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及各项血防经费投入等资料,统计各项血防措施的成本,计算不同时期的成本效果比。结果 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血防工作共投入7 259.48万元。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阶段的年平均血防成本分别为470.85万、509.47万元和952.27万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时期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每下降1%的年均血防成本分别为7.95万、10.12万元和9.52万元。结论 君山区采取的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向其他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等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2年试点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59%,降幅82.85%,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501,P=0.013);2009-201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在1%左右波动;2013年全面淘汰牛、羊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2012年底的0.59%下降至0,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148,P=0.033)。2006-2012年活螺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0.883 3只/0.1 m~2下降至0.308 8只/0.1 m~2,降幅为62.55%,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76.250,P=0.005)。结论全面牛、羊淘汰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临湘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04-2012年临湘市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措施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自2005年至今, 共实施改厕14 610户, 建沼气池9 782座, 江、 河岸护坡40.65 km,淘汰耕牛809头次, 开挖鱼池23.30 hm2 , 沟渠硬化15.18 km, 土地平整18.10 hm2 , 建安全饮水工程20余处, 受益人口达6.84 万人。2004-2012年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4年的2.07% 和3.95%降至2012年的0.46%和1.35%, 分别下降了 77.78%和65.82%; 9年间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总体呈下降态势, 分别由2004年的0.114 4只/0.1 m2 和0.19% 降至2012年的0.005 6只/0.1 m2 和0, 分别下降了95.10%和100%。 结论 全面推进和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临湘市进一步扩大血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高原峡谷地区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特点和控制效果。方法 2004-2014年每年在云南省洱源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上反复查灭螺、对阳性螺区的阳性螺点实施春秋2次灭螺,对上年发生急感的自然村6~60岁居民扩大保虫宿主的化疗,并采取有螺地带禁牧,改水,改厕,控制传染源及中小学生上血防课健康教育措施。结果 2004-2014年洱源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9.18%下降至0.24%,下降97.12%;家畜感染率由2004年的6.02%下降至0.52%;钉螺自然感染率由0.53%下降至0;阳性螺点由2004年的460点下降至0;2004-2006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11例、2007-2014年无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发生。结论 2004-2014年洱源县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群及家畜血吸虫感染率明显降低,已无阳性螺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4-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为制定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2019年湖南省卫生、农业、水利、林业和国土等部门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每年各项措施完成情况、防治费用以及人群、耕牛病情和螺情。采用Delphi法构建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对人群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垸内钉螺面积和感染螺面积压缩等方面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 2004-201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累计投入经费711 092.65万元;完成药物灭螺277 437.12hm^2,人群扩大化疗6 927 230人·次,牛扩大化疗2 116 247头·次,建造无害化厕所954 850座,圈养牛290 359头,淘汰牛136 666头,以机代牛141 905套,水改旱39 048.63 hm^2,灌区改造724.12 km,安全饮水覆盖人口399.43万人,种植抑螺防病林191 102.89 hm^2,土地平整38 535.27 hm^2。2004年,湖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4.29%,耕牛感染率为4.48%,垸内有螺面积2 449.3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3 423.74 hm^2;2019年,全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下降至0,垸内有螺面积较2004年下降了77.92%(540.92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下降至0。以2004年数据为基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指数为97.35。每100人血吸虫感染率和每100头牛感染率下降1%的年平均费用分别为70.11元和4 204.78元,每1 hm^2垸内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压缩1%的年平均费用分别为2 010.20元和1 298.09元。结论湖南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垸内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大幅压缩。今后应继续保障资金投入,以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芜湖县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下一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芜湖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及全县面上防治资料进行纵向分析。结果 2012年芜湖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187%,自2013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2016年降至0;2012-2016年全县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2012-2015年全县有螺面积逐年下降,2016年出现大幅回升;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钉螺。结论 芜湖县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一阶段应重点加强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控制,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理快速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血吸虫病快速控制方案。方法采用喷粉灭螺新技术、快速筛查化疗技术,并辅以环境改造和健康教育等组合措施作为快速控制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案,在现场实施并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依托新技术的综合防治方案实施后,2005-2008年连续4年无感染性钉螺,且未发现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活螺密度由2004年的1.48只/0.1m^2下降至2008年的0.71只/0.1m^2;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43.13hm^2下降至2008年的33.68hm^2;人畜查病阳性率均下降至0。结论实施喷粉灭螺和快速筛查化疗等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方案可以快速有效控制、乃至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评价长江武汉段铁板洲以平整滩地、 翻耕种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方法 方法 2011-2015年, 在综合防治前后, 每年春季均在铁板洲进行螺情调查, 并对洲滩相邻的花园社区6~65岁居民进行病情调 查; 2014年7月下旬开展哨鼠监测。此外, 对综合开发治理后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结果 结果 2011年综合治理前人群感 染率为0.72% (3/414), 2012年综合开发后人群感染率为0.37% (2/536), 2013年降为0.31% (1/326), 2014、 2015年未再查 出血吸虫病病人。与2011年相比, 2015年铁板洲有螺面积下降了22.18%, 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7.83%, 活螺平均密度 下降了98.25%, 各年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哨鼠监测未发现阳性哨鼠。与综合治理前相比, 铁板洲治理后每年净收入 增加233.33%。结论 结论 铁板洲实施农业综合治理后血吸虫病病情及螺情均显著下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评价基于垸尺度的实施以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为主综合措施的效果。方法 方法 以 “垸” 为单位收集安乡县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等数据, 采用趋势 χ2 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安保垸累计淘汰牛2 606头, 干预后第5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8.04%降至0.70%,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0.56%降至0.05%; 安澧垸累计淘汰牛535头, 干预后第3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5.87%降至1.09%,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0.17%降至0.07%; 安造垸累计淘汰牛62头, 干预后第2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2.67%降至0.39%,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1.12%降至0; 安昌垸未淘汰牛,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1.76%降至 1.23%。结论 结论 以淘汰牛为主的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能较大幅度降低疫区人群和钉螺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德县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县1977-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螺、病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收集全县1977~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螺、病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77-2009年广德县开展了大规模查灭螺和查治病等防治工作,1995年血吸虫病疫情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2年间,全县有螺面积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出现了1984~1986年回升高峰,2005年后又缓慢上升趋势;人群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1979年、1983年出现病情反弹,2004年也有小幅波动,同时1978年、1979年、2000年、2004年和2007年均出现了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结论广德县血吸虫病病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存在疫情反弹现象;钉螺面积下降迟缓,呈徘徊趋势。提示今后要加大综合治理灭螺力度,提高灭螺效果,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流行区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南安乡县的2个邻近乡(镇)各选择7个行政村为试点村和对照村,每年均开展人畜化疗和易感地带灭螺等常规血防措施。2005年,在试点村淘汰所有存栏牛和羊,并辅以封洲禁牧、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等巩固措施。2005-2011年采取统一的调查方法对人群和钉螺感染情况进行跟踪观测。结果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在干预后的第3年降至1%以下,垸外无感染螺。对照村第4年后感染率仍徘徊在2%~3%。淘汰牛等传染源控制措施使试点村近50%的人口免于感染或再感染血吸虫。结论淘汰或杜绝散放牛是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的核心技术,有助于该类疫区早日实现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评价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汉川市血吸虫 病综合防治资料, 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期间螺情和人畜病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 结 结 果 果 实施综合防治后, 居民、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2004年的6.38%、 8.11%下降至2013年的0.61%、 0, 2007年已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 2011年已无新感染病例发生; 2012年已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56.78%、 68.35%, 但钉螺面积、 易感环境面积分别增长了0.62%、 7.10%。2013年全市 26个乡 (镇) 367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 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在巩固该综合防治措施成果的同时, 需控制内垸沟渠钉螺面积, 以防止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对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 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对人群、 耕牛病情和钉螺情况等进行分析, 计算人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 钉螺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结果 结果 人群 血吸虫感染率由2004年的10.22%下降到2013年的0.63%, 下降幅度为93.84%。其中, 2009-201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的下降幅度较大, 为76.92%。耕牛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由2004年的7.59%下降至2013年的0, 下降了100%。活螺框 出现率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17.53%、 100%。结论 结论 通过10年防治, 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已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但 依然存在传播风险, 应继续加强实施以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实施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禁牧、建卫生畜厩、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原峡谷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下降,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高原平坝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2004-2015年阳新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阳新县血吸虫病疫情层次和流行规律,采取综合治理的防治策略,持续实施卫生、水利、林业、农业等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分析比较2004-2015年该县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结果 阳新县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整县推进后,全县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22 240降至为2015年的1 471;人群感染率由2004年的8.57%降至2015年的0.16%;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人由2004年的64例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感病例;耕牛感染率由2004年的8.87%降至0;钉螺面积和易感地带面积分别由2004年的3 446.21、1 111.59 hm2降至2015年的2 285.75、41.28 hm2;钉螺感染率由2004年的0.76%降至0。结论 自2004年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整县推进的防治策略后,阳新县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但要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仍需加大富河流域的治理力度,并强化家畜传染源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