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至今我科行全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的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41例,根据采取术式不同随机分为单操作孔组(25例)和三孔法组(16例)。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等指标。结果 单操作孔胸腔镜组较三孔法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等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可获得与三孔法相同的疗效,可以替代常规三孔法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切除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6例接受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其中自发性气胸5例、右胸膜多发肿物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4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在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3 cm的切口作为操作孔。结果 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肺大疱切除及胸膜摩擦固定术,其中有1例同期行两侧肺手术;右胸膜多发肿物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取胸膜结节行病理检查后,做胸膜固定术。手术时间45~160 min,平均65 min;出血10~60 mL,平均30 mL;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能够完成肺大疱切除手术、胸膜固定术以及胸腔肿物活检手术,且与常规三孔电视胸腔镜技术的治疗效果相同,但对胸腔前外侧的部位操作相对艰难,需要把带长电刀头的电刀弯曲到合适的程度进行操作以及适时地互换操作孔与观察孔。  相似文献   

3.
电视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优点。方法对3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膜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3个月,无胸腔积液复发。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对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膜固定术有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电视胸腔镜行胸膜固定术胸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结果33例患者行胸膜固定术,三个月内手术侧胸腔均无胸腔积液产生,有效率100%.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早期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联合博来霉素胸腔内灌注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20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例经胸腔镜手术联合博来霉素胸腔内灌注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术后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达9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手术联合博来霉素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微创、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胸腔镜胸膜活检、固定术在综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资料自2005年8月~2010年12月,共有53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入组,依据入院先后次序单盲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对照组,对2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膜活检、固定术,2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粘连剂等方法诊治,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胸腔镜组确诊率96.2%,胸液控制有效率为92.3%,完全缓解率为88.5%。对照组确诊率为62.9%,有效率59.3%,完全缓解率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中,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在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郭艺贞 《微创医学》2014,(6):802-80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胸腔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66例胸腔疾病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探查及切除的术前、手术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手术对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的要求。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配合,6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应熟悉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腔手术的全过程,正确摆放体位,掌握胸腔镜各手术器械的应用,较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与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2年1月,笔者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与治疗胸部疾病34例,包括气胸、肺大疱、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硬化性血管瘤、纵隔神经鞘瘤、胸腺瘤、胸腔积液胸膜活检、心包积液心包开窗、胸外伤血胸及膈肌破裂等。结果:手术时间为15~11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45ml,无术中输血;中转开胸手术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d;与传统VATS相当。患者术后背部疼痛与感觉异常显著减少;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相关损伤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诊治胸部疾病方面的效果与传统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相同,且创伤更小,切口美观,手术安全,术后疼痛及感觉异常轻,可以作为适合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手术,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在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 cm的切口为操作孔.结果 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肺大疱胸腔外缝扎及胸膜摩擦固定术,手术时间45~60 min,出血量10~60 mL,平均30 mL;术后3~5 d全部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至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是一种简单、微创、经济的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诊治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诊治的41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探查胸腔,胸膜多处活检,术中冰冻,恶性胸腔积液电凝灼烧肿物、以砂纸擦拭胸膜、顺铂100mg胸腔内灌注并以滑石粉喷洒行胸膜内固定。结果 41例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恶性胸腔积液35例,胸膜结核4例,慢性炎症2例。胸膜内固定36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2例,手术时间(45±15)min,术中出血(75±25)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7±2)d,术后住院时间(10±3)d,全组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腔积液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诊断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胸膜固定术通过清除胸腔积液和粘连、然后喷洒滑石粉的方法。术前无病理诊断者通过胸腔镜同时获取活体组织。结果:术后平均胸腔引流量745nl,平均带管4.3d。经胸膜固定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胸膜固定术有效率为100%。1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无手术死亡。恶性胸腔积液者的1a生存率为41.3%。结论: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是一种微创、有效、实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相对延长寿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SP-VATS)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均为恶性病变,其中男56例,女40例,肿瘤位于右肺上叶2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6例,左肺上叶24例,左肺下叶28例,均行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96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手术者,2例因胸腔黏连较重,增加副操作孔一个,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80~19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60~300 m L,平均100 m L;住院时间3~14 d,平均6.5 d;术中清扫淋巴结11~32枚,平均17枚。术后持续漏气(大于1周)2例,胸腔积液5例。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可作为手术切除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胸腔镜手术(VATS)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系统回顾1993年1月—2001年12月,对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VATS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情况。结果:48例患者获明确病理诊断。治疗性胸膜固定术及心包开窗术后,4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例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复发。1例患者术中死亡。结论:VATS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孔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开封市中心医院诊治的青年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共44例,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单孔组)与三孔胸腔镜手术组(三孔组),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时间、术后胸腔总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满意度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单孔组与三孔组相比,术后胸腔积液总引流量少,术后切口满意度高,术后疼痛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与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对16例胸腔积液病人行胸膜结节活检切除及胸膜滑石粉固定术。结果 16例病人无手术死亡,术中均病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术后未出现患侧胸腔积液。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40例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早期取得病理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新乡市中心医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采用日本OlympusLTF240型电子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40例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术后行胸片了解置管位置及胸腔变化,术中密切观察神志及血压、呼吸、心率、心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明确诊断:肺癌胸膜转移28例(70%),结核性肉芽肿12例(30%)。手术并发症少。胸水癌胚抗原高于正常的患者,胸腔镜应全面仔细寻找恶性根据。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做胸腔镜时均可找到结核结节病灶,病理明确诊断。对结核变态反应可引起胸腔积液的机制不太支持。结论内科胸腔镜作为一项呼吸内科医生可操作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诊疗技术,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结果 9例术前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未找到癌细胞的患者,均在术中得到确诊.3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1例无效.术后出现发热16例,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11例出现胸痛,经对症治疗后多在3~9 d好转,无一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 电视胸腔镜对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单孔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部良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胸部良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手术由同一医生实施,治疗时60例采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单孔VATS组),70例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单操作孔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切割缝合器钉仓用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安全性、创伤性、所需的材料以及患者恢复所用的时间等方面综合来看,单孔和单操作孔VATS治疗胸部良性疾病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耗材花费小以及患者恢复所需时间短等优点,患者可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9例均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以滑石粉加沙培林为硬化剂行胸膜固定术;如胸膜腔有粘连,则先行胸膜粘连烙断术;伴有心包积液时,同时行心包开窗术。结果49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热24例(49.0%);肺部感染2例(4.1%),其中1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术后随访3~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完全缓解47例(95.9%),部分缓解2例(4.1%),总有效率100%。结论胸腔镜下应用滑石粉及沙培林行胸膜固定术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唐毓宜  韦庆  韦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53-5155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采用内科胸腔镜诊断的7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中确诊67例,确诊率为89.33%,其中诊断为恶性转移癌36例(48.00%),结核性胸膜炎26例(34.67%),其他5例(6.67%);未能明确诊断者8例(10.67%).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量大且呈暗红色血性液体,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以黄色或淡黄色液体为主.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1例因疼痛或不适而终止检查.结论 内科胸腔镜检查是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理想的诊断手段,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确诊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