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30例、32个瘤灶,观察肿瘤增强前后的信号改变、瘤体形态及邻近脊膜改变,并进行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脊膜瘤MRI主要的特征性表现是形态多为短棒状(占78.1%),90.6%瘤体内信号较均匀,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瘤灶多呈均质中等强化。可见“脊膜尾征”(占25%),手术及病理切片对照显示“尾”实际上其内层是肿瘤组织的延续,外层是异常增厚的脊膜,两层之间无明显分界。结论脊膜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较高,定位、定性准确;“脊膜尾征”的“尾”有肿瘤组织成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示手术时应充分切除之,以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瘤-纤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包括卵泡膜细胞瘤2例,纤维瘤21例,卵泡膜纤维瘤19例,肿瘤边界清楚,多呈实性。纤维瘤T2WI呈低信号15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6例;卵泡膜细胞瘤T2WI均呈稍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卵泡膜纤维瘤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7例;所有肿瘤T1WI均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扫描后38例为轻度延迟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1例显著持续强化。结论: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临床定性、定位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和病理学基础,探讨肿瘤的MRI特点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选择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程度及与周围脊髓的关系以及病理学表现.结果:椎管内神经鞘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呈圆形、类圆形,部分骑跨硬膜内外,呈哑铃形.T1WI多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信号多数均匀,部分囊变者信号不均匀.强化后形式多变,依据肿瘤是实体型、囊变型或混合型而分别表现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及强化特点,可准确定位并推测其病理类型,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用于睾丸附睾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 6例睾丸附睾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 6例睾丸附睾肿块病灶MRI影像显示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界清或不清。其中精原细胞瘤5例,以实质性改变为主,病灶内见均匀等T1、T2信号及大小不等片状长T1、T2信号,病灶轻度强化;混合型生殖细胞瘤2例,MRI表现T1 WⅠ、T2 WⅠ呈高混杂低信号;畸胎瘤3例,良性畸胎瘤呈椭圆形,T1 WⅠ、T2 WⅠ呈高混杂低信号及轻度强化,恶性畸胎瘤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胚窦瘤(卵黄囊瘤)1例,边缘欠规整,T 2 WⅠ高信号及不均匀强化;附睾囊肿及附睾结核各发生1例;非特异性肿块3例。结论M R I的多方位、多序列扫描能清楚显示睾丸附睾病变,对早期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MRI影像特征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MR资料。总结MRI影像特征并将影像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1例直肠癌表现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21例表现肠壁环状和新月形增厚,肠腔不规则性狭窄。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或明显高信号,增强呈显著强化。术前分期与病理符合率为84.4%。结论:MR检查技术对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 男,37岁.腰痛1a,MRI检查发现平T12~L2水平髓外硬膜下可见3个大小不等的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晰、信号均匀、病变较大者明显推压马尾(图1~3).病理:髓外硬膜下多发脊膜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完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倒证实的5例原爱性肝淋巴瘤MRI表现,并对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肝淋巴瘤MRI主要表现为:DW1为稍高信号,T1W1为低、等信号,T2W1信号种类较为复杂,存在等信号、等低信号以及中等信号等,偶尔存在低信号包膜。病灶动态增强表现为进行性轻度、中度延迟性强化,经增强后主要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度以及中度均匀强化,部分患者呈边缘强化;结论:通过原发性肝淋巴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可区别于肝脓肿、肝癌、肝转移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卵泡膜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临床特征及其手术病理结果,以期进一步加深时该病的认识并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的卵泡膜细胞瘸10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有无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平扫、增强的表现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结果:平扫瘤体实性部分表现为T2WI等、低信号和T2WI低信号,部分病灶内可见纤维分隔;增强扫描动脉期多为轻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的特征。术后9例的病理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基本符合,表现为病理中的坏死、囊变与MRI上的囊变信号数目、分布基本一致。结论:综合分析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对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o fthe pleura,SFTP)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SFTP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结果肿瘤表现为胸膜下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可有分叶,CT平扫肿瘤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扫描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可见明显强化的曲线状血管影。MR检查3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在T1WI和T2WI序列上2例可见病灶内有蚓状低信号流空血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瘤细胞排列呈短席纹状、条束状,部分排列紊乱;间质血管丰富,部分区域间质黏液样变性。结论SF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20例的MR表现,并讨论其鉴别诊断。结果20例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下蚓部,侵及上蚓部并向前长入第四脑室15例,多见于儿童;1例局限于下蚓部蚓垂及小结区向前侵犯延髓后缘;发生于小脑半球,侵犯皮层区4例,多为成人。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无或轻度水肿。合并梗阻性脑积水19例。沿蛛网膜下腔转移2例。肿瘤在T1加权像多数呈低信号,少数等信号,增强扫描13例中度至明显强化,1例仅见肿瘤血管强化,实质无强化。于T2加权像多数呈均匀高信号,少数呈等高混杂信号。囊变及出血少见。结论发生于小脑蚓部及半球髓母细胞瘤,其MR表现有一定特点,仔细分析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MR多数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岑家定 《现代保健》2013,(23):72-73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14例患者的MRI表现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幕上大脑半球较深部,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不规则团块状肿块或类圆形团块状肿块,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未见明确钙化、囊变及出血,边缘尖角征6例、脐凹征4例,瘤周见轻、中度水肿带。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少见,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认识其MRI表现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性,20岁,主诉左上肢麻木、疼痛伴肌无力2周。查体左上肢肌力Ⅳ级,未见感觉缺失平面,左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均减弱,双侧膝反射活跃。MR I提示C7水平椎管左侧病灶,T1W I呈等信号,T2W I呈高信号,向外延伸入C7-T1椎间孔内,椎间孔略扩大,增强扫描有中度强化。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2例,6例多发,均位于幕上,位于额顶叶深部10例,额顶叶及颞叶灰白质交界区4例,基底节区2例,枕叶1例,顶枕叶交界处1例,其中1例病灶跨中线生长,累及胼胝体8例,病灶多呈类椭圆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或等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多呈中度及明显均匀性强化,内囊变、坏死及钙化少见,7例病灶可见开口包绕邻近血管的脐凹征,5例病灶边缘不规则,瘤周水肿及占位征象较轻.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它脑内肿瘤有相似之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的MRI表现,提高对椎管内占位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占位25例,对其MRI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MRI检查结果中,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9例,不同占位的MRI表现不同,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MRI是诊断髓外硬膜下占位的首选方法,在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前列腺外周带T2WI低信号炎症的常规MRI及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穿刺病理证实的4例前列腺炎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均位于外周带,T1WI呈等信号,T2WI呈弥漫或非结节样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后观察动脉晚期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平台型。6~8个月后复查,常规MR及动态增强均为正常表现。结论:前列腺外周带T2WI低信号炎症的MR表现与前列腺癌表现相似,T2WI及动态增强序列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有赖于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1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MR平扫T1WI等信号12个,略低信号16个,T2WI呈等低信号21个,略高信号7个;DWI呈高信号20个。14例行1H-MRS检查,11例肿瘤实质区均出现典型中度减低的NAA峰,明显升高的Cho峰,10例出现高耸的特征性的Lip峰。增强扫描,18个病灶明显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强化,典型的出现"缺口征"及"尖角征"。13例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结论 PCNS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于PCNSL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 I动态增强、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先进行冠状面T1W I、T2W I和矢状面T1W I平扫,然后进行GD-DTPA冠状T1W I动态增强扫描,最后进行冠状面T1W I常规延迟扫描,对MR 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中,平扫显示病变10例,动态增强显示病变39例,常规延迟增强显示病变32例。三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可明显提高MR I显示垂体微腺瘤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孤立性纤维瘤(SFT)CT、MR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病例,11例SFT患者行CT平时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另2例仅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3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全部为单发病灶,位于胸部10例,发生在肾脏、前列腺、下肢各1例。肿瘤直径2.8~22.0cm,直径 ≤ 7cm 6例,> 7cm 7例,平均9.6cm。11例行CT检查的病例,6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密度相对均匀或略不均匀,5例巨大病灶多呈分叶状,内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坏死面积相对较小,1例出现中央斑点状钙化。CT增强检查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或地图样强化。3例行MR检查的病例,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2例呈低信号,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检查病灶显著强化。结论 胸膜外SFT与胸膜SFT表现类似,CT、MR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显示肿瘤在T2WI上有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时,可提示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本病认识不足是术前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以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影像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神经鞘瘤12例的CT及MRI表现,其中增强扫描7例,并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者4例,增强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者8例,中心可见点状、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MRI扫描,T1WI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略高信号。上述表现和病理对照,密度或信号均匀者多由AntoniA区组成,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者多由AntoniA区和AntoniB区相互交错组成,AntoniB区集中在囊变、出血区。结论腹腔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改变有关,这些变化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与MR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论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CT与MR表现。结果:颅底脊索瘤好发于斜坡与蝶鞍,在CT上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在MR上表现为T1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 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 CT在显示病灶的骨质破坏、病灶内残存的骨质及钙化灶方面优于MR,而MR在显示病灶的范围、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及与颅底重要结构的关系等方面明显优于CT,联合应用CT与MR检查,不仅可以提高颅底脊索瘤的诊断,还能为临床确定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