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1102-1106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IM的85例患儿,回顾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医证候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儿童IM发病特点,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IM患儿中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以学龄前为主,发病节气以霜降、寒露、处暑最多见。(2)临床表现方面: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占94.1%(80/85)、98.8%(84/85)和100.0%(85/85),且大多数IM患儿伴有鼻塞表现,但皮疹少发;其中脾肿大及皮疹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以热毒壅滞证最常见,占69.4%(59/85),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热毒炽盛证、热邪犯肺证和正虚邪恋证,分别为17.6%(15/85)、10.6%(9/85)和2.4%(2/85)。(4)有近半数的IM患儿合并有肝功能异常,在常见的危险因素中,发病年龄及节气与IM合并肝功能异常关系较密切(P0.05或P0.01),即患儿的年龄越大[OR=2.839,95%CI(1.406,5.731)]、发病节气越往后[OR=1.118,95%CI(1.003,1.247)],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越大。【结论】IM患儿的中医证型主要为热毒壅滞证;发病年龄及节气是IM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向元 《西部医学》2013,25(5):737-73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60例IM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患儿中,男85例,女75例,中位年龄7岁。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肝脾肿大、鼻塞、眼睑浮肿也是重要体征。常见的并发症有肝损害、心肌受损、肺炎、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IM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存在差异,应予以重视,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夏欢  洪云  赵庆珠  范维丽 《西部医学》2024,36(6):885-888+894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EB病毒(EBV)或(和)巨细胞病毒(CMV)后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109例IM患儿资料,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EBV感染组(38例)、CMV感染组(25例)、混合感染组(46例)。分析不同感染组IM患儿的一般特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计收集109例IM患儿,男61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27〖DK〗∶1,平均年龄为(4.66±2.68)岁,2~6岁儿童发病较多,约占73.4%。IM患儿一年四季均有患病,其中冬春季患病人数相对较多,占总人数的58.7%。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发热(86.2%)、淋巴结肿大(78.0%)、咽峡炎(75.2%)、肝脏肿大(48.6%)、咳嗽(47.7%)最常见。其中CMV感染组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混合感染组WBC计数、LY%、AL%异常率高于其他两组,LDH、ALT、AST结果异常的发生率在混合感染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IM儿童CMV和EBV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更像EBV感染,而实验室检查结果则比单一感染EBV、CMV更为严重,需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32-533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性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80例EB病毒感染性IM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M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外,还有肝肿大、脾肿大、皮疹、黄疸、关节炎、结膜炎等。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达73.75%。IM并发症以肝功能损伤为主;血液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各年龄段间的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及肝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M临床表现多样,发病高峰年龄在学龄前,并发症以肝功能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5.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延玲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87-88,104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72例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9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69.4%;2临床症状多样化,无特异性,除富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3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论对淋巴结、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不同年龄期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IM的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年龄段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各年龄段患儿发热、咽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皮疹、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眼睑浮肿比例分别为100.0%、22.2%、50.0%、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6,P<0.05)。各年龄段外周血白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实验室确诊IM依据的抗体谱1有58例(74.4%),且各年龄段血清抗EBV抗体谱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不同年龄期IM主要临床特征有少许差别,多数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咽扁桃体炎,需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尤其血清EBV-D...  相似文献   

7.
<正> 我科对1990年以来490例小儿扁桃体挤切术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400例患儿年龄在4—12岁之间,男性220例,女性180例。其中4~6岁245例,7—9岁170例,10—12岁85例。扁桃体Ⅲ度肿大195例,Ⅱ度140例,Ⅰ度65例。上述患儿或扁桃腺过度肥大,或扁桃腺反复发炎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11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114例患儿中男66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1.375∶ 1;年龄≤3岁39例、3~6岁60例、>6岁15例;季节分布为春季34例、夏季27例、秋季36例、冬季17例;症状表现为发热107例、咽峡炎10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3例、肝脏肿大41例、脾脏肿大65例、眼睑浮肿56例、皮疹23例;实验室检查特点: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居多;淋巴细胞比例在50%~70%居多;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为68.42%;肝功能损害59例;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全血EB病毒核酸(EBV-DNA)检测阳性率为92.86%。   结论  儿童IM多发于男性且以3~6岁常见,春秋季节发病率高,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衣壳抗原IgM抗体检测联合全血EBV-DNA检测可提高检测阳性率,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2例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79.1%;临床症状多样化,无特异性,除富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结论:(1)对淋巴结、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2)肝功能受累及血液系统改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85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咽峡炎、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结论 I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方面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研究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146例中,仅9例未发热,发热最高体温40.7℃,平均热峰(39.03±0.75)℃,持续发热4d以上者120例(82.19%),平均发热时间(6.59±3.72)d;淋巴结肿大129例(88.4%);肝脏增大67例(45.9%);咽峡炎79例(54.1%);皮疹46例(31.5%);眼睑水肿37例(25.3%);其中皮疹、肝脏增大、咽峡炎和眼睑水肿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较高的有9项:心电图、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球蛋白;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球蛋白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多变复杂的特点,误诊率高,充分认识IM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可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75-78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帮助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院的11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本组患儿中1~8岁患病最多,共95例(80.5%);除1例疑似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综合征病例,其余大多预后良好。临床症状以三联征包括发热(98.3%)、咽峡炎(78.0%)、颈淋巴结肿大(72.9%)最常见,肝脏肿大者占55.9%,脾脏肿大占48.3%,皮疹占36.4%,打鼾和眼睑浮肿占52.5%。实验室检查:112例白细胞(WBC)计数10×10~9/L(94.9%),淋巴细胞比例35%的患者有108例(91.5%),50%的有86例(72.9%),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占70.3%,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占58.5%,EB病毒(EBV)的IgM抗体(EBV-CA-IgM)阳性率66.1%。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造成多系统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可结合实验检验结果对IM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44例住院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采用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治疗IM的疗效。结果:44例患儿痊愈5例(11.4%),好转39例(88.6%),总有效率为100%。退热时间平均为(3.5±2.1)d。结论:采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IM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4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一般见于1~4岁婴幼儿,占总病例的70.6%;34例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中有26例发病前有感染因素;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急性起病并且皮肤损害严重,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凶险,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所有患儿在治疗7~20 d之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前诱因多为感染,与患儿的免疫力有关。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早期、足量、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95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195例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了解患儿的临床特征,同时对患儿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所有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195例患儿中,有101例患儿为轻度贫血(51.79%),75例患儿为中度贫血(38.46%),19例患儿为重度贫血(9.74%);临床表现主要为体质瘦弱、唇白面黄、活动力较低,且易出现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导致患儿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育儿教育情况、辅食添加情况及生活环境等。结论:造成儿童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应积极给予儿童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的急性增生性传染性疾病,症状体征变化多端,缺少特异性,临床极易漏诊和误治。为了加深对本病临床特征的认识,现将我院2007年7月~2011年3月诊治的29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7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IM患儿29例,均符合IM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常见传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除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其主要特征,嗜异凝集试验反应及EB—DNA阳性对本病的诊断有价值[1]。现将我院1997~2001年明确诊断IM的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9例,年龄1.6~12岁,其中<4岁5例,~7岁6例,~12岁9例。1.2 IM的诊断标准[2] ①发热;②扁桃体炎;③淋巴结肿大(主要为后颈部);④肝功能异常;⑤血液学的特异所见,即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50%,异型淋巴细胞≥10%,异种血球凝集试验阳性(Paul-Bunnell反应在112倍以上或Monspot试验阳性);⑥可有肝脾肿大、皮疹、血沉增快、EBV—VC抗体(胞浆抗体)>1:160,凡具备以上5项者,IM诊断成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30例儿童I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 <3岁 8例 ,3~ 6岁 15例 ,>6岁 7例 ;且 30例均有淋巴结肿大 ,2 6例有发热、咽峡炎 ,2 7例肝脾肿大 ,皮疹 4例 ,眼睑浮肿 7例 ,肾功能改变 3例 ,心肌损害 5例。结论 儿童IM好发于学龄前期 ,并发多系统损害是其主要特点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 ,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比较常见 ;心肌损害也不少见 ,且病情较重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最常见,鼻塞,眼睑浮肿也是重要体征。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及EBV-IgM抗体检测可帮助确诊。结论:应重视IM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提高确诊率。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细菌感染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诊治的68例细菌感染性荨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儿均全身发生风团,且瘙痒明显,其中伴有发热45例,咽喉充血47例,扁桃体肿大4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6例,腹痛呕吐等22例;血常规检查普遍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经抗过敏、抗感染药物治疗及对症辅助治疗,7d后临床治愈率达94.12%,14d后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期间有2例复发.结论儿童细菌感染性荨麻疹往往发病急,临床多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同时辅以对症治疗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治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