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及T174M多态性关系。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将81例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型和非肝火亢盛型两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AGT基因M235T及T174M位点基因多态性,并与34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1),肝火亢盛型其M235T突变频率明显增加,T/T纯合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174M多态性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2名正常人群AGT M235T基因突变频度。结果 在AGT M235T基因型突变方面,中医证型肝火亢盛型与阴阳两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型纯合子出现频率较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与AGT M235T基因变异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肝火亢盛型具有内在的分子生物学背景。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704C和C521T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48例,给予替米沙坦治疗8周,在观察疗效的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患者AGT基因T704C和C521T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前后BMI、心率、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n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5)。药物治疗后AGT基因T704C和C521T位点每一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2个SNPs位点间治疗前后SBP、DBP及降压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GT基因T704C和C521T多态性不能预测替米沙坦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aension,EH)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多基因遗传疾病。作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的关键基因之一,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lreceptor,ATl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ATlR基因与EH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有助于EH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该文就ATl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力图进一步揭示高血压病各证型的本质及演变规律,也将筛选出能反映临床疗效的客观、敏感指标。方法以泸州地区14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为对象进行病例一对照相关研究。结果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M235T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2χ=34.087,P=0.000<0.05):高血压组TT型,MT型和MM型分别为57.1%,38.5%,4.4%,对照组分别为22.5%,42.5%,35.0%;高血压组M等位基因频率为23.6%,对照组为56.3%;T等位基因频率为76.4%,对照组为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1.157,P=0.000<0.05)。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M235T正常对照组除与肝火亢盛证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它证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无明显差异(2χ=1.979,P=0.372>0.05)。阴虚阳亢证与阴阳两虚证之间基因型无明显差异(2χ=2.110,P=0.348>0.05),其余各证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易感基因型;中医实证和虚证之间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呈民族聚集趋势,其形成和发展遗传因素的影响占30-50%。本文从促进血管收缩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值的相关基因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核心启动子(AGCEl)G-6A变异、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明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338-340
目的:探讨双丹滴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入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属瘀血阻络证患者20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双丹滴丸20粒,tid;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每次10 mg,gd,5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与安全性指标检测,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AngⅡ水平.结果:两组24 h血压均值、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血压波动性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双丹滴丸具有较良好的平稳降压作用,其作用强度与依那普利相当,双丹滴丸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的作用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遗传背景对心房颤动(AF)和高血压并AF不同证候的影响。方法房颤组121例、对照组100例;高血压并AF共68例,其中高血压实证51例(肝火亢盛证17例、痰湿壅盛证34例),高血压虚证17例(阴虚阳亢证11例、阴阳两虚证6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AT1R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对房颤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房颤组AC+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分别为0.017、0.013),与AA型相比,AC型+CC型者发生AF的风险率为3.657(95%CI为1.181~11.322),基因型、收缩压参与增加总体AF发生的概率(P分别为0.019、0.002),以AA型为参照,AC型+CC型发生AF的OR为4.132(95%CI为1.263~13.513)。高血压并AF患者实证组与虚证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AT1R基因1166位点C等位基因者有增加发生AF风险的倾向,但高血压并AF病程发展中的不同中医证候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性别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多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高血压病患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多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98例健康对照者的AT1R基因1166位点、ACE基因I/D以及AGT基因M235T基因型,比较不同性别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男性高血压组AT1R基因、AC/CC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1166C和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GT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较其对照组为高(P〈0.05),余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差异。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多个基因位点变异与男性高血压病发病有关,只有较少基因位点多态性参与女性发病。 相似文献
11.
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B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30例患者为研究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入组的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ACE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以了解ACE基因插入型(ID型)、缺失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ID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占比分别为36.67%、6.67%、56.66%,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3.30%和46.70%,对照组ID型、D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占比分别为53.33%、16.67%、30.00%,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3.33%和56.67%,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和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ACE基因多态性中,Ⅱ型基因分布升高和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降低可能与结肠癌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及血管紧张素Ⅱ(AgⅡ)的相关关系。方法检测CHD心血瘀阻证组、CHD非心血瘀阻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和健康人对照组ACE基因型(DD、ID、II和等位基因(D、I)及AgⅡ活性。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4组中ACE基因DD型的AgⅡ活性比ACE基因Ⅱ型显著增高(P<0.05或P<0.01);CHD心血瘀阻证组ACE基因DD型亦较ID基因型患者的AgⅡ活性显著增高(均P<0.01)。两个心血瘀阻证组3个基因型的AgⅡ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增高可能与CHD心血瘀阻证有一定内在联系,可能与D等位基因导致AgⅡ异常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EH(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相互累加的结果.EH的候选基因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键基因之一.近年来国内ACE基因I/D多态性成为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焦点.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中国 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其高患病率、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原发性高血压是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心血管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国内大量临床工作者致力于高血压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ACE易感基因多态性通过不同的途径和环节升高血压.现将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分型与ACE(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是内科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11.88%,在其发病机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拮抗剂为目前极其重要的一类治疗药物。在中医的临床工作中中药治疗虽然仍以辨证施治为主,单味中药、专方或成药等方法在临床上也较常用。了解中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对我们在处方时的应用搭配,灵活加减,提高疗效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的还不太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肾素、血管紧张素有影响的单味中药或其… 相似文献
18.
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1R)基因多态性与肾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分为糠尿病肾病(DN)组和非DN组,进一步分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及非肾虚证,用PCR-RFLP方法检测AGT1R基因型。结果:2组肾阳虚、肾阴虚型AGT1R-A1166C的AC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肾虚型,非DN组非肾虚型AC型占3.4%,而DN组肾阳虚型为8.4%、肾阴虚型为10.8%(均P<0.05);非DN组非肾虚型C等位基因占1.7%,而DN组肾阳虚型为4.2%、肾阴虚型为5.4%(均P<0.05);但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1166-C多态与肾虚型DN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AGT1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可能是DN患者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EH伴LVH患者、EH不伴LVH患者及对照者各60例,检测BNP、NO及AngⅡ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EH伴LVH组NO水平低于EH不伴LVH组、正常对照组,EH不伴LVH组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NP、AngⅡ、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水平的变化与之相反(P〈0.05);血压与BNP、AngⅡ、LVM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LVM与BNP、AngⅡ呈正相关,LVM、BNP、AngⅡ与NO呈负相关(P〈0.05)。结论 BNP、NO、AngⅡ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从ACE基因选取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4343、rs4293和rs4267385,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的方法,检测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分型,对比各组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频率。结果ACE基因多态性位点rs4293、rs4267385的基因型相似,而ACE基因多态性位点rs434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患病风险分析显示,ACE基因SNP位点rs4343基因型的G等位基因携带者(GG+AG)患早发CHD的风险是非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3.6倍(95%CI:1.224-1 0.585,P=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TC、TG等风险因素之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3.994,95%CI:1.230-12.974,P=0.021)。结论 ACE基因位点rs4343(G2350A)多态性可能是早发CH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可能不是早发CHD血瘀证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