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髓核脱入蛛网膜腔内5例214044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苏良占我院10年来共收治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病人近3000例,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髓核组织脱入到蛛网膜腔内;2例髓核组织卡在硬膜的破口上,去除髓核后即有脑脊液流出。现将诊断治疗经过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脱出髓核碎片游走方向与破裂口位置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术前MRI诊断腰椎间盘脱出患者61例(63个椎间盘),均经手术证实且资料完整。2位资深MRI医师采用双盲法对61例术前MRI图像进行读片,重点观察腰椎间盘脱出髓核碎片游走方向与破裂口位置的关系。结果:61例(63个椎间盘)中18例(20个椎间盘)破裂口位于纤维环上部,髓核碎片均在前硬膜外间隙(AES)内向上游走;19例(19个椎间盘)破裂口位于纤维环下部,脱出髓核碎片均在AES内向下游走;24例(24个椎间盘)破裂口位于纤维环体部,脱出髓核碎片均向后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PLL)进入硬膜外腔(ES)。破裂口在MRI所有序列均表现为纤维环低信号的局部缺损,T2WI脂肪抑制像显示破裂口63个,其中48个破裂口内侧缘呈斑点状或小点片略高信号区。24例PLL破裂MRI表现为PLL低信号线中断、缺损,21例破裂口处PLL呈结节状增粗,12例可见"双线征"。MRI增强扫描63个脱出髓核碎片均无强化,其边缘环以线条状强化,18个远距离游走的髓核碎片所经过的游走轨迹呈条带状强化。结论:腰椎间盘脱出髓核碎片游走方向与破裂口的位置有关,MRI增强扫描能显示髓核碎片的游走轨迹。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探索对腰5骶1椎间盘突出和突出并髓核迁移病例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新途径,拓宽适应证范围。方法自1995年8月至1998年12月底,通过对2具尸体,3条成年犬实验,以及影像学和相关解剖学资料的对照研究,自行设计了压腹定位器并改良现有后路椎间盘切吸仪器,采用消化道造影,下腹局部加压及空心针穿刺技术,以逐层套管方式建立手术通道,在透视和椎间盘 监控下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势大鼠股骨近段植入牛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rgeneic protein,BMP)后其骨生物力学强度及髓腔面积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6月龄wistar雌性大鼠22只,摘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同一只动物双侧肢体对照,试验侧股骨颈植入牛骨形成蛋白及纤维蛋白(FS)复合物,对照侧植入纤维蛋白,术后4周、8周处死取材,测量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强度及髓腔面积和截面面积。结果4周后,试验侧与对照侧股骨近端骨生物力学强度和髓腔面积无明显差异;8周后,试验侧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强度较对照侧增高;髓腔面积较对照侧有较明显的减小(P<0.05)。结论股骨近端局部植入BMP可提高去势大鼠股骨近端局部的生物力学强度和减小近端髓腔面积和截面积,其可能减少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置换后假体的松动,成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假体置换中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皮质旁骨肉瘤为特殊成骨肉瘤的一种,为骨表面骨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肿瘤晚期部分患者可累及髓腔。肿瘤累及髓腔的途径是通过侵犯弗克曼管,沿哈弗系统而进入髓腔的,属局部蔓延[1]。瘤骨向髓腔上下、中心扩大,同时将皮质骨逐渐由内向外代替,最后与皮质骨外侧面的瘤骨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进一步阐明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20例正常腰椎间盘髓核、45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的MMP-9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腰椎间盘组髓核内有一定量的MMP-9表达,退变腰椎间盘组髓核MMP-9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分别是正常组的1.86和1.65倍,存在差异(P〈0.05)。结论 MMP-9与腰椎间盘髓核退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自1934年Mixter和Barr用手术方法证实突出髓核组织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以来,突出髓核组织的局部激刺作用一直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的发病关键。近年来由于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也开始引起一些争议。现将这方面的情况概要地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较高,但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破入硬膜囊者临床少见,现总结1999—12—2008—03经手术证实的38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破入硬膜囊及蛛网膜下腔的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模型,并对椎间盘进行T2Mapping检测,为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MR)定量检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5只,在X线导引下采用穿刺髓核和穿刺软骨终板两种手术方式,分别在穿刺前、穿刺后30 min、4和8周进行常规T2WI、T2Mapping成像和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8周时对诸椎间盘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造模后30 min,各椎间盘MR信号未见明显异常;4周穿刺髓核组T2WI信号明显降低,高信号区范围缩小;T2Mapping显示高值范围明显缩小;8周髓核变化与4周类似,未见明确退变进展;正常对照组和穿刺软骨终板组的椎间盘信号和量值改变不明显。病理学检查发现穿刺髓核组的髓核组织发生非常明显的退变,而穿刺软骨终板组发生轻度退变。结论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椎间盘髓核的方式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此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并发症低、影响因素少等优势,并且证明了T2Mapping技术可用于兔椎间盘退变的检测,为深入研究MR定量技术对椎间盘退变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头孢唑啉对兔髓核组织渗透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头孢唑啉静脉注射后,血液与髓核组织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明确髓核内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注射头孢唑啉后每间隔1小时抽血,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5只新西兰大白兔静脉给药后,每隔30min处死1只,抽血并提取腰7/骶1间盘髓核组织测定药物浓度;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日上、下午分别注射1次头孢唑啉,3组各用药1、2、3天,于次日取血样及髓核标本测定药物浓度,此时距末次用药时间间隔至少为12-14h。结果:单次用药后5h内,血液药物浓度由198.53μg/mlgh下降至2.85μg/ml;用药后2.5h髓核内药物浓度由27.3μg/g下降至10.98μg/g,血液对髓核的渗透率为4.66%至17.29%。多次给药组,3组血液药物浓度均值分别为0.53μg/ml、0.56μg/ml、0.48μg/ml;髓核药物浓度均值分别为2.04μg/g、1.84μg/g、1.64μg/g,均高于引起腰椎间盘炎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3组血液浓度、髓核浓度之间经q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t检验在3组内血液与髓核浓度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髓核浓度均值高于血液浓度均值。结论:血液内的头孢唑啉对髓核组织有较强的渗透性,按每日2次药,即使用药后12-14h,髓核内药物浓度均值仍维持在有效抑菌浓度之上,表明该用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5):497-497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章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硬脊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隙阻滞技术;骶管阻滞技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腹腔丛、腹下丛和内脏神经阻滞技术;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技术;肋间神经阻滞和胸膜间阻滞技术;腹直肌阻滞和雷济厄斯腔阻滞技术;腹股沟区和会阴部神经阻滞技术;关节阻滞技术;静脉局部麻醉技术等。第三部分为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第30章至第39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间盘髓核切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对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髓核切吸溶解术,并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全部病例均取得明显疗效,痊愈88例,缓解22例,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无复发或加重.结论:采用经皮椎间盘髓核切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疗效显著.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经皮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原代白血病细胞IL-6R基因及IL-6R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取自29例白血病患者的原代白血病细胞和8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6R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表面的IL-6受体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均明显表达IL-6R mRNA;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为阳性,其余7例为阴性;8例正常人PBMC中6例阴性。2例有弱表达。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与RT-PCR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IL-6R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候选靶位点。  相似文献   

14.
术前综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资料 ,强烈提示骨嗜酸性肉芽肿。手术探查 局部骨皮质呈灰白色 ,不光滑 ,凹凸不平。做 0 .7cm× 3.5cm的骨槽 ,见骨髓腔内充满肉芽样组织 ,将其彻底刮除 ,生理盐水冲洗 ,见病灶周围髓腔骨壁境界清楚 ,部分凹凸不平。病理诊断 :骨嗜酸性肉芽肿。讨论 嗜酸性肉芽肿为起源于骨髓、进展较快的骨内破坏性病灶 ,发生于成年人且单发于股骨者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表现亦有特点 ,常发生于骨干部 ,自髓腔开始压迫、破坏骨皮质 ,使骨皮质变薄 ,内缘出现压迹 ,髓腔局部扩大 ,骨破坏区常呈卵圆形或双房状轮廓 ,其长轴多…  相似文献   

15.
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0,自引:6,他引:100  
目的 观察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用2只实验犬的腰4/5和腰5/6椎间盘,以21G Chiba针穿刺椎间盘中心部并向内注入3ml浓度为30μg/ml的臭氧一氧气混合气体,1周后重复1次。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2个月时处死动物获取髓核标本作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大体标本可见实验髓核体积明显变小,由正常透明胶洋样最终变成白色乳酪样,弹性差,易碎裂。电镜下实验髓核细胞计数稀少,可见较多坏死细胞的残迹。实验髓核的存活细胞突起消失或短小,且这些细胞内排列的胶原纤维亦变为致密排列。结论 臭氧能损害髓核内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功能,最终导致髓核内水份丧失,髓核体积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145例病人行腰椎间盘CT轴位扫描或螺旋薄层扫描后进行矢状位,冠状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L5、L5-S1两个节段,其主要CT征象:(1)突入椎管内的髓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2)硬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3)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湮没;(4)碎块形成,滑移;(5)许莫氏结节形成;(6)突出的髓核部分钙化;(7)螺旋CT三维重建(MPR)成像主要征象;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半圆形卵钉状或头状的软组织块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块影。结论:CT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其准确率在91%以上,且能清楚显示局部伴随征象,主张能CT明确诊断者可不必行脊髓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农秀芳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99-1500
目的:探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在C臂下采用经皮臭氧髓核消融术,从而消除椎间盘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结果:手术顺利,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并发症。结论:通过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臭氧髓核消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王存香  周艳  窦雪报 《西南军医》2010,12(5):995-995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近年来国际上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微创手术方法之一,是指在C臂机透视下用18G穿刺针穿刺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通过针腔导人纤细的激光导纤维,接通激光治疗机,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椎间盘汽化,达到减小椎间盘压力使髓核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髓腔超扩Ⅰ期植骨封闭治疗全骨干骨髓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全骨干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3例患者股骨(8例)或胫骨(5例)全骨干骨髓炎采用髓腔超扩Ⅰ期植骨封闭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2例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 髓腔超扩植骨封闭方法治疗全骨干骨髓炎是可行的,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氧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臂适时透视下,经皮穿刺向病变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的臭氧10~15ml,臭氧注射完后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3分钟左右。结果本组200例病员,78%的疗效好,14%的疗效良,6%的疗效可,2%的疗效差。结论臭氧髓核氧化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