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目的 对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产出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方法 方法 在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 (VIP)、 PubMed、 Web of Science、 BIOSIS和Google Scholar 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以传染源控制为 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文献, 并进行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果 结果 2004?01?01至2014?09?30共发表94篇有关以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其中中文文献78篇, 占82.98%; 英文文献16篇, 占17.02%。中文文献共发表 在21种期刊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发表论文最多, 占全部文献的37.23%; 16篇英文文献发表在12种英文期刊上, 其中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刊载论文最多, 为3篇。94篇文献著者隶属于37家机构, 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16篇)、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12篇)、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9篇) 发文量居前3位; 94篇文献共有157位署名作者, 其中汪**、 周**、 张**发文量居前3位。 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策略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实施, 应加大经验总结, 并积极向国际上宣传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美国IslwebofScience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我国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学方面的文献,分别对不同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h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009年间我国发表血吸虫病和血吸虫相关文献527篇,分布于100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免疫学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国家、机构、作者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及h指数,仍然存在差距。结论近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领域研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血防工作者需进一步提高血防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美国IslwebofScience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我国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学方面的文献,分别对不同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h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009年间我国发表血吸虫病和血吸虫相关文献527篇,分布于100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免疫学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国家、机构、作者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及h指数,仍然存在差距。结论近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领域研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血防工作者需进一步提高血防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曾是我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份之一。经过几代血防人近70年的努力,2019年在湖区5省率先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除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因素外,以“敬业奉献、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为主要精神内涵的文化建设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江苏血防人在誓送“瘟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评价湖北省17个市级血防机构血吸虫病研究文献产出水平。 方法 方法 以中国知网、 维普、 万方数据为数 据源, 检索2008-2012年湖北省市级血防机构发表的血吸虫病研究相关文献, 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 采用NoteExpress 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内容分析。 结果 结果 共168篇文献纳入分析。荆州市、 武汉市血防机构的文献发表量 最高。文献主要发表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和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文献综合影响指数较高的3个市依次为荆 州、 武汉和潜江。荆州市的文献内容范围较广泛, 武汉市文献内容则主要集中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病例报告、 钉螺控制等方面。 结论 结论 各地血吸虫病研究内容广泛, 荆州市的血防科研能力尤为突出, 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应积极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县级疾控机构学术水平和疾控(血防)技术能力.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网,检索四川省9个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任务县级疾控机构2000-2011年发表论文,使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 2000-2011年四川省9个血吸虫病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表论文210篇,发表在38种期刊上;2000年的6篇增加到2011年25篇,最高为2010年37篇.其中,第1作者为县级人员者150篇,占71.43%;血吸虫病专业论文147篇,占70.00%.第1作者为县级人员者中70篇被引用过,总被引频次116次,平均每篇论文引用1.66次.血吸虫病专业论文中以监测类论文为主,占43.27%.结论 2000-2011年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县级疾控机构发表论文呈增加趋势,血防专业论文在疾控论文中占比例较大,监测在血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21-23日,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在河南郑州举办。江苏省代表队继2011后,再获佳绩,连续两年获团体第一名。江苏省曾是全国血吸虫病和寄生虫病疫情较重的省份之一,通过几代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该省各类寄生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评估考核,提前5年率先在湖区5省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  相似文献   

8.
1984年6月下旬,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四川温江召开了山丘地区血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2个省、市、自治区血防办公室的负责人,22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县、市的血防所、站长,四川、福建、广西等省、区的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浙江卫生实验院、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专家、专业研究人员。中央血防办公室主任鲁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全国血防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开幕了。这是继1989年在南昌召开湖区5省省长血防工作会议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大会报告5年来,特别是1993年的血防工作情况,并对今后的血防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1 1989年以来血防工作的简要回顾 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血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80年代以来,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在部分地区严重回升。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并于1989年召开了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疫区省参加的湖区5省省长血防工作会议,发出了“万民齐动员,再次送瘟神”的号召。199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决定》,全国以湖区5省为重点,定期开会,研究解决全国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1991年,国务院颁发了《全国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八五”规划》,把血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去年底,国务院在安徽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血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地要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三峡工程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的研究情况。 方法  从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检索1950~2015年有关三峡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的文献,运用信息分析管理软件从发文量、发文机构(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分布、第一作者分布、期刊分布以及关键词等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结果  1987~2015年共有175篇相关文献纳入分析(1987年之前未检索到相关文献),涉及59家机构、123位作者、67种期刊。发文时间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1998年和2010年。文献产出排前三位的机构分别是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篇)、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15篇)和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10篇),三家机构文献产出占总文献数的31%。发文前五位的作者分别是吴**、汪**、罗**、何**、张**。《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热带医学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五种期刊载文量超过全部文献的一半,在该领域的文献传播上起到重要作用。在研究内容上,三峡工程对大坝下游血吸虫病的流行影响和对库区的潜在流行影响研究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中交替成为研究重点。 结论  三峡工程对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该工程建设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研究可能会再次成为新一轮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评价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方法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 数据平台的科学引文索 引扩展版数据库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为数据源, 检索2002-2012年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 (论著 或综述), 采用文献计量法统计中国机构及作者在SCIE数据库中的发文量、 h指数、 被引频次等指标, 并根据发文量和h指 数对机构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采用CiteSpace II软件绘制科学知识网络图谱, 分析机构间的学术合作网络。结 结 果 果 2002-2012年, 中国学者累计发表血吸虫病相关SCIE论文610篇, 占全球总量的16.7%, 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寄生虫病所) 发文量为114篇,h指数为27, 发文量和h指数在国内相关机构中均 排名第1位, 且在国际学术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周晓农以h指数17成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结论 结论 与世界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相比,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科研机构无论是在SCI发文量还是机构h指数方面均存在着较 大差距。建议在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的同时, 注意防治经验、 成果的输出和分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洪涝灾害发生地区血吸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5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湖区5省)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钉螺分布等疫情资料,以及相关水域警戒水位、实际水情等数据。以流行县(市、区)为单位,统计2013-2019年湖区5省累计血吸虫病粪检阳性人数和阳性牛数、2019年钉螺分布面积、2020年7月12日水位等数据,并以此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计算各项风险指标累加值,分析血吸虫病传播综合风险水平。结果 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后,湖区5省基于粪检阳性人数、粪检阳性牛数、钉螺分布等单项风险指标的血吸虫病传播高风险流行县(市、区)分别有10、5个和9个;基于综合风险指标的5级和4级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流行县(市、区)分别有10个(湖南省洞庭湖区8个、江西省鄱阳湖区2个)和15个(湖北省4个、湖南省7个、江西省4个)。结论 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是受2020年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可能加剧这些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需加强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2-2010年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和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10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2002-2010年间,四川、云南、江苏3省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于2008年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全国未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县数从110个减少到80个。全国血吸虫病人数、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由2002年的81.04万、913例减少到2010年的32.58万、43例,分别下降了59.79%、95.40%;全国血吸虫感染病牛数从2002年的23 199头下降至2010年的7 173头,下降了69.08%;钉螺面积自2003年出现回升后始终维持在37亿~38亿m2,9年间新发现钉螺面积达1.25亿m2。至2010年,全国90%的血吸虫病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病牛和钉螺面积均集中分布在湖区5省,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及长江沿岸。结论 2002-201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湖区是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域,钉螺扩散和异地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现象突出;应加强监测和病例管理,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江苏省卫生血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方向。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法)对2005–2015年江苏省各血吸虫病流行市卫生血防人力和财政经费资源投入及各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量产出进行模型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各类生产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历年平均TFP变动率为2.3%。综合技术效率在略有波动中稳步增长,历年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变动率为3.8%。技术进步变动前期波动较大,后期稳步增长,成为TFP增长的主要来源。淮安、常州等市TFP变动率增长较快,其综合技术效率较高;盐城、南京、淮安、扬州等市技术进步变动率较高。结论 江苏省卫生血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运用和管理督导水平稳步上升。新技术新策略的应用对TFP贡献较大,未来应加大对新技术新策略的投入,保障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江苏省卫生血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方向。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法)对2005–2015年江苏省各血吸虫病流行市卫生血防人力和财政经费资源投入及各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量产出进行模型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各类生产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历年平均TFP变动率为2.3%。综合技术效率在略有波动中稳步增长,历年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变动率为3.8%。技术进步变动前期波动较大,后期稳步增长,成为TFP增长的主要来源。淮安、常州等市TFP变动率增长较快,其综合技术效率较高;盐城、南京、淮安、扬州等市技术进步变动率较高。结论 江苏省卫生血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运用和管理督导水平稳步上升。新技术新策略的应用对TFP贡献较大,未来应加大对新技术新策略的投入,保障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