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肺栓塞(APE)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9只,随机分为APE组(n=16)及对照组(n=13),通过自体血栓输入复制APE模型,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采用多导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监测右心室收缩压及舒张压(RVSP和RVDP)、颈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SBP和DBP),直至APE后8 h,于注血栓(水)前、后2、4、6及8 h抽血,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GDF-15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浓度,注水后及APE后2、4和8 h各处死3只动物行右心室心肌电镜检测。结果 APE后右心室心肌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破坏、肌纤维断裂;GDF-15的浓度于APE 6 h后高于APE前(P<0.05),GDF-15浓度与RVSP、SBP及NT-pro BNP浓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76(P<0.05)。结论 APE后GDF-15血清浓度明显升高,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GDF-15可能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且GDF-15的分泌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改善,帮助心力衰竭患者得到更好的诊治.该文通过阐述GDF-15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GDF-15在心力衰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员,具有调节血管重构及血管损伤修复等作用。GDF-15是一种应激反应性细胞因子,在多种病理应激状态下被诱导表达上调,与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其信号转导机制复杂,参与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机体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本文主要对GDF-15的结构特征、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200例心衰病人及50例正常人NT—pro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E/A和E/E’。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血浆NT—proBNP相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从右心衰组、左心衰组到全心衰血浆NT—proBNP相应升高,全心衰与左心衰、右心衰组比较P〈O.01(3)从舒张性心衰组、收缩性心衰组到混合性心衰组血浆NT—proBNP相应升高。混合性心衰与收缩性心衰组与舒张性心衰比较P〈O.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协助诊断心衰的一个可靠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外周血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含量变化及心肌组织GDF-15mRNA表达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制备心力衰竭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外周血中GDF-15及心肌组织GDF-15mRNA表达;彩色多普勒检测实验大鼠心功能。结果随着病程进展,HF大鼠外周血液GDF-15含量1452.03±76.88pg/ml高于正常大鼠外周血GDF-15含量26.53±34.06pg/ml,HF大鼠心肌组织GDF-15mRNA亦随之增高,而假手术组则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Left ventricμlar ejection frac-tion)EF值随着外周血及心肌组织中GDF-15表达水平增高而降低。结论外周血中GDF-15含量变化及心肌组织mRNA表达调控与HF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心力衰竭进展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测定血清GDF-15水平变化,并与30名健康对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胸比值和血清GDF-1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CHF患者血清GDF-15水平相应提高(P<0.05或0.01);血清GDF-15和LVEF呈负相关(γ=-0.658,P<0.01),和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呈正相关(γ=0.588,0.596,0.621,P<0.01)。结论血清GDF-15可反映心功能的状态,并对CHF的诊断和病情判定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CHF的新生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心衰的相关性.方法:以70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心衰组,以同期住院的单纯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患者31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入选患者血清GDF-15和脑钠肽(BNP)水平,心衰组患者出院前再次抽血复查;同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心衰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DF-1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衰患者治疗后血清GDF-1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心衰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BNP、NYHA分级、LAD、LVEDD呈正相关关系(r=0.300、0.305、0.246、0.321,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255,P<0.05).结论:GDF-15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相关,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心衰患者疗效和风险评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属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s,GDFs)家族,隶属于生长转化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194例,根据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I级-IV级4组,分别检测血浆NT-proBNP、cTnI及肾功能(肌酐),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F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功能II、III、IV级组血浆cTnI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逐渐增高。结论血浆NT-proBNP及cTnI水平均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两者均对CHF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黄晓莉  郝君锋 《海南医学》2020,31(10):1241-124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和肽素(copeptin)和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西安市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为心衰组,根据NYHA分级分为Ⅱ级(23例)、Ⅲ级(22例)、Ⅳ级(20例),选择同一时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的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的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以及血浆copeptin和NT-proBNP水平。结果心衰组患者的LVEF为(43.16±2.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72±3.46)%,LVDD、LVSD、EDV、ESV分别为(56.28±4.12) mm、(44.39±3.64) mm、(156.84±13.63) m L、(64.25±5.14) 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1±3.24) mm、(29.52±2.47) mm、(108.41±10.22) m L、(35.13±3.40) m L,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Gal-3、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和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患者的血清Gal-3、NT-pro-BNP水平及LVEF,分析CHF患者中血清Gal-3、NT-pro-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CHF患者血清Gal-3、NT-pro-BNP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发生者血清Gal-3、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者,LVEF明显低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CHF患者血清Gal-3与LVEF呈负相关(r=-0.653,P<0.05),血清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1,P<0.05)。结论:血清Gal-3、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可以反映CHF的严重程度,可将这两个指标应用于临床早期对CHF的诊断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酯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激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其治疗前与治疗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测定NT-proBNP、CR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对照组、干预组NYHAⅢ级、Ⅳ级与Ⅱ级的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Ⅱ、Ⅲ、Ⅳ级患者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Ⅳ级与Ⅱ、Ⅲ级患者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NT–proBNP、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酯可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NT-proBNP和炎性因子CRP的表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139例。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及NT-proBNP,根据肾脏病膳食改良预测方程计算患者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随访入选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eGFR和血清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检验用Log-rank法。  结果  随访期间有65例患者死亡,发生率为46.76%。eGFR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不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62~0.740),敏感度为57.70%,特异度为69.20%。血清NT-proBNP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38~0.803),敏感度为69.20%,特异度为67.30%。eGFR低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eGFR高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9.21,P = 0.002。NT-proBNP高水平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NT-proBNP低水平组,Log-rank的检验统计值为16.91,P < 0.001。  结论  eGFR和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研究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7例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功能情况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分级.采取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的含量.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结构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研究NT-ProBNP的变化与心功能(NYHA)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的数值之间呈负向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NT-ProBNP的含量升高,各组间比较有着显著差异(P<0.05),动态监测NT-ProBNP发现,治疗“有效”组心衰的患者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而治疗“死亡”组的心衰患者在治疗后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基线下降少,甚至升高.结论 NT-ProBNP能够反映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状态,对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治疗检测及临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梅光艳  李杰  李兴升 《医学综述》2011,17(23):3678-3679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心内科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BNP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Ⅰ、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水平依次递增,经过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后,各级心功能患者BNP、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用于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及其预后评估,且对舒张功能不全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对急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05/2019-08月期间作者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90天内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分为发生事件组(n=18)和未发生事件组(n=87).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GDF-15、sST2水平,分析NT-proBNP、GDF-15、sST2三者间相关性,GDF-15、sST2预测患者预后价值及对患者出院后90天内终点事件未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发生事件组血清NT-proBNP、GDF-15和sST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事件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sST2均与血清NT-pro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2,0.341,P<0.05),血清 GDF-15与血清 sST2无明显相关性(r=0.163,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与血清sST2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0和为0.857,二者对患者预后均有中等预测价值;根据GDF-15、sST2预测临界值分组,经Kaplan-Merier分析结果显示GDF-15>4.87 ng/ml 组9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 GDF-15≤4.87 ng/ml 组(log-rank x2=10.550,P<0.05),sST2>61.27 ng/ml 组9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 sST2≤61.27 ng/ml 组(log-rank x2=4.974,P<0.05).结论 GDF-15、sST2与急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密切相关,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5-19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GDF-15)的水平,探讨GDF-15 在COPD 严重程度分级和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4 年4 月~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99 例COPD 住院患者作为COPD 组,按严重程度分为中度组(n=35)、重度组(n=33)、极重度组(n=31),记录各组的基线资料,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对COPD 患者进行14 个月随访,记录COPD 不良事件。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研究COPD 中度、重度、极重度的GDF-15 和CRP 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GDF-15 和CRP 区分对照组和COPD 组的诊断效能,预测COPD 组不良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 组患者CRP、GDF-15 水平明显升高,CRP、GDF-15 随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均P<0.05),在中度组COPD 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52,P<0.001),在重度组COPD 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51,P<0.001),在极重度组COPD患者中,血浆中GDF-15 与CRP 浓度呈正相关(r=0.973,P<0.001)。ROC 曲线表明,血浆CRP、GDF-15 对COPD 诊断的AUC 分别为0.764、0.900,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0.45 mg/L、485.50 ng/mL。CRP、GDF-15 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091,血浆CRP、GDF-15 对COPD 不良事件预测的AUC 分别为0.855、0.859,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8.45 mg/L、720.95 ng/mL。CRP、GDF-15 二者联合诊断的AUC 为0.864。结论 GDF-15 和CRP 均有助于判断COPD 的严重程度,对预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