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5-2013年洪湖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态势,为制定全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9年来的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2005年相比较,2013年洪湖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1.76%和20.93%下降到0,活螺平均密度由4.20只/0.1 m2下降到0.17只/0.1 m2,连续9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9年间,监测点药物灭螺总面积为68.38 hm2,扩大化疗634人次,救治晚期血吸虫病病人16人次,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3 836人次,发放宣传单(画)5 685张,办宣传栏板报17期,在有螺环境竖立警示牌5处。结论洪湖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已呈低度流行态势,下一步应加强螺情监测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01%,耕牛感染率为1.14%,活螺平均密度为0.50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08%。结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且容易反复,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状况。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74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32%,耕牛感染率为1.85%,活螺密度为0.37只/0.11m2,感染螺密度为0.0003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08%。与2007年相比,疫情下降,但感染螺面积略有上升,有3个监测点出现了新的散在的感染螺点。结论为2013年实现湖北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1年全国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1年全国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人畜病情和相关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地区疫情特征及变化情况。结果201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以及居民感染率分别为7.78%和0.54%,家畜感染率为0.97%,较2010年均有所下降。2011年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98.30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222 6只/0.1 m2,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3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4%。有螺地带敞放家畜12 422头,比2010年上升46.99%。结论201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较2010年下降不明显。仍需加大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两年疫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2005、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全省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将2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和2006年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71%和1.91%,2006年较2005年上升了11.69%;耕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1.69%和12.06%,2006年与2005年相比上升了3.17%;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850 0只/0.1 m2、0.002 5只/0.1 m2、0.29%和0.670 0只/0.1 m2、0.001 1只/0.1 m2、0.17%,2006年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21.45%、56.00%和41.59%。结论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仍然需要加大综合防治措施力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掌握201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 方法 根据 《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 开展人 畜病情和螺情等疫情监测,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1年荆州市64个监测点居民平均感染率为1.48%, 50岁 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 未出现急性感染病例; 晚期病人共170例; 耕牛平均感染率为1.38%。有螺面积为3 034.03 hm2 , 感染 性钉螺面积为25.66 hm2 , 活螺平均密度为0.74只/0.1 m2 ,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6只/0.1 m2 , 钉螺感染率为0.08%。 结论 结论 201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较稳定, 但耕牛感染率较高, 须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 91%,耕牛感染率为12. 06%,活螺平均密度为0. 67只/0*1 111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11只/0.1 1112,钉螺感染率为0.17%。与2005年相比,螺情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人群感染率较低,但耕牛疫情重,是整个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认真落实针对耕牛的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查灭螺工作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按照平坝、 丘陵、 山区3种山丘亚型, 选择9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纵向观察。2005-2010年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 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 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9个监测点钉螺总面积从351 853 m2 下降到 128 285 m2 , 活螺密度从0.70只/0.1 m2 下降到0.21只/0.1 m2 , 钉螺感染率从0.06%下降到0, 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2005-2010年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19.41%下降到7.62%,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1.93%下降到0.10%,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4.50%下降到1.02%。 结论 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趋于低度流行状态, 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 应加强巩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点监测数据,了解江西省近10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5~2014年全省设立了12个国家监测点,并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收集上述监测数据,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  监测期间,湖沼型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较山丘型疫区明显高,其中感染高峰主要为20岁以上人群,职业以渔民感染率最高;人、畜感染率及螺情显著下降,居民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32.50%、15.47%和5.03%下降至2014年的7.75%、0.57%和0.04%;耕牛感染率由2005年7.36%下降到2014年的0; 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分别由731.27hm2、1.441 1只/0.1m2和0.003 6只/0.1m2下降到316.88hm2、0.471 3只/0.1m2、0。 结论  截至2014年,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人群、家畜和钉螺疫情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渔民、农民等重点传染源监测是今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2006年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在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全省4个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为1.92%,黄牛及水牛感染率分别为3. 65%和6. 59%,有螺面积99. 44 hm2,钉螺密度为0. 37只10.1 m2,钉螺感染率为0. 08%,云南省居民血吸虫病有高感染率、低感染度的流行特点。结论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家畜传染源在血吸虫病传播中占有特殊地位,部分监测点螺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应进一步加强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和 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观察云南省水利血防沟道治理工程灭螺效果, 为科学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控制钉螺扩散提供依据。 方 方 法 法 2009-2011年对云南省大理市和永胜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水利血防沟道治理工程区域开展螺情调查, 并收集 该区域血防历史资料, 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螺情变化。 结果 结果 3年间大理市沙井水利血防沟道治理工程硬化段仅 2010年查到1只钉螺, 活螺密度为0.004只/0.1 m2 , 未硬化段钉螺密度分别为0.080、 0.002、 0.007只/0.1 m2 。3年间永胜县 高家村水利血防沟道治理工程硬化段未查出钉螺, 未硬化段活螺密度分别为0.040、 0.030、 0.040只/0.1 m2 。两地沟渠硬 化后, 连续3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而同期邻近的未硬化环境有螺框出现率 和活螺密度均高于硬化环境。 结论 结论 水利血防工程对消灭钉螺有明显效果, 但工程竣工后, 应加强维护。  相似文献   

12.
2005-2009年连续5年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湖北省监利县红城乡窑圻垴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46%降至0.91%,下降了37.67%,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感染率由11.48%降至2.74%,下降了76.13%;活螺平均密度由0.194只/0.1 m2降至0.071只/0.1 m2,下降了63.4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监测结果表明,现阶段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但仍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5~2008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一里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人群感染率从5.86%下降到0.19%,耕牛感染率从4.82%下降到0;钉螺面积在6140~32020m^2之间,钉螺密度在0.23~3.95只/0.1m^2之间,疫情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15.
1990~2008年湖南省南县对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新尚村开展了螺情及人畜病情监测。结果显示19年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8.52%下降至0.27%,家畜感染率由54.83%下降至3.33%,活螺密度由0.8200只/0.1 m2降至0.1581只/0.1 m2,感染螺密度由0.0500只/0.1 m2降至0。表明该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但居民血检阳性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需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便民河水系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方法 纵向观察2000-2011年便民河水系综合治理后钉螺分布及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便民河水系综合治理后, 感染螺密度从0.013只/0.1 m2 下降至0, 活螺密度从7.43只/0.1 m2 下降至0.38只/0.1 m2 , 感染螺面积从0.08 hm2 下降至0, 钉螺面积从17.84 hm2 下降至10.57 hm2 , 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从6.90% 下降至0.96%。结论 便民河水系实施混凝土护坡综合整治消除了钉螺孳生地, 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 但不能消除钉螺扩散, 仍须做好通江河口的钉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掌握岳阳县二郎村螺情、 血吸虫病人畜病情变化规律,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05-2012年连续8年对二郎村进行螺情、 血吸虫病病情监测。结果 结果 二郎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2.76%下降到 2012年的0.54%, 下降幅度为80.43%;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8.51%下降到2012年的0。垸内连续8年未发现钉 螺, 垸外感染性钉螺密度2005年为0.000 5只/0.1 m2 , 之后持续下降, 2009-2012年连续4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二 郎村螺情、 人畜病情指标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一级支流富水流域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方法 方法 收集2008-2012年监测点村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监测点村居民感染率从2008年的3.83%降至2012年的0.23%; 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 并实现 了无牛村; 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明显下降, 连续5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结论 结论 该地区 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呈持续好转趋势, 但仍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