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30例ASAⅠ~Ⅱ级的先心病患儿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4~6mg/kg,硫酸阿托品0.01~0.02mg/kg,入室后丙泊芬1~2mg/(kg.h),盐酸氯胺酮1~1.5mg/kg,并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术后送入监护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93.53±22.15)min。30例先心病患儿分别是18例房间隔缺损和12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均获成功。术中氯胺酮总量为(2.63±0.52)mg/(kg.h),丙泊酚总量为(5.95±2.70)mg/(kg.h)。30例患儿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所有患儿均无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氯胺酮、丙泊酚联合用药非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是小儿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75例ASA Ⅰ~Ⅱ级的先心病患儿静注东莨菪碱0.004 mg/kg~0.008 mg/kg或硫酸阿托品0.01 mg/kg~0.02 mg/kg,丙泊酚1 mg/(kg·h)~2 mg/(kg·h),肌注咪唑安定0.1 mg/kg,盐酸氯胺酮1 mg/kg~1.5 mg/kg,并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术后入住麻醉苏醒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74.32±25.58)min.全部先心病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均获成功.术中氯胺酮总量为(2.81±0.93)mg/(kg·h),丙泊酚总量为(5.23±2.20)mg/(kg·h).74例患儿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占98.77%,所有患儿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麻醉处理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咪唑安定、氯胺酮、丙泊酚联合用药全凭静脉麻醉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气管内插管麻醉在必要时可提供更安全和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3.
房间隔缺损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以往多采用开胸手术治疗,随着1997年来Amplatzer封堵器的问世,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白2007年至今共对89例先心病患儿成功实施了封堵术,多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现将麻醉管理要点及方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吕淞  王涛 《海南医学》2013,24(1):100-101
目的介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导管室内的麻醉体会。方法 50例ASAⅠ~Ⅲ级的先心病患儿静注硫酸阿托品0.02mg/kg、盐酸氯胺酮2mg/kg做基础麻醉,入室后肌注盐酸氯胺酮6mg/kg,静脉追加咪达唑仑0.1mg/kg,盐酸氯胺酮1mg/kg,并予面罩吸氧。术后入住麻醉苏醒室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结果患儿血流动力学正常,能很好的耐受手术。诱导苏醒平顺,所有患儿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氯胺酮是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选择。麻醉处理关键在于熟悉病理生理,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头皮输液是最常用,最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如果穿刺失败了误入动脉,未及时按压或按压时间不足就会出现血肿,甚至扩散到面部。现将笔者遇到的1例病历观察三天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崔林  刘丹丹 《黑龙江医学》2011,35(5):325-327
目的 对比瑞芬太尼和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快通道麻醉的效果.方法 对年龄2~12岁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或室缺修补术患儿24例,根据阿片药物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R组(n=12)为瑞芬太尼麻醉,F组(n=12)为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分别记录两组入室(T0)、诱导(T1)、锯胸骨(T2)、缝合胸骨(T3)、手术结束...  相似文献   

7.
经过10多年的实践,我们对儿科14周岁以下患儿进行了近百人次的腰椎穿刺,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同时,对传统做法进行了两项改进,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确诊动脉导管未闭(343例)、房间隔缺损(428例)、室间隔缺损(229例)择期行介入封堵术10岁以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及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结果2组患儿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中不良反应、术中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顺利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结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麻醉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麻醉苏醒快,无明显临床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在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时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心脏直视手术CHD合并PH患者96例,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Ⅱ~Ⅲ级,良好的术前准备,加强抗感染及有效的降低肺动脉压力;加强呼吸循环管理,术中加强对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轻度过度通气,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结果本组无一例因麻醉导致死亡。结论良好的术前准备,加强呼吸循环管理,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轻度过度通气,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对于肺高压患者的麻醉均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正确的体位摆放提高深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讨论360例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的护理配合。结果:360例颈内静脉穿刺均获得成功。结论:正确的体位摆放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先心痛婴儿心内直视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先心病婴儿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循环管理、重要器官保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结果 本组患儿膜式氧合器的比例为67.5%,喉头水肿需再次插管11例(占6.875%),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麻醉前出现缺氧发作(1.875%)、占法乐四联症患儿的11.1%,术后早期死亡的9例患儿(5.625%,9/160)外,术后仅2例患儿出现RDS(1.25%,2/160)。结论 合理麻醉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选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的纠正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护理方法的总结.方法对9例先心病患儿进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结果经过充分的术前、术中、术后准备及护理,9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手术成功率100%.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和术后积极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以前我科血液病人全部采用骨穿针做传统的骨髓穿刺。1997年以后对穿刺方式进行改良:(1)用小儿头皮针进行胸骨骨髓穿刺。(2)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胸骨穿刺,基本代替传统的骨髓穿刺,无一例发生意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国际心血管外科的最高讲坛——美国胸外科协会年度大会上,第一次有了发自中国大陆小儿先心病领域的声音: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教授宣读的“双心室流出道重建策略与术式选择”大会报告,在国际同行中国获得高度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儿鼓膜穿刺抽液体会殷金秀(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南昌330006)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患儿及家长配合是小儿鼓膜穿刺抽液成功的关键。首先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等特点进行耐心的说服引导。如男患儿,强调其坚强勇敢一面,激发他们的自尊;对好...  相似文献   

16.
经全国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办的第二期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婴幼儿先心病麻醉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5-04-11-029)将于2006年5月在上海举行。学习班特邀美国小儿心脏麻醉专家及国内多名小儿麻醉专家授课,并将安排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婴幼儿先心病麻醉见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儿静脉穿刺术前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穿刺手术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儿随机分到三个组中,对对照组的患儿不进行任何术前麻醉处理,对氯胺酮组的患儿进行常规的注射氯胺酮麻醉处理,对七氟醚组的患儿则采用让患儿吸入七氟醚的方法来进行术前麻醉处理.并且在患儿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个阶段对患儿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每分钟呼吸次数进行统计.结果:七氟醚组患儿在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每分呼吸次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都要比其他两组的稳定.讨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静脉穿刺的术前处理,能够维持患儿的生理指标稳定,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麻醉前准备 1.消除患儿恐惧心情临床经验证实,强烈而持久的恐惧心情,会使交感一肾上腺系统功能耗竭,增加麻醉与手术危险性.患儿恐惧与焦虑不安主要来自环境的突然改变与医护人员施行的疼痛性操作.  相似文献   

19.
20.
小儿急腹症多为肠套叠、阑尾炎、肠梗阻、嵌顿疝及坏死性肠炎等.小儿可因病情轻重和发病时间长短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小儿机体对疾病和手术的应激反应和成人有相当大的差异,必须根据小儿的特点对输液、用药、手术前后处理及麻醉等做特殊的考虑.急诊麻醉死亡率是非急症的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