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后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从而为灾难性事件后的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76名在四川省某三甲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芦山地震伤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国内广泛应用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进行调查,以了解地震后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地震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44.22±17.92)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约29%,其中轻度占11%,中重度占18%。86%的伤员出现反复重现体验症状,67%的伤员出现警觉性增高症状,57%的伤员出现回避症状。结论芦山地震对伤员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负性影响,医务人员在进行救援的同时,应关注其心理创伤,促进其全面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20”芦山地震震后2周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为应急医学救援中颅脑损伤伤员的早期康复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5月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92例芦山地震伤员进行筛查,由脑外伤康复治疗前移组对其中的颅脑损伤伤员进行床旁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RanchoLosAmigos(RLA)认知功能分级情况。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1例颅脑损伤伤员,年龄范围3~84岁。颅脑损伤类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41.2%)、颅内血肿(33.3%)和混合型(33.3%),其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类型相关。脑震荡GCS评分较高(13.25±0.62),弥漫性轴索损伤GCS评分较低(4.50±0.71)。100%伤员出现日常生活能力受限,74.51%伤员出现认知知觉功能障碍,9.80%伤员出现言语障碍,还有7.84%伤员出现吞咽障碍。经早期康复治疗后,伤员的ADL评分(治疗前34.82±20.58分,治疗后69.63±22.29分)和RLA认知知觉功能分级(治疗前4.16±1.24,治疗后7.20±1.69)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地震颅脑损伤伤员的脑损伤类型多样,且常合并存在,其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类型相关。所有伤员常伴多种临床问题和功能受限。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改善伤员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芦山地震骨折伤员心理功能障碍,疼痛感觉功能障碍,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3日-5月6日收治的69例芦山地震骨折伤员进行早期一体化康复护理评估、早期一体化心理干预、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结果经评估、干预、训练,伤员心理功能障碍,疼痛感觉功能障碍,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干预后减少率分别为91.9%、82.6%、92.8%、94.2%、87.0%。结论指导地震骨折伤员及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预防并发生的发生及发展,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雅安及周边地区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以指导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14·20”芦山地震后1~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7所医院、2所卫生院122例伤员,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6例伤员的伤情进行调查,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震后1~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医院共收治122例芦山地震伤员。其伤情分类为:上肢骨折占12.30%、下肢骨折占42.62%、脊柱骨折占16.39%(手术治疗占25.00%、未手术治疗占75.00%)、骨盆骨折占1.64%、肋骨骨折占4.10%、颅脑损伤占10.66%、软组织挫裂伤占8.20%、其他占4.09%。同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科共收治66例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分类为骨折77.27%、颅脑损伤3.03%、脊髓损伤4.55%、其他(包括软组织损伤)15.15%。至震后第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122例伤员中,8例(6.56%)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14例(93.44%)仍需强化康复治疗。同期。华西医院收治66例伤员中,1例(1.52%)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65例(98.48%)仍需强化康复治疗。结论早期运用主动运动、抬高患肢、物理治疗、定时翻身、心理干预等康复治疗,可促使地震伤员早期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3例≤14岁芦山地震儿童伤员的伤情特点,并提出早期康复策略。方法分析儿童地震伤员的受伤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情况,并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调查其日常生活能力。结果①华西医院收治33例芦山地震儿童伤员占该院收治地震伤员的10.28%,平均年龄7.24岁。其中四肢躯干骨折17例,颅脑损伤6例,软组织损伤4例。②主要致伤原因是高处坠物所致的砸伤和重物的压砸伤;部分儿童在奔跑过程中出现摔伤,烫伤和坠落伤少见。③儿童伤员以简单开放性损伤和骨折居多,多以四肢骨折为主(约占总例数的51.51%,腹腔脏器损伤仅1例)。④33例儿童伤员中,30例(占总数的90.9%)来自城镇乡村,其受伤原因多为房屋或院墙倒塌所致,因其结构强硬程度远不及城市房屋,故发生重症损伤的几率较低、受伤程度较轻,重要脏器的损伤相对较小。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防止并发症和早期恢复功能,建议对儿童地震伤员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另外,在关注其康复训练时,心理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北川中学地震伤员康复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北川中学地震伤员的人数、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为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在校伤员和住院伤员进行现场功能评估,利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对随机抽样的20例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0例伤员中,骨折36%、截肢33%、挤压伤31%。其中56例(56%)伤员仍然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在抽样调查的20例伤员中3例(15%)发生PTSD。结论:北川中学的地震伤员目前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截肢后功能障碍是康复重点;需要特别关注伤员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芦山地震伤员静脉血栓筛查与防治的情况。方法采用血管彩色多普勒筛查该院收治的芦山地震伤员,对检出静脉血栓的伤员进行合理治疗;对未发现静脉血栓者进行早期预防。结果截至震后11天,采用血管彩色多普勒筛查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235例芦山地震伤员,共检出26例静脉血栓伤员,其中下肢静脉血栓25例,上肢静脉血栓1例。采用单纯康复干预及单纯药物干预各3例,康复干预联合药物干预20例。截至震后30天,26例静脉血栓伤员复查结果显示,11例好转(5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地震伤员进行药物及其他干预,其中只予药物干预的3例伤员有1例静脉血栓完全再通,只予康复干预的3例伤员有1例静脉血栓部分再通,药物联合其他干预措施的20例伤员有4例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结论芦山地震静脉血栓伤员大部分为老年及女性,绝大多数在ICU住院,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骨折,及时筛查防治静脉血栓可缓解局部疼痛,促使其早期进入康复治疗,防止肺栓塞等风险发生。对检出静脉血栓者采取康复和/或药物干预,对未检出静脉血栓但存在高危因素者采取康复和/或药物干预,能有效防治血栓进一步形成及血栓脱落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康复医疗的应急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华西医院建立灾后医疗应急体系的具体作法,即建立和完善地震伤员信息资料体系、制订医疗康复的攻坚策略、成立了“康复医学科抗震救灾治疗小组”,拟订灾后康复的实施方案等。截至2008年7月2日8∶00AM,全院在院地震伤员数172例,涉及的科室共有24个,其中100例地震伤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通过对住院地震伤员信息资料的掌握,利于对目前因地震造成的伤残总数、分类及康复治疗需求等进行总体评估,为组织协调及专业指导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使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师能够:①明确伤员身体结构、功能损伤与受限的部位及程度;②明确伤员个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和预后;③明确伤员参与能力(包括职业、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存质量、社区活动等)受限的程度和预后。通过实行学科交叉工作,使伤员得到了更好的康复指导和治疗,避免或减少骨折伤员愈后残疾的发生。通过建立四级医疗卫生网络,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应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以地震伤员为中心,分工合作,为地震伤员提供全面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在五一二汶川地震中受伤的脑外伤伤员,以了解地震后脑外伤患者的功能状况特点。 方法调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外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地震后脑外伤伤员共计38例,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定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使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肌张力;采用Bobath三级平衡分级评定平衡功能;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对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地震后脑外伤伤员平均年龄为46岁,男女比例为1.9∶1;轻度脑损伤27例(占71.1%),中度脑损伤4例(占10.5%),重度与极重度脑损伤共7例(占18.4%)。对非昏迷地震伤员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偏瘫等运动控制障碍者有7例(占22.6%),失语5例(占16.2%),认知功能障碍20例(占64.5%),关节活动度下降13例(占34.2%),肌张力障碍11例(占28.9%),肌力下降14例(占45.2%),坐位平衡功能障碍12例(占50%),立位平衡功能障碍21例(占87.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34例(占89.5%)。 结论地震后脑外伤伤员功能障碍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地震后脑外伤康复治疗体系,从而根据地震伤员特点给予科学的康复管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江油地震伤员康复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 分析江油地区地震伤员的人数、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指导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方法: 对江油地区8所医院、卫生院188例伤员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结果:伤员分类为:骨折86.2%、截肢2.1%、颅脑损伤2.7%、脊髓损伤1.1%、其他8.0%。部分伤员已经全部恢复功能,仍然有104例伤员(55.3%)有显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障碍,需要进一步康复医疗;162例骨折伤员中15%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地震伤员目前仍然有很大的比例需要继续康复医疗。骨折后功能障碍是康复重点。需要高度重视骨折不愈合的再次手术和康复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地震后1周转运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患者伤情情况,为今后地震伤员救治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了地震后1周转入我院的地震患者入院时间,涉及收入诊治的科室,伤情分类,震后手术室每日手术开展台次。结果:入院时间有2高峰,分别出现在震后1d和震后5d。收治科室位居前3位的是:骨科,康复科,神经外科。伤员伤情位居前三位的是:多发伤,四肢及脊柱骨折,头颅外伤。其中多发伤占30.1%。结论:震后救援中,主要救治时期是震后前3d,早期集中各种资源针对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绩效,验证和完善汶川经验,为全球地震应急医学救援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整理“4·20”芦山地震后1月的官方信息通报、公开文件资料、新闻发布、网站信息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伤员情况等资料,同时检索“4·20”汶川地震等国内外地震医学救援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此次芦山地震和5年前的汶川地震分别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西段和中北段,两者主震区相距87km。震级虽仅相差1级,但汶川地震时的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重伤人数和迁徙人口分别是芦山地震的40、23、353、853、27、14和51倍。②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人力调度更快速,在黄金72小时内,医疗卫生人力峰值集结87.62%,远高于汶川地震时的56.06%。③物资调度更合理:准确信息指导下按需调配,物资使用率明显提高。④医疗救治更科学:“四集中”救治危重症;抢救生命与恢复功能同步;医疗救治与身心康复同步;救治与证据生产、转化同步。⑤医疗机构和服务恢复更及时:震后26天,21个受灾县96.7%的原公办县乡医疗机构(440/455家)在原址恢复诊疗业务。结论充分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实现了准确信息指导下的医学救援,准确需求指导下的物资调度,准确伤情评估下的危重症治疗和早期身心康复。因而震后1月医学救援更快速,更科学,更有效:震后20天危重症集中治疗实现零死亡,早期介入身心康复加快功能重建,促进其回归社会,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汶川经验,为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积累了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4·20”芦山地震72小时内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在灾难救援中如何更好应用应急预案实施医学救援。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4月20日~4月23日收治的25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员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和伤员转归。结果25例伤员共出现32处损伤,其中20例(80%)伤员为单个部位伤,5例(20%)为多部位伤。伤员多为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入院伤员人数在震后第1天最多,占92.00%,明显多于震后2~3天。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结论科学的急救指挥体系和灾害应急预案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提升了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只有加强广大群众对灾害应急预案和联合演练的宣传教育,同时保障灾区通讯和交通畅通,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提高自救和对灾区有序的综合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4·20芦山地震伤员来院前的不同转运方式及相关伤情特点,探讨地震救援现场进行院前转运所需要的医护人员调配,为今后相关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后伤员的转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芦山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接受的地震伤员的受伤类型和伤情特点等基本资料,对救护车和非救护车转运伤员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有314例伤员纳入分析,其中经救护车转运的伤员共277例,经非救护车转运的伤员共37例,各占88.2%和11.8%,转运中的伤员均以四肢及骨盆骨折受伤类型为主,救护车的转运高峰期为第1天和第5天,非救护车的转运高峰期为第1天。救护车转运伤员中重伤以上患者的比例与非救护车转运伤员中重伤以上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地震现场进行伤员分拣以后,就需要根据病情轻重迅速选择合理的转运方式,从而根据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合理配备相关急救物资和调配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芦山和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种不同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后12小时内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5例伤员的诊治信息及在急诊科滞留时间,与汶川地震时批量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相对比,分析两种院内急诊接诊、分诊流程对大规模地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芦山地震伤员按接诊、分诊流程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0.51h,而汶川伤员在急诊滞留时间中位数为2.13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接诊、分诊流程是对汶川地震时的接诊、分诊流程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可作为类似灾后批量伤员院内急诊接诊、分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芦山地震发生后4周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400人次,其中入院治疗325人,手术238台(骨科手术202台),危重伤员28人,重症伤员1人。为了避免和减少伤员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残疾,实现早日康复,自震后28h起,该院康复医学科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早期康复护理流程:成立早期康复护理应急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筹备早期康复护理技术人员,并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早期康复护理信息平台,做到信息畅通;加强与专业人士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使地震伤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和治疗。截至震后4周,伤愈康复出院178人次,占总接诊伤员人次的44.5%;69例在医院温江院区住院的骨折术后伤员零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