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女性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原卢湾区户籍女性人群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采用年均变化百分率计算其年均率值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共报告女性新发乳腺癌980例,占同期全区女性恶性肿瘤的19.17%,位居女性新发恶性肿瘤之首。8年间死亡313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3位。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与标化死亡率相对平稳。结论:乳腺癌是上海市原卢湾区女性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年龄是影响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的重要因素,应重点关注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恙虫病的流行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为江苏省恙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江苏省恙虫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江苏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5 5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0/10万,2006-2010年发病较平稳,2011-2015年发病呈上升趋势(2=4 264.225,P0.001);秋冬季为发病高峰期,10月和1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5.91%(5 305/5 531)。女性年均发病率高于男性(2=22.482,P0.00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女性以65~岁年龄组最高,男性以75~岁年龄组最高;60~69岁年龄组、70~79岁年龄组和80~89岁年龄组人群发病构成比逐年升高(2=8.072,P=0.005;2=14.491,P0.001;2=12.356,P0.001)。盐城市年均发病率最高(3.50/10万),其次是泰州市(2.78/10万),2006-2010年各地区发病率较低且平稳,2011年起各地区发病率开始上升并且呈扩散趋势,江苏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南部地区明显。结论 江苏省恙虫病发病水平较高,从2011年起上升趋势明显,疫区不断扩大,且发病呈现女性病例明显增加和高龄化,建议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以降低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海盐县梅毒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盐县2002-2008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002-2008年海盐县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7.90/10万,梅毒发病率从2002年的7.66/10万上升到2008年的113.76/10万,年均递增56.78%,呈快速上升趋势(χ2=744.43,P0.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20~39岁年龄组最高,占梅毒总数的51.91%,男性发病率50~59岁年龄组最高,为68.00/10万,女性20~29岁年龄组最高,为81.92/10万;男性发病率为39.46/10万,女性发病率为36.35/10万,男、女性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P0.05);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民工,分别占总数的49.20%、16.79%、7.11%。结论海盐县梅毒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朐县近20年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规律,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87~2005年临朐县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利用1993~2000年肿瘤登记资料计算发病年龄中位数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临朐县恶性肿瘤年平均发病率145.23/10万(国标率158.07/10万、世标率174.68/10万),年平均死亡率133.35/10万(国标率138.32/10万、世标率155.14/10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女性相比分别为1.9:1、1.8:1,80%以上的肿瘤发病和死亡发生在45~79岁人群;胃癌居临朐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首位,其次为肺癌和肝癌,三大肿瘤占恶性肿瘤总发病和死亡数的近70%(男性74.2%、女性61.1%);1987~2005年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57.11%和31.78%,其中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52.7%和22.4%,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6.18%和38.97%;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中位数65岁,平均生存时间2.06年。结论临胸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的呈上升趋势,平均生存时间较短。胃癌、肺癌、肝癌是危害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属全国高发地区。中老年,尤其是男性中老年,是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全球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与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欧美较亚洲高;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有一定差距,沿海地区较内陆高。美国癌症学会公布2008年美国女性中,新发乳腺癌182460例,死于乳腺癌40480例,年标化发病率为125.3/10万。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2006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女性发病率第1位及城市地区女性发病率第1位恶性肿瘤均是乳腺癌,年标化发病率为42.02/10万。虽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但近年死亡率在美国呈下降趋势,1988~2003年乳腺癌相对存活率5年为97.6%,10年为93.5%;2004年已有240794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在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较早发现、早治疗更重要。乳腺癌的发生是其危险因素(生物学、遗传和环境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此做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居民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原卢湾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甲状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并以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应用年均变化百分率计算其年均率值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共报告甲状腺癌新发病例413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96%。2004—2011年甲状腺癌粗发病率区间为7.49/10万~34.86/10万,中标发病率区间为6.02/10万~23.63/10万,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发病高峰在40~55岁。2004—2011年死亡病例共24例,粗死亡率区间为0.63/10万~1.61/10万,标化死亡率区间为0.13/10万~0.46/10万,8年间死亡率无明显波动。结论: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户籍人群男性与女性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幅明显,但死亡率极低,其中女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男性;应积极寻找甲状腺癌高发原因,控制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7.
周光泽 《临床医学》1997,17(9):43-45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普遍呈上升趋势,根据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的肿瘤病理统计资料,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以乳腺癌高发的美国为例,1980年以来,发病率约以年均3%的速度在上升。我国天津1981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为19.10/10万,1987年上升到23.08/10万;上海市1972年为17/10万,1990年上升到37/10万;据预测,到本世纪末,乳腺癌将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仍是早期施行根治性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宁波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中肿瘤发病监测子平台,获取2011—2021年宁波市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资料。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结合人口学资料后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分部位发病率并标化。 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根据Segi 1960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 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根据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置信区间衡量上升或下降幅度。 采用频数表法计算平均发病年龄和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21年宁波市恶性肿瘤世标率的上升幅度为3.19%(2.49%~3.90%),其中女性(5.53%)上升幅度高于男性(1.07%),P=0.001;农村地区上升幅度为4.78%,城市地区保持平稳。 分年龄发病情况,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高(14.00%);恶性肿瘤经标化平均发病年龄每年平均下降约0.38岁。 分部位发病情况,男性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的世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肝癌、食管癌的世标率呈下降趋势;女性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体癌的世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和肝癌的世标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   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降低,女性是重点防控人群,农村是重点防控地区,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是重点防控癌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2010年~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的特征和趋势。方法按照肿瘤登记规范,收集整理并分析2010年~2012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报告资料,统计和计算恶性肿瘤粗发病率、标化率、0~74岁累积率和35~64岁截缩率。结果2010年~2012年张家港市共报告新发恶性肿瘤9334人,粗发病率为343.40/10万,标化率192.04/10万,0~74岁累积率为21.77%,35~64岁截缩率为271.25/10万;男性发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发病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结论与本市历史资料相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癌成为本市发病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乳腺癌仍是本市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朐县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规律,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3~2004年临朐县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1998~2004年资料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利用1993~1999年肿瘤登记资料计算发病时间中位数和平均病程。结果 临朐县恶性肿瘤年平均发病率152.18/10万(国标率158.07/10万、世标率174.68/10万),年平均死亡率133.35/10万(国标率138.32/10万、世标率155.14/10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女性的1.9倍和1.8倍,超过80%的发病和死亡发生在45—79岁人群;胃癌居临朐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首位,其次为肺癌和肝癌,三大肿瘤分别占男性发病和死亡70%以上、女性60%以上;1998~2004年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52.7%和22.4%;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中住数65岁,平均病程1.04年,结论 恶性肿瘤的性别年龄分布提示了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胃癌、肺癌的防治地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苏州市30余年的肺癌死亡情况,以了解肺癌对苏州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评价肺癌相关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85 — 2017年肺癌死亡数据,应用SAS 9.4软件计算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率(SPYLLR)和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LL)等指标,进一步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指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 CI以评价其时间趋势。结果1985 — 2017年苏州市肺癌无论死亡率还是标化死亡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3.43%,95% CI:3.274 ~ 3.590,t=–39.692,P=0.000;APC=0.95%,95%CI:0.681 ~ 1.215,t=–5.698,P=0.000)。 男性肺癌年均死亡率是女性的3.0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90,P=0.000)。 年龄别肺癌死亡率40岁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上升较快,且从时间趋势来看,70 ~ 岁和80 ~ 岁年龄组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2.37%,95%CI:1.991 ~ 2.745,t=–10.758,P=0.000;APC=5.61%,95%CI:5.034 ~ 6.188,t=–17.681,P=0.000)。 1985 — 2017年肺癌年均PYLL为10 866人年,PYLLR为1.98‰,SPYLLR为1.83‰,AYLL为9.97年,随着年份增加,年均PYLL和PYLLR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48%,95% CI:1.238 ~ 1.732,t=–7.995,P=0.000;APC=0.98%,95%CI:0.707 ~ 1.249,t=–6.798,P=0.000);SPYLLR和AYLL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0.81%,95%CI:–1.113 ~ –0.513,t=5.533,P=0.000;APC=–0.55%,95%CI:–0.691 ~ –0.415,t=9.483,P=0.000)。结论苏州市居民肺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和生命,迫切需要社会各部门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丁晶莹  俞梅华  黃铮 《疾病监测》2022,37(10):1371-1375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特征分布及寿命损失时间趋势情况,为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率、潜在减寿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等指标,了解乳腺癌死亡分布特征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乳腺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从2012年的5.4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7.10/10万,APC为3.98%,呈上升趋势(P<0.05);标化死亡率从3.98/10万上升至5.19/10万,APC为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死亡最早出现在18岁,死亡率主要从30岁以后逐渐增加,并在55~59岁组出现第一个小高峰(13.08/10万),在80~84岁年龄组死亡率达到最高峰(23.38/10万),其中70~74岁组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APC=7.57%,P=0.016)。 乳腺癌死亡造成的PYLL为9 985人年,PYLL率从2012年的0.66‰上升至2021年的0.77‰;WPYLL为6267人年,WPYLL率从0.43‰上升至0.44‰,变化趋势不明显。 女性乳腺癌PYLL率、WPYLL率均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高峰在50~54岁,分别为1.90‰和1.30‰。   结论  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因患乳腺癌最早死亡的为18岁, 50~54岁中年女性为高危人群。 女性乳腺癌造成的PYLL、WPY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应加强对青少年女性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中年女性的“三早”预防的宣传教育,及早治疗乳腺相关疾病,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减少癌前病变,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0 — 2016年天津市居民脑梗死发病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特点,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0 — 2016年天津市脑梗死疾病新发病例监测数据,分析脑梗死发病率及其在不同年龄、性别、城乡之间的分布差异。 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和年龄趋势分析采用趋势性χ2检验。 Joinpoint软件对7年发病率的变化进行分析,并预测2017 — 2020年发病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初始发病平均年龄为65.50岁,吸烟率为32.18%,发病2次以上的比例为34.01%。 2010 — 2016年间天津市居民脑梗死粗发病率为379.70/10万 ~ 583.6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12.40/10万 ~ 291.52/10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 农村上升趋势更加显著。 天津市居民男性脑梗死粗发病率在450.17/10万 ~ 698.82/10万,标化发病率在249.20/10万 ~ 350.34/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308.44/10万 ~ 467.87/10万,标化发病率为174.48/10万 ~ 232.85/10万,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且均呈上升趋势(P<0.001),不同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1)。 根据预测,到2020年,天津市脑梗死发病率将达到808.58/10万,标化发病率为371.03/10万。结论天津市脑梗死发病7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未发现降低的拐点,农村地区和男性人群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应加强关注该疾病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人群干预,以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乳腺癌死亡情况及趋势,为开展乳腺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10—2020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因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每10万人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等指标,分析2010—2020年患者发病到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发生继发转移所占比例,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10—2020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与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因乳腺癌死亡总例数为9 108例,2020年粗死亡率为14.43/10万,较2010年(10.84/10万)上升了33.12%[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3.10%,P<0.001],年龄标化后上升趋势减缓(AAPC = 1.10%,P=0.012)。 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因乳腺癌死亡年龄中位数及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均整体上升。  结论   2010—2020年乳腺癌仍是北京市女性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5位,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生存期相对延长,说明北京市近年来的乳腺癌防治工作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0 — 2017年阳泉市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肺结核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Excel 2007和SAS 9.2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00 — 2017年阳泉市累计报告肺结核患者12 462例,年均发病率为52.40/10万。其中,2015年发病率最低(32.02/10万),2005年最高(79.05/10万)。 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8.412,P=0.000)。 2006年后盂县的报告发病率最高,并在近两年有上升趋势;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028,P=0.000)。 3 — 6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发病3 624例,占29.08%。 男女性别比为2.10∶1。 发病年龄集中在20 ~ 49岁,共6 668例,占53.51%。 农民发病5 336例,占42.82%,学生发病1 023例,占8.21%。 结论 阳泉市2000 — 2005年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2005 — 2017年间发病率明显下降。 农民和学生为重点防治人群。 应进一步提高肺结核病例规范化管理水平,落实肺结核患者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徐州市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徐州市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23742人,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治疗情况调查及血糖测量。结果本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35%,标准化患病率为4.04%;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0.36,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城市、农村患病率分别为6.35%和4.58%,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4.27%和3.76%,城市高于农村(P〈0.01)。男女性别患病率分别为5.04%和5.62%,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92%和4.14%,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人群中16.67%为空腹血糖异常,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岁组空腹血糖异常率最高,为21.35%。在糖尿病患者中,45.20%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32.36%的患者服用降糖药,45.30%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控制。结论徐州市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全国2002年平均水平,空腹血糖异常人群比例较高,高危人群年轻化;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高于全国水平。徐州市急需开展及完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朱银潮  王永  李辉 《疾病监测》2019,34(11):1036-1040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使用2004 — 2018年宁波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采用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拟合线性回归来分析宁波市全人群及城市男、女性,农村男、女性4个亚人群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结果宁波市居民伤害标化死亡率从2004年的48.4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26.81/10万,期间各年的标化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β=?0.039,P<0.01)。 伤害标化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74,各年呈明显下降趋势(β=?0.021,P<0.01)。 伤害标化死亡率农村城市比为1.38,但各年无明显变化(β=?0.010,P=0.131)。 伤害死亡居民的中位年龄从2004年的54岁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80岁(β=1.861,P<0.01)。 机动车交通事故、溺水标化死亡率在4个亚人群呈下降趋势,跌落在4个亚人群呈上升趋势,中毒和自杀只在农村人群中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宁波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伤害死亡人群的年龄不断上升,城乡地域差异仍存在,性别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部分亚人群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跌落、溺水和自杀的高危人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莹  周艳丽  高源 《疾病监测》2017,32(8):696-699
目的 掌握2006-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理2006-2015年东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结直肠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东城区居民结直肠癌年均粗死亡率为18.80/10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6.82%,t=-7.721,P0.001),标化死亡率为9.98/10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PC=3.25%,t=-4.440,P=0.002)。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女性(U=3.127,P0.01)。东城区结直肠癌PYLL为22 882人年,潜在减寿率(PYLLR)为2.38,AYLL为14.68人年。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4.81%,t=-4.930,P0.001),PYLLR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4.60%,t=-4.840,P=0.001),AYLL无明显变化趋势(t=1.223,P=0.256)。结论 东城区结直肠癌死亡率及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男性健康的影响大于女性,提示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在5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结直肠癌筛查。  相似文献   

19.
刘怡芳  吕杰  董晓春  李力 《疾病监测》2012,27(4):277-279
目的 了解和掌握天津市2000-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天津市2000-2011年HFR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0-2011年天津市共出现一波流行高峰,2002年发病数和发病率达到顶峰。2003年起发病率迅速下降。12年间累计报告HFRS病例1691例,死亡25例,每年平均发病率1.53/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发病率(χ2=95.482,P=0.000),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春季。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指标自2004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近年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鼠带病毒指数与人群发病水平呈现正相关(r=0.886,P=0.000)。 结论 天津市HFRS疫情近年呈现持续平稳状态,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需要长期开展,积极掌握信息才能科学、及时、有效的指导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