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眶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眶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59例眶周骨折者进行分类并对它们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有无面部畸形、功能障碍.结果 55例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4例效果不理想,其中2例为术后远期复视恢复不全,2例术后感染,予以对症处理及取出固定夹板.结论 眶骨骨折治疗必须根据骨折类型、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脉冲染料激光对80年136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除黄斑区外)全视网膜光凝。结果 视网膜光凝术后新生血管消退,未再出现玻璃体出血者94眼,总有效率68.9%。其中视网膜新生血管占71.5%,视盘新生血管有效率为46.6%,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视网膜新生血管合并视盘新生血管有效率占50%,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3.
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Liu Y  Zhang JS  Ma YL  Hao CF  Xu F  Chen SJ  Li JH  Li M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33-536
目的 观察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 ,并对泪道不同阻塞部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 6 0 3例 (6 93只眼 )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 ,按泪道阻塞的部位分为泪小点阻塞 (2 3只眼 )、泪小 (总 )管阻塞 (192只眼 )、鼻泪管阻塞 (2 2 7只眼 )、慢性泪囊炎 (2 31只眼 )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 (2 0只眼 ) 5组 ,术后定期冲洗泪道 ,平均随访 1 5年 ,将各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泪小点阻塞、泪小 (总 )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86 9%和 95 7%、89 1%和 93 8%、93 0 %和96 0 %、78 4 %和 82 7%及 4 0 0 %和 6 5 0 %。经Ridit分析 ,各组 R±S R 分别为 0 92 1± 0 0 2 3、0 914±0 0 0 9、0 92 7± 0 0 0 7、0 85 6± 0 0 13及 0 74 9± 0 0 5 5。慢性泪囊炎组疗效低于鼻泪管和泪小 (总 )管阻塞组 (P <0 0 5 ) ;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疗效低于其他 4组 (P <0 0 5 )。结论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最好 ,其他依次为泪点、泪小 (总 )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早期喉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术前病理诊断和术后病理证实的13例早期声门癌(T1N0M0)及33例喉白斑,于全身麻醉下在显微支撑喉镜下行3种类型激光声带术治疗.结果经平均24个月随访,46例中除开展此术初期的2例喉白斑因阴性切缘不足,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5个月复发而重行激光术外,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及复发征象,发声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声带术是对早期喉恶性肿瘤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既能达到根治,又能保护发声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近年来研究表明,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可达到传统577 nm激光光凝的治疗作用且对视网膜组织损伤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敏感的靶细胞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 探讨和比较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577 nm激光光凝视网膜后成年中华黑兔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为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签法按照视网膜光凝条件不同将26只中华黑兔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577 nm激光组(6只)和阈下微脉冲激光组(18只),其中阈下微脉冲激光组按照激光工作负载率的不同亚分为9%、12%和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光凝后行彩色眼底照相及OCT检查,摘取兔眼球壁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兔脉络膜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彩色眼底照相和OCT显示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清晰.9%阈下微脉冲激光组OCT扫描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稍模糊;12%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光凝斑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轻度水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稍模糊;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可见光凝斑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水肿,RPE层局限性隆起;各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彩色眼底照相均未见光凝斑.577 nm激光组兔眼彩色眼底照相可见灰白色光凝斑,OCT扫描层面可见视网膜呈多灶性隆起,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模糊,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与正常对照组兔眼相比,9%和12%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兔眼脉络膜血管变形或出血,但视细胞形态结构、双极细胞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层未见明显改变;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视细胞扁平状膜盘肿胀,双极细胞层和RGC层未见明显改变;577 nm激光组兔眼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RGC层结构紊乱,RPE层变薄.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对脉络膜层和RPE层具有高度选择性,视网膜光凝后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损伤程度轻微,既可发挥治疗作用,又不损伤视网膜神经上皮;577 nm激光视网膜光凝可对视网膜全层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联合阈下值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曲安奈德球周注射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联合组,30只眼),另一组接受微脉冲激光治疗(对照组,30只眼),联合组微脉冲激光治疗结束后进行曲安奈德20 mg球周注射,以后每隔4周注射一次,共3次。两组患者在微脉冲激光治疗1周后接受全视网膜光凝。观察记录治疗前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光敏感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都显著降低(F=74.082,P<0.05),联合组降低更为明显(F=4.033,P<0.05)。两组治疗后黄斑区光敏感度和BCVA都显著提高(均P<0.05);与自身相比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时提高显著(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3、6个月时也分别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阈下值微脉冲激光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改善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提高视力,联合曲安奈德球周注射可以加快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联合对称弧形角膜切口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43例(57眼)白内障合并≥0.75 D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均行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同时采用对称弧形角膜切口矫正角膜散光。弧形切口设置在角膜直径中央8.0 mm处,深度为角膜厚度的85%,术中开口器分离弧形切口。术前及术后均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记录角膜散光。采用Alpins矢量法分析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并分析散光类型、年龄与散光矫正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术中及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穿透、上皮损伤、角膜上皮增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前患眼角膜散光为(1.23±0.31)D,术后3个月患眼角膜散光下降到(0.85±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5,P=0.000)。对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变化进行矢量分析,结果显示,目标诱导散光为0.80~2.10(1.23±0.31)D,手术诱导散光为0.00~1.80(0.68±0.45)D,差异向量为0.26~1.70(0.89±0.42)D,矫正指数为0.00~1.01(0.55±0.27),理想值为1,提示总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及TransPRK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患者对角膜像差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等效球镜度-1.00 ~ -6.75 D的近视患者73例131眼。方法 37例68眼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36例63眼行TransPRK手术。均使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消像差切削模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波前像差仪检查。主要指标 视力、残余屈光度、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结果 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75%,TransPRK组为47.62%(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分别为86.76%、91.18%,TransPRK组分别为79.37%、90.48% (P=0.26,0.89)。术后残余屈光度,在术后3个月TransPRK组(0.13±0.35 D)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02±0.41 D)略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均无显著差别。两组术后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提高(P<0.001)。术后1个月角膜彗差在TransPRK组为(0.25±0.10 μm),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30±0.17 μm)小(P=0.04);术后3、6个月角膜彗差在TransPRK组分别为(0.28±0.10 μm)、(0.30±0.12 μm),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0.31±0.16 μm)、(0.35±0.11 μm)相似(P=0.12,0.13)。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球差、总高阶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及TransPRK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像差均有所提高,术后1个月TransPRK角膜彗差较飞秒激光制瓣LASIK小,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像差的影响相似。(眼科,2015,24:225-22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计算机引导下飞秒激光(femtosecondlaser,FSL)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患者视力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FSL组(45例60眼)和传统组(43例60眼)。FSL组采用计算机引导下FSL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统计两组疗效、散光度、眼压,以及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1)、6个月(T2)、12个月(T3)和24个月(T4)的远视力、近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SL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0.00%,高于传统组76.67%(P<0.05)。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均为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T3、T4的远视力、近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均为P<0.05);与传统组比较,FSL组T1、T2、T3、T4的远视力、近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均为P<0.05)。FS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传统组的25.00%(P<0.05)。结论 计算机引导下FSL辅助手术治疗白内障疗效佳,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视力恢复好且并发症发生少,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