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MRI与CT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病灶检出情况以评价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MRI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CT、MRI检查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92例患者影像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出血病灶、非出血病灶、脑皮层下病灶、脑深部病灶检查率。结果 MRI检查方法不同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建议采用MRI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CT与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与敏感度。结果 CT检查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CT检查时脑部深区域病灶的检出率明显比MRI检查低(P0.05),两组在出血病灶检出率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时检出率与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王小微 《当代医学》2021,27(36):143-1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结果.结果 MRI检查对于DAI患者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且MRI检查的出血病灶检出率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24 h,CT检查下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在MRI检查下可见胼胝体后部及侧脑室、双侧顶叶周围白质点片状等,存在明显多发散在轴索损伤.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病灶类型及准确位置,且与CT检查相比,更有利于检出微小病灶,为患者早期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 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 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记录患者CT的表现,观察病灶是否累及脑中线部位,并将其分为累及组和不累及组;记录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及GCS计分。结果 CT检查下显示9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其中42例患者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48例患者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与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组的临床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病灶累及脑中线组的患者;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与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的GCS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患者的GCS计分情况比病灶未累及脑中线组严重,计分更低。结论颅脑CT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重要方法,可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其次DAI的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其临床预后差并且GCS计分较低,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DAI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CT、MRI技术为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数目和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MRI组阳性检出率与CT组阳性检出率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数目检出率比较上,MRI组高于CT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技术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资料完整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5例,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CT及常规MRI检查均无特征性,本组25例CT共检出病灶37处,19例MRI共检出病灶97处,且DWI序列全部显示清楚。结论常规CT及MRI对DAI病灶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但DWI序列是评价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的MRI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并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对鉴定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0月阶段我所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案例1112例,其中934例为单纯性脑挫伤,178例被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由正高级影像学专家和正高级神经内科专家共同对1112例被鉴定者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进行的颅脑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重新的诊断分析,最后按照重新诊断的诊断结果对1112例患者实施分组,其中单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0例,为单纯DAI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脑挫伤患者138例,为DAI合并脑挫伤组;无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伤患者934例,为无DAI脑挫伤组。同时对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临床诊断结果与专家公议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单纯DAI组和DAI合并脑挫伤组鉴定者的伤残等级均显著高于无DAI脑挫伤组,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DAI组和DAI合并脑挫伤组鉴定者的伤残等级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脑功能损害,在对其进行鉴定的过程中,不可过度依赖颅脑CT和MRI影像学检查结果,避免由此造成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4排CT与1.5TMRI在临床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随机抽选8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其64排CT与1.5TMRI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CT在诊断脊椎损伤患者确诊为79例患者,确诊率为98.75%;1.5TMR诊断为78例患者,确诊率为9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CT与1.5TMRI作为脊柱骨折诊断的重要手段,有着各自特点,但1.5TMRI检查更全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凹和Mm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凹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M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FLAIR)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31例临床诊断和CT检查均考虑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进一步行MR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FLAIR),比较其检测病灶的能力。结果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FLAIR)显示病灶的能力优于MRIT2WI和螺旋CT。结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FLAIR)有助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磁共振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敏感地显示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出血性病灶和水肿性病灶,特别是对小出血灶和小水肿灶的检出能力较强,结合ADC图对细胞毒性脑水肿的诊断更加敏感.结论 对于外伤患者在平扫序列的基础上施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更多的显示病灶,更加敏感地发现脑内小病灶,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凝血酶原酶(FGL2)、对弥慢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进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96例本院接收的疑似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对研究对象进行MRI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MBP、 FGL2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评价MRI联合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96例研究对象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57例、非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39例,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灵敏度为80.95%(51/63),特异度为81.82%(27/33),准确度为81,25%(78/96),误诊率为18.18(6/33),漏诊率19.05%(12/63)。与非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比较,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血清MBP与FG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 BP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782~0.927),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3,94%,截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Pd对CT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疑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而CT表现为阴性患者的MR/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d内接受CT与MR检查。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MRI采用自旋回波T1 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CT仅见弥漫性脑肿胀,未见明确病灶;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脑干、胼胝体及脑白质小灶性损伤。58例患者中,MRI各序列共检出216个病灶。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为CT阴性的DAI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CT及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使用了CT及MRI技术进行诊断,探讨两种检查对病灶的敏感度差异。结果CT发现病灶数69个,MRI发现病灶数210个,MRI发现病灶数显著多于CT(P〈0.05);MRI检出脑内非出血病灶35个,显著高于cT检查的9个(P〈0.05);对脑深部区域的检查敏感度,MRI为18.1%(38/210),高于cT检查的8.7%(6/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脑皮层下区域的检查敏感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MRI检查敏感,尤其对脑内非出血病灶和深部病灶敏感度高,较CT检查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CT和MR检查的敏感性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颅脑损伤的CT、MRI表现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复合脑损伤154例(脑挫裂伤、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骨折、颅内积气等)。结论 MRI对非出血性病灶及白质挫裂伤较CT敏感,尤其对额叶直回、颞叶下极及后颅窝病灶的显示更清楚,显示数目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MRI检查可作为颅脑损伤的重要检查手段,与CT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80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患者全部实施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及颅脑CT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影像学检测情况及脑外伤病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使用SWI检查诊断准确率92.50%(74/80)与CT检查90.5%(60/8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检查时,其中部分患者具有弥漫性轴索损伤,以斑点低信号为主要表现,具有血肿时大多为低信号,水肿部位通常具有血肿周边,以高信号为表现。患者具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时,以铸型低信号、点状、线状信号为主要表现。结论在脑外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可获得显著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对临床患者病灶严重程度进行诊断,并且成像清晰,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6月因颅脑损伤疑诊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实施头颅CT、传统MR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在同一患者阳性发现率的分布差异。结果:初选拟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50例病人中,CT扫描显示弥漫性轴索损伤征象者35例(70%),无弥漫性轴索损伤征象者15例(30%);传统MRI扫描显示弥漫性轴索损伤征象者41例(82%),无弥漫性轴索损伤征象者9例(18%);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显示弥漫性轴索损伤征象者48例(96%),无弥漫性轴索损伤征象者2例(4%)。CT、传统MRI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探测弥漫性轴索损伤征象敏感性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分别为:1.81,1.99,2.20;Chi-Square统计量=19.538,P=0.000),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敏感性最高。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一种敏感性高、理想的影像学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程锋  侯卓 《河北医学》2012,18(8):1063-1065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8例,均在伤后10天内行16排CT及1.5TMR常规序列(T1WI T2WI FLAIR )及SWI序列扫描.结果:18例患者CT发现6个病灶;MR常规序列共发现149个病灶,其中T1WI发现26个,T2WI发现55个,FLAIR发现68个;SWI发现366个,DAI出血灶SWI上形态多样,SWI发现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I.结论:SWI对脑内微出血灶检出明显优于常规MRI及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MRI和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随机抽取双色球分组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MRI诊断、CT诊断,观察两组颅内损伤诊断情况、血肿厚度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颅内损伤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31%、69.23%,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脑干、小脑、轴索、枕叶、顶叶、额叶、颞叶检出情况比较,观察组的优势突出,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肿厚度小于1.5mm、1.5~5.0mm、5.0~8.0mm患者的检出率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血肿厚度8.0mm检出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MRI,检出率较高,值得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