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探讨年龄、绝经年限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2009~2011年间收治的69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患者阴道出血原因以良性病变为主,共43例,占62.3%,恶性病变导致的出血26例,占37.7%.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恶性病变的发生与年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限越长者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恶性病变的发生与绝经年限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应明确诊断,正确判断良恶性肿瘤,同时定期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体检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年龄、绝经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25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引起出血156例,占69.33%,功能性病变引起出血48例,占21.33%,恶性肿瘤引起出血21例,占9.33%。结论:生殖器良性病变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年限的增加,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应及早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探讨年龄、绝经年限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2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阴道出血原因以良性病变为主,共16例,占66.7%,恶性病变导致的出血8例,占33.3%。通过分析由于绝经期患者阴道出血的情况,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要进行正确的断定,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应得到患者的重视,必须要早知道,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与出血年龄、绝经年限及出血距初诊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非器质性疾病78例,占42.39%,良性疾病64例,占34.78%,恶性肿瘤42例,占22.82%。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P均<0.01)。恶性肿瘤出血者绝经年限明显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P<0.01)。出血距初次就诊时间也以恶性肿瘤明显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非器质性疾病,其次为良性疾病。恶性肿瘤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及绝经年限均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年龄及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 11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疾病占 5 0 0 % ,功能性病变占 2 6 8% ,恶性肿瘤占2 3 2 %。恶性肿瘤发病率 :小于等于 6 0岁者占 15 8% ,大于 6 0岁者占 38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绝经年限小于 10a者占 13 6 % ,大于等于 10a者占 37%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主要是良性疾病和功能性病变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对3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理分析,讨论了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病理学检查的意义。其中良性病变者224例,占74.67%,恶性病变者76例,占25.33%。并对绝经年限、发病年龄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进行此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华  陈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14-1015
目的 分析引起中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方法 对 2 4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 4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良性病变 193例 ,占 77.82 % ;非器质性病变3 4例 ,占 13 .71% ;恶性肿瘤 2 1例 ,占 8.47%。恶性病变的比率随年龄的增加、绝经年限的延长逐渐上升 (P <0 .0 1)。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 ,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越长 ,子宫内膜越厚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B超结合宫腔镜检及诊断性刮宫有助于绝经后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症,常视为癌症的征兆,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绝经后阴道出血恶性病变的发生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就越高。因此,探讨阴道出血原因、开展妇科病普查使人们对恶性肿瘤警惕性提高,对疾病得到及时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B超、分段诊刮及病理学检查,对136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36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病人中非器质病变20例,占14.7%;良性病变108例,占79.4%;恶性病变8例,占5.9%。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为良性病变,阴道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阴道出血184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探讨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与出血年龄、绝经年限及出血距初诊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非器质性疾病78例,占42.39%,良性疾病64例,占34.78%,恶性肿瘤42例,占22.82%。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起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P均〈0.01)。恶性肿瘤出血者绝经年限明显长于盘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P〈0.01)。出血距初次就诊时间也以恶性肿瘤明显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非器质性疾病,其次为良性疾病。恶性肿瘤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及绝经年限均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  相似文献   

10.
黄丽兰 《右江医学》1999,27(6):347-348
为探讨围绝经或子宫异常出血的特点,回顾性分析423例40~60岁之间的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和绝经后出血的临床与病理,并通过常规妇检,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分段诊刮。结果功能性出血占52.25%,良性病变占40.90%,恶性病变占6.86%,绝经后出血的癌症发生率为2097%。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年限的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未绝经者月经异常发生的内膜癌,临床上极易误诊和漏诊。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器质性病变在此期的发生率较高,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时正确地治疗。  相似文献   

11.
唐坚  夏建国  魏仁华  叶童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7-18,21
目的 探讨腮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恶性病变30例CT表现.结果 30例病灶,22例良性病灶,8例恶性肿瘤病灶;其中右侧病变13例,左侧病变17例;腮腺浅叶病变19例,深叶病变6例,浅深叶交界病变5例;4例良性病变边缘不清,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边缘清楚,术前误诊...  相似文献   

12.
何雪莲  王晓银  庄琳 《医学综述》2014,(15):2837-2838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绝经年龄、术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老年妇科肿瘤发生率与绝经年限(χ2=33.15,P<0.01)、绝经年龄相关(χ2=12.25,P<0.01),无痛性阴道出血和腹部包块是老年妇科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占60.3%;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结论绝经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绝经后阴道出血、腹部肿块是妇科恶性肿瘤出现最早的的危险信号。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积极处理术前合并症,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均能顺利完成预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1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08-109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的病因、病理类型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分别是炎症(包括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息肉)(24.26%)、功能性子宫内膜(67.46%)、恶性肿瘤(7.1%)。从病理类型分析:功能性子宫内膜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者最多,绝经10年以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升高(8/30)26.67%。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病因复杂,要重视临床症状及初步检查,明确病因。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越大,绝经年限愈长,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14.
黄汉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7-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损伤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4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2.81:1,21~40岁为发生的高峰年龄段,占71.0%。骨折以5、8、9月份多发。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5.7%。颌面部骨折类型以下颌骨骨折发生率最高,占43.2%。伴有神经损伤者219例,其中以眶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高,占47.94%。合并损伤以四肢损伤最为多见,占合并损伤患者的37.86%,颅脑损伤居第2位,占26.70%。另有颌面部外伤伴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颌面骨折治疗以坚固内固定为主要方式,占83.60%。结论颌面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坚固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127例,均行TVS、超声及官腔镜检查。观察不同因素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60岁组恶性病变率高达23.0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限≥5年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率显著高于其他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癌组的平均宫腔深度与其他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不同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显著高于其他良性病变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绝经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出血持续时间越长及官腔越深。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6.
贺晓薇  肖曼  范射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0-10,12
目的比较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连续收治的84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腹部B超组和阴道B超组,给予阴道B超、腹部B超检查,对比分析最后诊断结果。结果阴道B超确诊符合率为40例,占95.2%;腹部B超组确诊符合率为35例,占83.3%。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较腹部B超组而言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比腹部B超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原因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不同年龄、出血量、出血方式、绝经时间及B超下子宫内膜厚度等患者中恶性病变的发生率。结果非恶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患者的出血量及出血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绝经时间及B超下子宫内膜厚度的恶性病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非恶性病变占多数,年龄〉55岁、绝经时间〉5年、B超下子宫内膜厚度〉4mm是绝经后阴道出血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蒋丹  庄琳 《医学综述》2013,19(1):178-179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PMB)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治的228例PM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228例PMB的原因中,良性病变占第1位,共208例(91.2%),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仅20例(8.77%);在良性病变中,生殖器炎症是主要原因130例(62.5%),其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25例(11.0%),子宫内膜增生22例(9.6%),子宫肌瘤14例(6.1%),卵巢囊肿9例(3.9%),节育环出血8例(3.5%)。结论引起PMB的主要原因是良性病变中的炎症,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首次出血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首次出血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其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 2010年1月62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癌和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鳞癌355例,平均年龄50.5岁;腺癌270例,平均年龄49.5岁.比较宫颈鳞癌和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及患者年龄、肥胖、月经情况、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宫旁浸润、子宫内膜受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卵巢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625例患者中22例(3.5%)有卵巢转移,宫颈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 17/270,6.3%)显著高于宫颈鳞癌(5/355,1.4%,P< 0.01).41~50岁、绝经前、Ⅱb、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腺癌患者卵巢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宫颈鳞癌.宫颈低分化腺癌卵巢转移率高于宫颈低分化鳞癌(P<0.05).子宫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与宫颈鳞癌及腺癌卵巢转移均相关,而宫旁浸润与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相关.临床分期Ⅱb期是宫颈鳞癌卵巢转移的独立显著变量,肿瘤超过4cm是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独立显著变量.[结论]宫颈腺癌卵巢转移发生率高于宫颈鳞癌,宫颈鳞癌卵巢转移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宫颈腺癌卵巢转移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