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Survivin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cd44v6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Surovivi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7.5%,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P〈0、01),Survivi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结论 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与CIM4v6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CD44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CD44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26/40),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4/20),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能够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LSAB)检测CD44s在78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NSCLC总阳性表达率为74.4%(58/78),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腺鳞癌的阳性率分别是63.2%(24/38)、88.9%(24/27)、83.3%(5/6)和71.4%(5/7),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高、中、低和未分化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8.4%(13/19)、75.8%(25/33)、76.2%(16/21)和80.0%(4/5),高分化组和未分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和无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48.1%(17/27)和88.2%(45/51),其中强阳性率分别是25.9%(7/27)和74.5%(38/51),不论是阳性率还是强阳性率,二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CD44s阳性表达率高、阳性强度强的病人转移率低,CD44s可作为区分NSCLC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潜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的表达及凋亡细胞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粘附因子CD44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取新鲜NSCLC标本28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4,同时测定凋亡细胞峰,并与癌旁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肿瘤组织和癌旁肺组织CD44的表达分别为:(57.30±3.74)%和(71.40±1.01)%。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凋亡细胞峰的测定,肿瘤组织为(14.46±2.18)%,癌旁肺组织为(0.75±0.10)%,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及正常肺组织CD44和凋亡细胞峰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分别为r=0.27,P<0.05和r=0.55,P<0.01)。结论CD44的表达和功能异常时,影响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不能进行正常的诱导凋亡作用,导致细胞过度增生、恶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CD44s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小森  张逊 《天津医药》2006,34(9):658-659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出现早,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晚期[1].肿瘤的转移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探讨CD44s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瘤(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CD44v6和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4v6、nm23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产(SP)法染色技术测定65例NSCLC组织标本的CD44v6、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D44v6和nm2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CD44v6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32例肺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值,观察二者数值变化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关系。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高(P〈0.05);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的升高大致与临床Ⅰ-Ⅳ期的升高呈正相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因素之间的瘤组织的MVD值与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CD34和VEGF常常为高表达,二者具有正相关性,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ax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和4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Bax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ax表达水平(63.8%)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22.5%)(P〈0.01);②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ax表达与患者P-TNM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Bax表达水平升高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肺腺癌36例,肺鳞癌39例)组织中TTF-1的表达进行检测,以其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分析TTF-1在肺腺癌与鳞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TF-1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0/36),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9%(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肺腺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阴性组为4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TF-1对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过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肺腺癌预后良好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为30.00%(12/40),癌旁肺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率为100.00%(40/40)。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χ2=37.48,P〈0.05),其中在中-高分化的癌中PTEN的阳性率为83.33%(15/18),在低分化癌中其阳性率为27.27%(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0);临床分期,I+II期PTEN的阳性率为70.83%(17/24),在III+IV期阳性率为31.25%(5/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的阳性率为80.00%(16/2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其阳性率为35.00%(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5,P=0.00)。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蛋白的不表达或表达下降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再生磷酸酶-3(PRL-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对照组和51例NSCLC患者PRL-3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RL-3在对照组、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0%和74.51%(P<0.05);PRL-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PRL-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PRL-3检测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浸润及转移程度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欧阳瑶  邓飞  李春鸣  刘华庆 《贵州医药》2002,26(12):1061-106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PDGF-A链和PDGF-B链在16例肺鳞癌及5例肺腺癌中的表达,并与其在肺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相比较。结果:PDGF-A链和PDGF-B链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炎症组织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少量表达;PDGF-A链和PDGF-B链在NSCLC组有明显过表达。结论:PDGF-A链和PDGF-B链的过表达与NSCLC有关,PDGF是一个细胞增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宋琦  陈芳  李萍  文国容 《贵州医药》2009,33(9):782-783
目的探讨CD44、CD24、MMP9在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中的表达,进一步揭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CD24、MMP9在ACC-M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阳性表达率为93%±3.03,CD24阳性表达率为27%±3.14,MMP9阳性表达率为89%±3.67。结论CD44、CD24和MMP9的表达与ACC-M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仲宁  郑世营  陈锁成 《江苏医药》2005,31(3):164-166
目的研究CD44v6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NP(去甲长春花碱、顺铂)和CAP(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统计分析72例接受NP或CAP方案联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其中NP方案42例,CAP方案30例。结果NP组42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45.24%,CAP组30例,有效11例,有效率为36.67%,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均可耐受。结论NP和CA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53、PCNA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于2008年6月~2010年7月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作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24例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P53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回顾性随访,观察其远期生存、复发转移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PCNA、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72.37%、8.33%和67.26%、4.9%,Ⅰ~Ⅱ期与Ⅲ期患者PCNA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CNA的表达与生存期有关,生存1年以下和3年的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20%(P<0.05),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60%,40%(P<0.05),从而提示P53和PCNA表达阳性率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预后差.PCNA阳性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阴性患者(P<0.05).结论 PCNA、P53高度表达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其异常表达和肺癌发病、进展与转移间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对肺癌恶性程度与预后准确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破壁灵芝孢子粉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情况。方法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TP方案化疗)29例,对照组(单独TP方案)29例,化疗前及第2、4周期化疗后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T细胞亚群指标,提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CD44v6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均在15%,经χ2检验,CD44v6在NSCLC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D44v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D44v6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CD44v6与原发灶大小无关,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NSCLC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CD44v6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与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蛋白在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MMP-9在有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的表达(P<0.05),且其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相关(P<0.05)。MMP-9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MP-9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转移有关,可成为评价NSCLC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肺瘤平Ⅱ号对肺癌患者血浆CD44v6及CD4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肺瘤平Ⅱ号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CD44 v6和CD49表达的影响,以及血浆CD44 v6和CD4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了肺瘤平Ⅱ号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并选择健康人组10人。对照组予化疗,3个周期为1疗程。试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肺瘤平Ⅱ号膏口服,每次20g,tid,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以流武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CD44 v6及CD49含量,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两治疗组各随机抽取10例,同健康人组进行对照。结果:试验组CD44 v6及CD49较治疗前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CD44 v6或CD49血浆含量较淋巴结阴性患者为高(P〈0.05)。临床检测结果与动物实验基本一致。结论:中药复方制剂肺瘤平Ⅱ号通过抑制肿瘤细胞CD44 v6和CD49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