/抑血管增殖因子比率[SDF-1与IP-10的比率(S/I),IL-8与IP-10的比率(L/I),~EGF与IP。10的比率(v/D]发现在初期I/I[AUC:0.561,灵敏度(Sen)=62.5%,特异度(Spe)=51.5%]、S/I(AUC=0.625,Sen=12.5%,Spe=100%)、V/I(AUC=0.655,Sen=87.5%,Spe=57.6%)均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AUC均〉0.5),在进展期仅V/I(AUC=0.787,Sen=60.O%,Spe=87.5%)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结论早期DR患者外周血促/抑血管增殖因子存在失衡现象,其中VEGF与IP-10的比率可能是明确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加速进展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其特点,并探讨影响DR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共2454例,收集详细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以确定DR及其分级。应用趋势检验及logistic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DR患者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DR的患病率为32.7%。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及HbA1C水平的增高,DR患者比率逐渐增高(P〈0.05)。糖尿病病程(0R=1.107,95%CI1.089~1.125,P〈0.0001),HbA1C水平(0R=1.071,95%CI1.0241.119,P=0.0026),收缩压水平(OR=1.016,95%CI1.010~1.022,P〈0.0001)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年龄与DR发生风险也具有关联趋势(OR=0.991,95%C10.981~1.000,P=0.0556)。结论住院患者DR患病率较高。病程长、血糖情况控制差及高血压是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电话教育和邮寄教育材料对糖尿病患者完成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影响.方法 300例既往未进行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邮寄组和电话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诊疗,邮寄组与电话组患者除常规诊疗外,分别予邮寄糖尿病教育材料1次、电话进行糖尿病教育1次,比较3组患者在纳入研究后6个月内完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情况.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人口与社会学资料登记并且记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常住地、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就诊难易程度、自身对血糖控制的满意程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晓情况、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慢性并发症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完成率分别为26.0%(25/96)、16.2%(16/99)、45.7%(4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105,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话组视网膜病变筛查完成率提高了75.8%(P<0.01),邮寄组的完成率较低,尚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可能完成视网膜病变筛查.结论 电话教育是一种有效的促进糖尿病患者完成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