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梗死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各种证型腰疼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各种证型腰痛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统计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在中医症候评分上,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治疗各种证型腰痛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护理中应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行以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两组患者的肌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肌力均优于住院时,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护理中应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改善肢体运功功能,可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肌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刘华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91-2192
目的:研究分析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干预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间的脑梗塞患者76例,随机分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干预38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FAM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施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药透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脑病科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1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药透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FMA积分分别为(35.7±11.8)(39.6±10.6)分,MBI评分分别为(43.4±11.1)(48.1±12.6)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定向药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有良好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针刺及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均给予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及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指数(ISOA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ISOA指数和各时段(休息时、运动时、按压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定向透药联合针刺及运动疗法方案可以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与单用运动疗法相比,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中药足浴治疗项痹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项痹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的项痹症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中药足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项痹症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测定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失眠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中药足浴在项痹患者失眠中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30例按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入院后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按常规治疗及随意自我缎炼.两组在入院第1天及入院后第30天测定偏瘫肢体肌力和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天,康复组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中医辨证护理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中医辨证护理。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S-100β蛋白等指标,并做以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HP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S-100β蛋白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定向透药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康复疗效。方法将我院167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疗程14 d,治疗后比较2组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屈曲度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9%(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为(3.2±1.1)分,腰椎屈曲度值为(16.4±2.6),Barthel指数为(74.7±14.8),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LDH具有良好疗效,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可在LDH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肢体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不同康复训练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FMA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经肢体康复训练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后的FM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训练后恢复良好的有23例,恢复差有5例,恢复良好率为76.7%,而对照组训练后恢复良好的患者13例,恢复差的患者11例,恢复良好率为43.3%,试验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效果明显,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84例偏瘫早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常规早期康复训练,治疗30 d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治疗3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两组下肢栓塞情况、生活质量评分、肢体功能评分评定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肢体功能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下肢栓塞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探析护理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抑郁程度评分均得到显著性改善,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且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115例,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0.01相似文献   

15.
田海英 《当代医学》2022,28(2):53-56
目的 分析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温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接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温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活动度、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56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28例,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FMA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偏瘫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提升,并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疏筋解结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的腰椎管狭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观察组除采取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外,还进行了针刀疏筋解结疗法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1周及1月随访发现观察组的平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3、6月随访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疏筋解结疗法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及莲花火龙刮痧罐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疗效肯定,中医特色优势突出;配合针刀疏筋解结疗法改善LSS短期症状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法治疗,疗程10天,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治疗过程中辅以相关护理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康复训练治疗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9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3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36%)高于对照组(7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提高疗效,可在此类患者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给予脑卒中患者中医护理后对肢体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个组别,例数分别为41例、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后对每位患者进行Barthb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FMA(评估运动功能)评分,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Barthbel指数及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应用中医护理能明显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